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湛江市2018届高考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4.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

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25.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26.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

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27.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28.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

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

”这一认识的提出A.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B.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D.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29.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

这种安排时间总署大臣人数军机大臣人数其中总署大人兼任军机大臣人数1861—1868年7 5 31869—1875年10 5 41876—1881年12 5 51882—1884年12 6 4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30.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

晚清学者在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时却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

这种差别说明近代中国A.皇权至上思想根深蒂固 B.解决民族危机成为迫切任务C.各种政治力量更为团结 D.保留君主制度符合时代需要31.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

这是为了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32.古代雅典公民很少直接经商,农业被视为最体面的职业,只有公民才能购买本邦土地,同时法律禁止个人过多兼并土地。

这一现象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 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33.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34.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

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总统行政权力增强 B.福利政策已深入人心C.对苏联威胁的担忧 D.凯恩斯主义渐趋失灵35.从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世贸组织共收到202次贸易纠纷投诉,其中由发达国家起诉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美国和欧盟共起诉110次,占总量的55.4%。

这种差别说明A.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加入世贸组织 B.外贸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比重较小C.发达国家的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 D.国际贸易规则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共和主义指的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对共和国的偏爱。

……然而共和主义对制度的关注焦点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的。

美国革命把共和主义用于全部民族,并通过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引入,对共和主义进行了改造。

这种改造,在美国版本中,意味着承认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的分离政府。

……民主是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小社会,而共和则是采用代议制的共同体。

——摘编自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

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

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

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

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

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

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

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

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

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

……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改造共和主义的表现。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美国共和主义的发展之处及其原因,并分析孙中山共和思想的历史价值。

(1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对传统的理解见仁见智。

在词源学上,“传”与“统”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独立的词汇。

“传,续也”。

“统,绪也”。

传统,本意是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

在西方,英文tradition(传统)源于traditio。

在罗马法中traditio是转移私人财产拥有权的一种方式。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传统的概念作出现代的解释:“传统从字面上来看,凡是我们文化中从过去流传或遗留下来的内容,都可称之为传统。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特指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古老的,而且我们还赋予它们以现代的价值。

”——摘编自夏锦文《社会变迁与中国司法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围绕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45.【历史——进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两汉律令极为烦杂,魏时已加改革,但还不够简括。

司马昭集羊祜、杜预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余字。

律与令合二千九百二十六条,十二万六千三百字。

又从今中划分出条例章程,称为故事,各归本官府执掌。

二六八年,新律修成,晋武帝令抄录死罪条目,在亭、传(旅舍)悬挂,使人民知所趋避。

从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省约到十二万字,在法律编纂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人民生活上,多少减轻些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

……久经丧乱的广大劳动群众,这才有可能来恢复社会经济,补救战争的创伤。

《晋书·食货志》说,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威安其业而乐其事”,自东汉末大乱以来,这算是一个难得的光明时期。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武帝法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晋武帝法制改革。

(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

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

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

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

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

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

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

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

(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李政道的求学与成长经历比较特殊。

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

……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

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仅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

赴美后,才得知美国人根本不让中国人接独原子弹技术。

没办法,随行的青年学子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

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

但在他自己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

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扬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在1974年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

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这些建议都得以采纳。

——摘编自季承《李政道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李政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政道的历史贡献。

(6分)湛江市2018届高考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A C C C D B B D B A D41.(25分)(1)表现:建立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建立联邦制;建立代议制政府。

(9分)(2)发展之处:要建立人民的共和国;用三民主义改造国家。

(4分)原因:孙中山的认识能与时俱进;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没有得到落实;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两点6分)历史价值: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国,开创近代中国共和政治的先河:民国成立后,采用了民国纪年法,有助于国民对现代国家的认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等。

(两点6分)42.(12分)示例一论点:古代传统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