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如何更加规范_郭清茹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如何更加规范_郭清茹
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中长期城市人口规模预 测直接影响着相应时段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与确 定。目前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基本思路,一般是首先预 测不同时期的城市人口规模,得到估算的市区人口数,继而 推算出城市的建设规模,并通过规划加以确认,成为土地资 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当人口规模预测得比较大时,按既定的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也大,反之亦 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偏高,将浪费宝贵的 土地资源,使部分基础设施闲置或利用率很低,影响到社 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发挥。但是如果预测偏低,则将造成 建设用地紧张,影响城市正常有序的发展,只有适宜合理的 人口规模,才能保证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合理预测城市 规划区域内各要素人口规模,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证城 市规划对城乡发展发挥有效调控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前提。
以上只介绍了人口本身递增的一些计算方法,至于实 际各地区理想人口数量应该稳定在什么水平上?一旦人口 数量的最终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长期人口政策确定后, 就可以制定较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实现人口、资源、环 境的持续协调的发展。
(四)带眷系数法 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 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 从业人员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城镇的生活环境 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的从业人员及其带眷系数。 具体预测公式为:P=P1(1+a)+P2+P3 式中:P—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P1—带眷职工人数, a—带眷系数,P2—单身职工数,P3—规划期末城镇其他人口 数,其中带眷系数指每个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这对于 估算新建工业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规模可提供依据;但 是不适合对已建好的整个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二、当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期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容易被高估 由于预测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与规划的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使高估人口规模和城市 化水平具有现实的动力。从一些总体规划成果中我们发现, 有的城市不顾过去几年人口净迁入量下降的实际情况,以 难以出现的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作为依据,预测当地未来十 几年间的人口增长率比前十年平均增长率高出几倍;有的 城市预测城市化水平远超出实际增长可能,这些高估的数 据和据此推算的结果,一旦在城市规划中加以认可,将导致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不合理扩大。 (二)缺乏规范的预测方法 预测人口规模的方法很多,如综合平衡法 (平衡增长 法)、劳动力需求法、区域城市化分割法等。但是,这些人口
第3卷 第1期 2011 年 1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cience & educatio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ol. 3 No.1 Jan.2011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如何更加规范
郭清茹
(吉林大学 建设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6;赤峰市松山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5)
一、城市规划中常用的几种人口预测方法 笔者按照人口预测方法引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 的时间顺序,以及运用的时间长短,将其分为传统预测方法 和现代预测方法。传统的预测方法有增长率法、劳动平衡 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等;现代的预测方法大 多数是将经济预测方法运用到人口预测中,如二次移动平 均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预测法、Lo- gistic 曲线模型、生命表法、资源环境容量法等。现在重点介 绍几种预测方法如下: (一)算术级数法,亦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 人口预测的算术级数法是,假定历年人口增长的绝对 数相同,只要把上一年末的人口总数加本年度人口增加数, 就等于下一年初的人口总数。其表达式为:
- 59 -
规模的预测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不应随意采用, 即使是同一种方法,针对不同情况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目 前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不考虑预测方法的适用性,选取的 目的性很强,有的甚至是先确定人口规模多大,再采取可用 的方法进行推导;有的规划同时应用几种方法进行预测,似 乎是为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即选用缺乏针对性,参数的选取 主观性较大,对预测结果的校核和认定主观因素也较大。
Y t=a+bX 从以上公式可知,用算术级数法预测人口,方法简单, 计算方便。但由于影响人口增长变化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在 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每年的人口都按照一个绝对量增加。 所以,此法预测短期的人口变化是可行的,预测较长时间的 人口增长则误差较大。 (二)几何级数法,亦综合增长率法 一般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注意到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比较平衡的均匀地增长,而且这个 增长数量基本上和原有的人数成比例,可以按一个不变的 自然增长率增加,对于这样增长的人口,可以用几何级数来 预测未来各年的人口。此法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摘 要:基于对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现存问题的分析,根据自己对人口预测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需要规 范的四大方面及主要对策,分别是:界定基本概念、统一数据口径、进行多方案预测、表明预测依据。
关键词:人口规模预测;存在问题;规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G 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231(2011)01-0059-02
Pn=P(0 1+K)n (三)指数增长模型 实际上人口的增长变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一 年当中,出生、死亡和迁移随时都在发生,不论将时间间隔 划分的多细,后一时期的人数与前一时期的人数相比总是 有所增减的。如果将时间间隔无限缩小,而使时期数目 n 无 限增多,上式就变成了以下的指数方程:
Pn=P0eK n (式 中 e 是 自 然 对 数 的 底 , 其 近 似 值 为 2.7183。)
(四)区域内各个城市间的人口规模预测缺乏衔接 当前,多数城市都假定自身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和城市 化增长速度将继续上升,并在规划期内始终持续保持一个 较高的水平,但一个关键问题却被普遍忽视了:支撑机械增 长和城市化的流入人口从哪里来?统计数据证实我国人口 流动仍以省内流动为主,除了京津沪等特大型城市,多数城 市吸纳的都是区域范围内的农村或次一级城市的人口。城 市间的人口需求缺乏整体协调、规划缺乏衔接,必然导致区 域内有些城市的人口发展达不到预期目标,规划指导发展 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五)缺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全面深入研究 面对发展中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城市规 划编制中逐步引入了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但将资源 环境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综合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 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与城市 空间布局相互脱节。在测算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对 资源环境适应能力、可变影响因素等方面还缺乏规范,削弱 了对人口预测工作的指导作用。 (六)缺乏对人口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 人口规模预测要充分考虑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 城市是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化也要考虑城市和相关地区 的就业需求。目前一些城市一方面在规划中提出要做大城 市规模,一方面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又强调产业结构的 提升,以发展高新技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 主,这样就忽略了人口就业问题。 (七)缺乏规范预测和审核工作的具体有效的法律法规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工作,1990 年颁布实施了 《城市规划法》,建设部 1991 年出台了配套的《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各省市也多出台了相应的规划条例。针对城市规 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国务院先后多次下达加强城市规划 工作的有关通知。但是,规范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预测的 相关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出台,只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 的第十六条提到要将“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 规模”作为规划的内容;另外,在《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 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建规字(1996) 525 号),原则提出了预测人口规模工作的要求是“对城市人 口规模,要综合分析,科学测算”。这种情况,既不利于预测 工作的规范开展,也给有关部门的审核和决策带来实际问
(三)预测中采用的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基础数据误差 较大
预测所依据的数据,如城市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机 械增长率、城市化率等是决定预测科学性与准确性的重要 内容。但在现有的一些规划中,对上述数据的选取随意性 大,来源不规范,有的数据并非统计部门发布的;有的只选 择短期内的数据作为预测依据,不能反映中长期的变化规 律;还有的同一时间的同一指标,却在不同方法中选择不同 的数据;不同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度存在差异,所使用的指标 口径不完全一致,这些都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可 靠性。
- 60 -
题,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三、在人口规模预测中如何规范 根据对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结
合对预测本质特征的认识,关于人口规模预测更加规范提 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规范基本概念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 146 号),结合 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需要,通过对相关概念的 分析和研究,需要相关规范对包括诸如市(县)域、中心城 区、规划范围、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市(县)域总 人口、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预测、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 年、预测年限、人口增长率、人口年增长率、人口结构等概念 进行定义,以明确和规范这些基本概念在城市规划人口规 模预测中的使用。 (二)统一数据口径 城市规划中的现状和历史人口规模数据主要来自统计 部门,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的权威部门,城市规划应该遵从 统计上的相关规定。因此,关于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的计 算,认为也应采用“常住人口”,并且宜采用第五次(以后采 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的统计口径,即户籍人 口加上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三)多方案预测 应在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特征、数据可得 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规定选取不同方法进行人口规模的 预测,并应进一步通过分类预测、参数及自变量不同赋值、 引用相关预测结果等获得多个预测结果;然后,通过对多个 预测结果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来确定预测代表值或预测区间 值。为了做到预测的多方案,在预测方法选取上,认为可将 有些常用方法,如增长率法、相关分析法等作为必选方法; 并且当城市面临用地紧缺、用水紧张、生态环境接近或超过 负荷等情况时,必须选取相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方法 进行预测。 (四)表明预测依据 为了使预测结果可追溯,还应对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 的预测依据性表述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对现状、假设、预测 方法以及必要检验结果的说明。在规划文本中的表述可简 明扼要,但在说明书中应该表明预测的依据,作为预测结果 的必要支撑。 四、结论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一些人口方面的规程是无法 从根本上解决预测不准问题的,能够解决的主要是不规范 问题,重点是目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有关概 念,口径、方法,表述等种种不规范的问题;只能通过解决不 规范问题,试图使预测结果变得较为可靠,或者只能避免由 于“不规范”所导致的“不准确”问题。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冯 纪 中 .中 国 第 一 个 城 市 规 划 专 业 的 诞 生 .城 市 规 划 学 刊 ,2005(6). 〔2〕赵 民.在 市 场 经 济 下 进 一 步 推 进 我 国 城 市 规 划 学 科 的 发 展 .城 市 规 划 会 刊 ,2004(5). 〔3〕赵 万 民 ,王 纪 武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学 科 重 点 发 展 领 域 的 若 干 思 考 .城 市 规 划 学 刊 ,2005(5). 〔4〕基 于 渗 流 力 学 理 论 的 城 市 人 口 规 模 预 测 方 法.武 汉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