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

第十章 现代林业
内容提要:
1.传统林业概论与传统林业
现代林业概论与现代林业 3. 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 变” 4. 现代营林技术概论 5. 现代森林经营——森林可持续经 营概论 6. 关于林业效益
2.
1.传统林业概论与传统林业
1.1传统林业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传统的用材林培育为主体 的,含盖森林植物、森林生态、 林木育种和种子生产、苗木培育、 人工林营造、森林经营及森林保 护等主要内容。
(4) 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统一;
(5) 分类经营、分区指导、分层管理的林 业综合经营管理体制运行良好; (6) 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 (大力发展社会林业);
(7) 有利于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 展的林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
2.4 现代林业建设目标
即构建三大体系: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 的产业体系和繁荣丰富的森林文化体系。
2.4.1
“十一五”林业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十一五”我国林业发展中,关于林业 的区域发展、林业自主创新、林业生物产业 发展、中国森林资源核算与绿色GDP,以及 国际林业碳汇与碳贸易等五个重大问题,关 系到我国林业长远发展,是备受社会广泛关 注的热点和重点,也是林业发展中必须认真 思考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c. 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
(2) 林业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加强生态建设和 环境保护,保护天然林资源,因地制 宜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防 沙治沙和草原保护,注意发挥生态的 自我修复能力。
(3) 林业是无可替代的基础产业 和新世纪的朝阳产业
2.1.2 我国现代林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2.1.2.1 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人类对森 林的再认识 伴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 污染、全球变暖、荒漠扩展、粮食短缺、 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其基本原 因都可以追溯到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支撑 的森林质量退化和数量减少。
由于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从而引发了人类对 森林的重新认识。基于上述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 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颁布了《关 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明确给予林 业的战略定位:
b. 林业是区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与作用 :林业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林业对畜
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林业对农业加工服务业结增 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生态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林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森林是人类未来的遗产。
c.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
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 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 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 社会文明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是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 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3)居民手中的过10万亿元存款是林业 发展的巨大资源; (4)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决定了我国要 走向环境经济时代模式和发展机制; (5)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后逼迫林 业重新进行制度设计; (6) 中国林业的短缺形象已被国内外所强 烈关注。 其实,中国林业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隐 性短缺------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短缺。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 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 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 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
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 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 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 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6)用现代市场机制发展林业;
(7)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
(8)用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林业;
(9)用培养新型务林人才推进林业。 努力提高林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 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的发展质量、素 质和效益。
2.3 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
2.3.1 现代林业理论的本质与内涵 (1) 林业的多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 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林业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健全; (3) 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完整;
总体来说,就是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基本
内容及其发展目标进行研究,研究现代 林业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实践。具体来说, 就是探讨以下理论与实践: (1)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 (2)用多目标经营做大林业; (3)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 (4)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
(5)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
2.4.2 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 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 高度,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 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党中央 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 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 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 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 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 建设的新目标。
还有一个背景(确切的讲是“前 景”), 即我国的第11个五年发展计划和15年发 展规划。
按照这一计划和规划,到2010年时,全 国GDP将由目前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 元以上;人均GDP将由目前的800美元增加 到1463美元;居民收入将以年3%—6%的速 度增长,恩格尔系数将下降到40%以下;将 开展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将进行西部大开发;
林业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林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事业,可以大量吸纳社 会劳动力;
e. 林业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作用
林业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地球只有一个, 世界人民生活的环境是统一的; 发展林业需要全世界协调行动,共同参与;
(5) 林业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a. 森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载体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养育人类的摇 篮。有人甚至联想到了“森林是部分生命之 源”; 森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人类离不开森林。 b. 林业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传统林业的历史背景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林业把林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 要物质生产部门”,形成了以生产木材为中心的 林业建设指导思想,搞单效林业。究其原因是:
(1) 人类对森林的认识不足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 林业政策和制度的不完整性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政策和体制的理念 基础仍然是计划经济的,它已成为林业发展 的羁绊。
森林是人类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山水文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森林是滋养我国文化的一片沃土; 森林为我国宗教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森林区域是自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基地; 城市林业(城市森林)的发展为人们提 高工作与生活质量提供了绿色环境;
人 间天堂

上 荒 野
d. 发展林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在林业的区域发展方面,我国林业发展
按照相持阶段总体战略思想,根据不同 地区林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限制因素, 进行林业生产力区域布局,形成了"东扩、 西治、南用、北休"的林业发展总体格局。 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生物 质能源、生物质新材料、林木种质创新 与资源培育、生态生物治理以及林业生 物制剂。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 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 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 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 位。
(1)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a.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地球生命 系统的支柱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0亿~8300亿吨,其中 90%的碳自然存储与森林之中,森林是一座最巨大 的碳储库。
a. 林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 础 据统计,1997年森林资源的利用对国内生 产总值的贡献为2124.02亿元,是1997年国内 生产总值的2.84%,是第一产业所创国内生产 总值的5.21%,是全国工业所创国内生产总值 31752.3亿元的6.69%,相当于铁路年运输总 收入的2.52倍,比铁路、公路、水路及港口运 营总收入多创1084.7亿元。由此可见,林业 产业对各行各业的贡献是巨大的。
将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包括西
北地区生态建设和全国天然林保护 工程;将开展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和进藏铁路建设。这虽然 是各行各业面对的共同背景,但其 中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林业内涵。
基于以上背景,我国现代林业的
呼之即出,这是历史的必然,也 是我国林业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 需求。
2.2 现代林业概论探讨的主要内容
森林破坏与世界文明的变迁 森林破坏与中华文明的变迁
c. 林业对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林业发展为人们进行森林旅游、游憩, 陶冶情操提供了理想场所(如森林公园) 林业发展为人们进行森林保健,增强体 质提供了最佳场地(药材、绿色食品、植物 精气、负养离子)
林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森林文化:
森林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因库 世界上约有530万种物种,包括25 万种植物,4.5万种脊椎动物和500万种 非脊椎动物,其中大部分是在森林中栖 息繁衍。
森林是地球生命系统的能量库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 担着太阳能转换的主体任务,成为地球 生命系统的能量库(再生能源)。
b.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 现代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表 明森林是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人 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 应、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 荒漠化扩大、土壤退化、水资源危 机、大气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与 森林破坏有关,即森林减少导致或 加剧了上述大部分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