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毛竹叶水溶性黄酮的抗炎作用研究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王健
学号:0807040083
指导师姓名:丁红秀
指导师职称:副教授、博士
完成日期:2011年月日
一、
1、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毛竹叶化学组分的提取及其作用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

国内学者周跃斌、周向荣、王伟[1-2别对分别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后得到的BPS1_1,运用紫外扫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对BPS1_1
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实验。

丁红秀、晁红娟、高荫榆、夏冬华[4-6]等学者分别从毛竹叶、柄中提取多糖类黄酮并对其的抗氧化和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PMBL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清除和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日本学者Suzuki[7]等从毛竹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发现竹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二氧化硅等物质。

韩国学者Lee[8]研究了毛竹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毛竹叶挥发油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比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好。

2、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毛竹叶提取物类黄酮的抗炎反应,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效果反应快慢、灵敏度的高低、作用时间持久性数据,为开发抗炎药物和具体应用提供依据。

3研究意义:
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生物黄酮,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在人类的营养、健康和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预测,21世纪初界市场上银杏叶的总摇求爱约为10万吨以上,而目前的供量公为仅为需求量的1/5.因此竹叶黄酮的深度开发对于保护我国珍贵的银杏资源,显著降低药价,减少医疗费用,服务老龄化社会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我国关于竹的药用价值和药用方面的加工利用,尚未有大的进展.在利用竹资派开发高附加值的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因此还要加大科技力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开发利用好竹类资源.协调发展竹产业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验证毛竹叶黄酮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后肢肿胀的作用,并得出毛竹叶的抗炎作用。

2、通过与阿司匹林消炎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反应效果灵敏度、持久性、以及起效
快慢的数据。

预期目标:通过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不同浓度黄酮实验组之间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的抗炎作用具有灵敏度高,、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性。

三、研究方案:
材料:
药物:毛竹叶、纤维素酶(4万/g)、
试剂:二甲苯、阿司匹林、生理盐水、液氮、40%的酒精、蒸馏水、黄酮哌酯
仪器:毛细管、注射器、三路活塞、吸管、粉碎机、玻璃管、紫外分光光度计
动物:健康雌雄小白鼠各35只
步骤
①、毛竹叶的采集及清洗
②、毛竹叶活性物质的提取
1、选取20-40目的毛竹叶晒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
2、毛竹叶粉末预处理后与纤维素酶(4万/g)混合均匀。

一段时间后加热使酶失活。

在80°C 真空度0.05-0.06MPa,料液比(体积)为1kg:30L,提取2h。

过滤,获得滤渣。

滤渣在温度为63O C 真空度为0.05-0.06MPa,料液比为1kg:25L,乙醇浓度为40%的条件下提取4h,然后离心、浓缩。

3、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

(1)、配置不同浓度的黄酮哌酯溶液并测定(用蒸馏水对照调零),然后做出标准线。

然后测出提取物的光吸收值,通过计算得出其浓度。

4、配置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溶液。

③、实验操作
1、选取健康、体积、体重相同的雌雄小白鼠各35只,分成7组并标号1、
2、┈、7
2、第1组灌胃生理盐水、第2组灌胃阿司匹林药物(0.2g/kg)、其余的灌胃不同浓度的毛竹叶提取物溶液,其中第5组的灌胃量与第二组相同。

3、各组分别于第一天上、下午及次日上午给药一次,末次给药30分钟后,拉直小鼠后肢采用毛细管放大测量小鼠后肢足趾体积并计入,然后在足趾中部涂抹二甲苯0.1ml。

采用毛细管放大测量致炎后30min、1h、2h、4h、6h┄足趾体积并计入数据。

4、测量操作步骤
1、取三路活塞,一端与5ml注射器相连,另一端与倒置的1ml刻度吸管相连,中间连一盛满
水银玻璃管(内径2cm,长8cm)。

2、调节三路活塞,使水银刻度与吸管的零点相平,并在玻璃管齐水银凸面处作一标记,旋
转活塞,使注射器与刻度吸管相通。

3、在小鼠后肢髁关节处做记号,拉直放入玻璃管,使足标记处与玻璃刻度相平。

4、使玻璃管与注射器相通,将注射器中水银注入玻璃管至水银凸面与足标记及玻璃管刻度
相平。

5、将注射器中剩余水银全部推入吸管,读取吸管内水银高度。

6、致炎前与致炎后各时段测得的高度差即为不同时间的足趾肿胀程度。

④、计算致炎体积变化率(%)。

⑤、统计处理:
实验数据以表示,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表格如下:
组别致炎前足
趾体积
致炎后足趾体积
0.5h 1h 2h 4h 6h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四:毕业论文提纲摘要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引言
1原理
1引言
1结果与分析
1讨论
绪论
参考文献:
【1】周跃斌,王伟,周向荣,李适. 毛竹叶多糖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07):156-159.
【2】周跃斌,周向荣,王伟. 毛竹叶水溶性多糖BPS1_1的色谱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08):184-187.
【3】晁红娟,高荫榆,丁红秀,夏冬华. 酶法中试提取毛竹叶、柄中多糖和类黄酮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2):208-210.
【4】丁红秀,高荫榆,郑渊月,晁红娟,夏冬华. 毛竹叶柄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6,27(12):742-744.
【5】丁红秀,高荫榆,晁红娟,夏冬华. 毛竹叶柄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1):122-125.
【6】丁红秀,高荫榆,晁红娟,夏冬华. 毛竹叶柄多糖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05):427-430.
【7】秦娇,姚永红,侯智霞,张柏林,吕兆林.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毛竹叶挥发油提取工艺[J]. 食品科学,2010,31(06):1-5.
【8】秦娇,姚永红,侯智霞,张柏林,吕兆林.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毛竹叶挥发油提取工艺[J]. 食品科学,2010,31(06):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