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

新时代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

新时代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
摘要:我们要构建创新型社会,就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

责任在于教师。

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涵。

要适应时代要求,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师;创新;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0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创新能力。

创新将是时代的主旋律。

在这种形势下,创新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主创新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的振兴要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素质,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完成中华民族崛起的任务。

二、创新是取得教育教学成果的第一要素
教师缺乏创新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停滞不前。

洋思中学现象,杜郎口中学神话都有力证明了创新素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命力
所在,取得教育教学成果离不开创新。

三、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创新
面对众多不同的学生,千变万化的教育环境,我们教师要创造性酝酿出教育灵感来实现教育目的。

首先教师要从知识的海洋里选择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经自己的体验、发现、组织之后以一定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教材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在不只不觉中学会新东西,是课堂变成各种艺术形式展现的舞台,教学变成了一种创造性较强的综合艺术。

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和思维过程中闪现出来的创造性火花,引导学生去创新,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育人的机智方面,教师要增强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临时突发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准确的反应。

在经验和智力基础上,教师应努力提高创造性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更要科学艺术性去应对时代带来的新挑战。

总之教师要顺应时代,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之一。

教师要努力增强创新意识。

一、正确理解创新概念
在心理学中,创新可分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创,即“真创新”和个体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即“类创新”。

“真创新”和“类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在教育中它们同样重要。

“类创新”是“真创新”的基础,“类创新”是量,“真创新”是质。

我们要正确把握两者的辨证关系。

教师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不能把学生的“类创新”行为视为“一时聪明”、“雕虫小技”浇灭起创新的火花,而要精心呵护大力提倡。

二、提高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善于捕抓信息的超前意识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

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人是创新教育的主旨和灵魂。

教师应能够迅速认识新事物,积极捕捉信息,增强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摆脱教条,敢于质疑,善于突破,勇于超越,解放自己的创造力,激发自我创新热情。

只有教师具有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时,才有可能在日常教育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不合适宜的教育管理制度,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建立一种为创新而教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教育管理制度下,上级的工作不是服务,而是定计划、发命令,什么都统得死死,工作表面化,看教师几点离校,写了多少教案,批了多少作业,教师生活方式封闭,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抉择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真理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受支配受控制,被动地服从于老师的驾驭,这种不平等关系最终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中,从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进取性。

长此以往便失去了自信心,创造力和自己的个性。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扩大教师教学自主权,提倡
教育风格个性化。

我们要把教育理解为人文化和人化,确立人的独立地位和主体地位的活动,要认识到教育必须作用学生的现实性生活,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的内容,学习方式要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改变传统的“尊卑有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

教育的首要和终极目标并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是心灵的唤醒,唤醒学生的创造的潜能,唤醒学生对批判和超越的追求,是他们真正体悟到学习的真谛并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探寻和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所以教师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立足创新的立场上,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价值,发展学生的个性,建立一种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教育观。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会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它的正式职能外,它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因此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除具备创新意识之外,教师还要具备稳定的创新人格和良好的创新行为。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全能型教师,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总结,总结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作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