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课件
根据材料回答: 农村土改后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 什么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北京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的上海永安公司
北京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上海市的手工业者建立生产合作社
上海市工商业界代表步入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1952年动工兴建鹰(潭)厦(门)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工人在竖立井架、土地买卖。1952 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有718公顷土地被出卖;2、 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农村调 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3、高利贷重新出现。 制约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困难是:1、贫困农民生 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 难。2、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生产技 术落后,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选自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 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D
3、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 《共同纲领》 B 国民经济已恢复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4、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 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 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 5、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突出表现在 A 工矿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 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 中制。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 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1、过渡时期的概念 2、总路线:
“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到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一历史阶段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
初级农业 合作社
高级农业 合作社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形式: 合作化 由小到大,有低级到高级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必要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 主义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必经之路 初级 高级
高潮
全行业公私合营
特点
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A
A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标志是 A 加工订货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统购统销 D 公私合营
B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
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这种经济成分是 A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B 公私合营经济 A C 个体户的联合经济 D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物质文明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人民生活水平
成就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劳模:王崇伦 赵木桃 李顺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评价: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小
过度时期总路线、总任务 一五计划的实施 三大改造的完成
结
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段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 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失误
急于求成、工作过粗、行政 命令过多而违背了部分人意愿。 助长党内的急噪冒进情绪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
土改以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 发展的需要。
方针 原则 方法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自愿互利 互助组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解 放 卡 车
解 放 卡 车
解 放 卡 车
红 旗 轿 车
红 旗 轿 车
红 旗 轿 车
歼——5
歼——6
歼——7
歼——8
歼——8II
——27 苏
1、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A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过渡时期是指 A 1949——1952 B 1949——1953 C 1953——1956 D 1949——1956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内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所取得的成绩:看课本成绩图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 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对农业的改造 对手工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