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小少年》,并学会二声部合唱。
2、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把握好歌曲音准节奏。
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
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
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
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
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
用充满阳光朝气的歌声演唱发声曲,把歌曲的难点简化为简练生动的发声练习--引导到歌曲的二声部旋律学习,这样把难点分散,逐渐加深,使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学习成功乐趣,在演唱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带声培养阳光明朗的歌声演唱。
在学生学习二声部时注重培养演唱习惯,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的控制与把握。
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尊重音乐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能力。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
创设各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能力。
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声美、节奏美等等,这样从音乐的角度,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感受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