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简介
捷.
二十世纪中后期,制造模具的手段主要是依赖普通的机械加工
设备,对于形状复杂的模具则是依靠钳工的技能来完成,优秀 的模具钳工在模具企业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竞争的焦点在于 谁有能力把模具生产出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CAD/CAM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及EDM加工 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制造出模具已经不是问题,CAD/CAM 技术及数控技术的应用水平是衡量模具生产的主要内容,是模 具发展的一次大变革.目前汽车大型覆盖件模具的生产基本都 建立了一完全针对模具制造的 CAD/CAE 软件系统,该系统采 用了综合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优势的混合建模方法,能快速有 效地产生和分析来自不同客户的复杂模具曲面。
拉延筋
覆盖件拉延成型时,在压料面上敷设拉延筋或拉延槛,对改 变进料阻力,调整进料速度使之均匀和防止起皱具有明显的效果。 敷设拉延筋的主要作用: (1)增加局部区域的进料阻力,使整个拉延件进料速度达到 平衡状态。 (2)加大拉延成型的内应力,提高覆盖件的刚性。 (3)加大径向拉应力,减少切向压应力,延缓或防止起皱。 拉延筋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拉延槛的阻力更大,它多用在深度 浅的拉延件上。
大型覆盖件设计制造要求
1.冲压件的三维数模和产品图纸为模具设计的依据.
2.所采用的一系列成型手段必须为冲压件服务,不允许互相干 涉和重复. 3.模具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必须符合冲压件生产纲领和模具 寿命要求.
4.保证零件(拉延的凹模、凸模、压边圈、成型块、切刀等)
技术工艺可靠,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安全并且无堆焊修复缺陷. 5. 必须参照压力机设备参数(台面尺寸、闭合高度、公称压力、
1.3覆盖件的成形分类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成形分类以零件上易破裂或起皱部位
材料的主要变形方式为依据 , 并根据成形零件的外形特征、
变形量大小、变形特点以及对材料性能的不同要求 , 可将汽 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分为五类 : 深拉深成形类、胀形拉深成形
类、浅拉深成形类、弯曲成形类和翻边成形类。
1.4覆盖件的主要成形障碍及其防止措施
由于覆盖件形状复杂,多为非轴对称、非回转体的复杂 曲面形状零件,因而决定了拉深时的变形不均匀,所以拉深 时的起皱和开裂是主要成形障碍。 1.起皱及防皱措施 原因: 覆盖件的拉深过程中,当板料与凸模刚开始接触,板面 内就会产生压应力,随着拉深的进行,当压应力超过允许值 时,板料就会失稳起皱(如图1)。 防皱措施: 解决的办法是增加工艺补充材料或设置拉深筋。
冲模在制造工艺上有一定依赖关系.
一个汽车覆盖件各套冲模的一般制造顺序是:拉延模 — 切 边模—翻边模 — 修边整型模.
拉延模是关键. 原因是:下道工序的模具必须用它的冲件作 为立体样板,进行制造,能否冲压出合格产品拉延是万事开 头难的第一关. 例如GC-1轿车侧围外板,除落料在开卷落料线完成外,还需4 套冲模完成,其4套冲模的工序关系为拉延--切边冲孔--整形 冲孔翻边--整形翻边。 精度要求高的模具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且 模具材质、成形工艺都有严格要求,还需使用CAD / CAE / CAM模具技术去设计、分析.制造厂家应具备数控加工中心、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数控仿型铣设备,高精度磨床,高 精度三座标测量仪,计算机设计及相关软件等. 一般大型汽
和一般冲压件相比,覆盖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 多为空间曲面且曲面间有较高的连接要求、结构尺寸较大、 表面质量要求高、刚性好等特点。
1.2覆盖件的成形特点
1.成形工序多:拉深为关键工序; 2.拉深是复合成形 :常采用一次拉深; 3.拉深时变形不均匀:工艺补充、拉深筋; 4.大而稳定的压边力:双动压机、多连杆机械压力机; 5.优质钢材:高强度、高质量、抗腐蚀的钢板;
验样板,采用研配压力机修磨模具.
二十一世纪初: 采用CAD/CAM 软件 设计模具,开始推行“无 纸模具设计和制造”这一研究和开发项目,计算机输入产品模
型,生成高质量实体模型 . CAD/CAM技术的推广已由“甩图 板”阶段跨入到了深化应用阶段.
Delcam 方案是使用模具镶块向导程序“Die Wizard“.该程 序可自动寻找产品模型的分模线并自动将模块分为合适尺 寸的两部分, 自动产生高质量的分模面,自动分离型芯和 型腔。“Die Wizard”技术的应用,更大大提高企业工艺 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对产品开发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模具设计速度和管理效率从根本上降低模具制造企业 的成本. 目前法国CATIA公司开发的大型CAD/CAE/CAM一体化软件 V5R17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制造业设计,不久将用于模具 制造,因一体化特性,将使模具分析、设计、制造更方便快
覆盖件部分
1.1覆盖件的含义: 覆盖件主要指覆盖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构成驾驶室和 车身的一些零件,如轿车的挡泥板、顶盖、车门外板、发 动机盖、水箱盖、行李箱盖等。由于覆盖件的结构尺寸较 大,所以也称为大型覆盖件。
覆盖件成形工序:
覆盖件的主要冲压工序有:落料、拉深、校形、修边、 切断、翻边、冲孔等。
覆盖件的结构特征
4.模具结构除了设置外导向(正常的导向外),自动线模 具还应在相应工序设置椎式导正结构,保证上下模导正
精度可靠合理.
5.自动线模具定位均采用快速定位,模具快速定位孔(槽) 应布置在具有良好目视条件的地方,以方便模具的安 装 . 6.自动线模具一般都采用自动夹紧装置,采用机床自动夹
紧时,应根据机床夹紧要求进行设计.
气顶缸位置数量压力、定位装夹位置)设计制造模具.
6.模具零部件应定位准确,考虑防松、防崩、防脱落、
防翻、防冲击等措施. 7.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必须考虑铸造工艺性、加工工艺 性和维修方便性. 8.在模具从设计制造到验收的过程中,应以零件为单
位建立模具档案(缺陷风险分析纪录,模具设计会签记
录,会议纪要,更改记录,试模记录,模具铸件质保书, 冲压零件检测记录,模具刃口材料及硬度,模具检查
图2 工艺孔和工艺切口
冲 压 工 艺(实例)
拉延切角、工艺切口
冲 压 工 艺(实例)
CAE分析
安全 破裂 起皱
回弹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期:手工设计,手工制泥模,手工制模型样架,手工制 大量研配检验样板,大量人工修磨模具. 二十世纪后期:CAD设计,手工制泥模,手工制模型样架,大量使 用大型仿形铣床及大型加工设备,使用激光切割机加工研配检
冲压工艺设计方法:
在对冲压零件特征分析、工艺模拟分析、工艺计算的基础上, 遵循“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总原则,精细设计冲压 工艺。 成双工艺、连续冲压工艺、拉延切角工艺、复合冲压工艺、 往复冲裁工艺、落料成形工艺、多次修边工艺、修边整形工 艺、分次拉延工艺、反拉延工艺、拉延槛、筋的应用、回弹 变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测控制、工艺台阶的应用、工艺切口的应用等。 通常厚板料零件多采用:落料 成形 翻边 冲孔 的工艺过程。 薄板料且形状复杂零件:拉延 修边 翻边 整形 冲孔的工艺
外部工艺补充——压料面
压料面是指板料在凹模圆角以外的法兰部分,工件本体部分或 工艺补充部分组成,其应是平面或曲率较小的曲面,不允许有大的 起伏或拐点在拉延成型过程中,压料面的材料被逐渐拉入凹模型腔 内,转化为覆盖件形状。压料面与凸模形状保持一定几何关系,保 证在拉延过程中板料处于张紧状态,并能平稳地包拢凸模,防止起 皱破裂。
车身覆盖件模具要考虑机床是否有压边机构,甚至边润 滑剂、多工位级进等.除冲压吨位外还要考虑冲次、送料 装置、机床及模具保护装置等. 因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液 压压力机,双动压床已远远跟不上批量冲压件生产需要.目 前汽车厂冲压件生产均采用大台面单动多连杆机械压力 机.而大部分汽车冲压件由于成型时有特殊要求,因而诞生 了许多汽车模具新工艺:斜锲切边,斜锲冲孔,斜锲翻边,汽 缸旋转翻边以及气辅成型,氮气缸等先进的工艺.
图1 覆盖件拉深过程示意图 a) 坯料放入;b) 压边;c) 板料与凸模接触;d) 材料拉入; e) 压型;f) 下止点;g) 卸载
2.开裂及防裂措施 原因: 是由于局部拉应力过大造成的,由于局部拉应力过大导 致局部大的胀形变形而开裂。 位置: 开裂主要发生在圆角部位,开裂部位的厚度变薄很大如 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积过小、拉深阻力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 材料局部胀形变形过大而开裂 。 防裂措施: 为了防止开裂,应从覆盖件的结构、成形工艺以及模具设 计多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发动机盖拉延工序
工艺分析
工艺补充
工艺补充是拉延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指为了顺 利拉延成型出合格的制件,而在冲压件的基础上所添加的 那部分材料,用以满足拉延、压料面和修边等工序的要求。 这部分材料仅仅是冲压成型需要而不是零件所需要的,故 在拉延成型后的修边工序中需将工艺补充切除掉。 大多数汽车车身覆盖件都需要添加工艺补充后才能设 计成能拉延成型的冲压件,这是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的重 要内容,也是与普通简单拉延件拉延工艺设计的主要不同 点。 工艺补充部分有两大类:外部工艺补充、内部工艺补 充。
7.必须重点考虑修边冲孔废料的排除方式.
制造工艺复杂.(立体曲面,精度光洁度要求高)
模具调整较复杂.(形状复杂,落料尺寸修边尺寸需试验才能决定)
轮廓尺寸大,需要有大型加工设备.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复杂. 一个汽车覆盖件零件,往往需通过数套冲模冲压才能完成. 而这套冲模,一方面其形状都要符合于同一主模型另一方面各套
记录等)
除前述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要求外,还需下列特殊要求:
1.要求同一自动生产线上的模具闭合高度尽量一致. 同一件 号零件的模具闭合高度必须一致 . 2.同一零件的整套模具送料高度必需一致(保证机械化生产 自动取件顺畅).
3.冲压自动线都采用移动工作台装夹模具.所以设计模具时
必须在所有气垫顶棒都放置的情况下移动工作台能正常工 作.
(1) 覆盖件的结构上,可采取的措施有: 各圆角半径最好大一些、曲面形状在拉深方向的实际深 度浅一些、各处深度均匀一些、形状尽量简单且变化尽量平 缓一些等。 (2)拉深工艺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拉深方向尽量使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积大、合理的压料 面形状和压边力使压料面各部位阻力均匀适度、降低拉延深 度、开工艺孔和工艺切口等 (如图2)。 (3)模具设计上 可采取设计合理的拉深筋、采用较大的模具圆角、使凸 模与凹模间隙合理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