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问题第二章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发展现状2.1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ⅩⅩ“3510”发展目标,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建立健全“三农”金融事业部制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总量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切实提升“三农”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ⅩⅩ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势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银行。
2.2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历程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ⅩⅩ,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
从1979年到2008年,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特点和中央对中国ⅩⅩ确立的支农定位和职责,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2.1专业银行时期(1979—1993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先在农村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济总量逐年上升,粮食及农副产品购销两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呈现跳跃式、超常规发展。
按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中国ⅩⅩ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并举,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将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
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改造;支持国家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建设;开办粮棉转化转产专项贷款、’副食品基地专项贷款、土地治理与开发专项贷款;支持“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实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中国ⅩⅩ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和2500亿一3200亿元的累放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
对乡镇企业贷款计划实行专项管理,确立了“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颁布了《中国ⅩⅩ乡村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对促进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2.2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1 994—2006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颁布实施后,国家加大了对国有银行的综合改革力度和监管力度,启动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综合改革,要求国有银行按照国际惯例构筑业务运作模式和经营机制。
1994年,国家组建了农业发展银行,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逐步分离,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ⅩⅩ脱钩。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ⅩⅩ重新调整了市场定位,确定了“积极巩固、调整和提高农村业务,大力拓展大城市业务,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业务”的经营战略。
改进了资金计划管理方式,按照市场效益原则,约束贷款投向,引导资源配置。
以推行信贷“新规则”为契机,明确了贷款准入标准,规范了信贷决策行为。
全面推行了授权、授信管理,实行了审贷分离、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制定了《信贷结构调整纲要》,明确了信贷进入与退出的重点。
较大幅度地收缩了低效网点,裁减了部分冗余人员。
业务经营层次、业务运作效率、金融资源密集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顺应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的形势和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不再局限于农业、农村,而是逐步转向城乡两个市场,贷款结构趋于多元化。
“三农”贷款的余额在增长,但占全行贷款的比重有所下降。
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按照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组织各有侧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化升级和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特色资源开发和农村电网改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截至2006年末,涉农贷款余额9515 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30.5%。
其中农业产业化贷款725亿元、农村城镇化贷款226亿元、农村电网改造贷款 1 199亿元、专项贷款(含扶贫)2544亿元、乡镇企业贷款1500亿元、农村商品流通贷款1215亿元、农户贷款969亿元。
同时,中国ⅩⅩ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优势,实施“以城补乡、以东带西”的金融反哺模式,向中西部行转移支付财务资金达600多亿元,增强了农村网点和中西部地区行的服务能力。
2-2.3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时期(2007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农村金融己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为此,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中国ⅩⅩ股份制改革要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
要求中国ⅩⅩ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出发,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中国ⅩⅩ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
随后,国务院批准了《中国ⅩⅩ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中国ⅩⅩ改革要以建立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服务“三农”为方向,稳步推进整体改制,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中国ⅩⅩ新时期认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支农职责,全面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扎实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和三农县域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进一步突出支持重点,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努力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中国ⅩⅩ面向“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外部环境极为复杂多变、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等不利条件,国民经济取得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价格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加大。
“三农”和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民生加速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
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0年又是中国ⅩⅩ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沪港两地成功上市,完成了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大型公众持股银行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本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利“收官”。
一年来,Ⅹ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积极发挥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作用,始终将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积极创新产品服务,努力加大信贷投放,不断深化三农金融部改革,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初步探索出多渠道、广覆盖、全功能、可持续服务“三农”的“ⅩⅩ模式”。
截至2010年末,ⅩⅩ涉农贷款余额1.48万亿元,比上年净增2700多亿元,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县域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54.4%,连续第三年超过50%,总体上做到了县域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2.3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当前,随着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特色资源开发的层层深入,县域中小企业和富裕农户等新农村建设活跃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正在由传统存贷需求向票据承兑汇票、跨区网络结算、现金管理、投资理财业务等高端业务领域延伸,农村金融需求服务大有供给不足之势。
ⅩⅩ本外币一体化、网络全国化、高中低端业务多元化的服务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促进并分享农村经济增长的衍生效益,给农村金融需求活血。
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县域的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将逐步由“生存经济”升级到“生产经济”经济活跃主体也将逐渐集中到中心集镇、县城以及城市。
这种经济发展层次,与ⅩⅩ的经营层次更为契合,有利于发挥ⅩⅩ连接城乡、经营多层次化的系统优势。
媒介二元经济的最佳金融红娘是ⅩⅩ。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变迁必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工业加速向郊县转移和扩散、新型都市农业在城郊崛起、县域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提速,对媒介二元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日益高涨,而ⅩⅩ市场定位中有“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正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最佳中介。
ⅩⅩ“与农共舞”,自身优势为实现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长期以来,ⅩⅩ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布局和鲜明的经营特色。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实际上移全面涵盖各种经济成分和越来越多的产业,农村金融需求正在呈现出综合化、多样化的特征,客户价值链不断延长,ⅩⅩ在县域的有效发展空间也在日益拓宽。
ⅩⅩ在县域吸收的资金原则上全部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投放到农业的贷款不低于30%。
ⅩⅩ将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的支持以农村小城市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
这些将是ⅩⅩ突出面向三农的“下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4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范围2.4.1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分别针对贫困型、温饱型、富裕型和外出务工农民,推出实用好用的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
当前把服务好农户作为全行服务“三农”工作的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核心,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4.2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以涉农骨干项目和支柱企业为重点,打造专业化现代农业金融业务体系。
2.4.3为农村商品流通服务适应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新变化、新格局,调整支持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扩大服务范围。
2.4.4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以落实银监会“六项机制”为核心,完善农村中小企业服务机制,制定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团队化服务。
2.4.5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服务重点为国家和各省、地(市)系统性支农惠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统贷统还”、“先之后收”等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服务模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