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赴三县考察学习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三县考察学习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三县考察学习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为帮助加快推进我县产业发展,突破扶贫产业向纵深推进不力的瓶颈,由XXX等有关单位人员共XX人组成XX县扶贫产业考察调研组,于20XX年X月X日至X日赴XX市XX县、XX县和我州XX县就扶贫产业进行学习考察。

考察学习期间,听取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和扶贫产业示范场、企业和示范户,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成为引领脱贫、带动致富的关键(一)XX县。

XX镇XX村实行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发展农民以资源、资金入股合作,以“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致富、企业创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目标,建立“政府扶持、公司运作、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采取“六统一兜底”(即: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路径、统一发展,政府兜底基础设施)的模式,在大清沟进行试点,形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升级版新农村,是当地探索脱贫新路的成果之一。

XX村大清沟群众以资源和资金入股组建了“XX村花乡妹乡村旅游合作社”和“XX县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抱团发展改善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XX 村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建立村级合作社及运营公司,群众以资源、资金入股,形成了“户户是股东、家家能分红”的新型农村经营模式,带领群众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产业兴、村寨美、村民富”的茶旅一体化脱贫新路。

去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XX万余元,解决周边及外来贫困群众就业XX余人,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多元,并实现全村无一留守儿童。

XX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专业村”的美誉。

自1982年就已解决吃饭问题的核桃坝村,村党支部提出“要吃饭,种田;要用钱,栽茶;要想全家生活好,一人一亩花园不能少”的致富构想,提出了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工作,采取支部委员先做示范抓典型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动种茶产业,从以种茶为主、部分制茶,到现在集中大户种茶、专业制茶、统一茶青交易、统一品牌销售的科学分工,把茶叶培育成为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村种茶面积达XX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

同时,该县县委、县政府逐渐完善了该村排污沟、生活垃圾堆放场、停车场、通讯网络、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基础措施,统筹建成了学校、医院、老年公寓、茶青交易市场、多功能电教室、乡村旅游接待中心等公共设施,逐步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XX县。

XX县按照“围绕扶贫抓产业,抓好产业促扶贫”的产业化扶贫新思路,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实施构树扶贫工程,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该县“筑巢引凤”投资XX万余元建设成杂交构树组培育苗中心、扦插育苗基地和构树饲料精深加工厂,先后引进浙江金桑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国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推进XX构树扶贫工程达成了合作协议。

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及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中国杂交构树产业研究院,对杂交构树产业技术进行研究和科学论证,为杂交构树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该县主要采取两种模式进行实施推广:一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实施,公司与农户签订产供销协议,实行订单生产,推行“四统一”,即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

通过这种模式,解决了农户最现实的投入难、技术难、市场难的“三难”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产业风险,群众容易接受。

二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实施,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产供销协议,实行订单生产。

在构树发展重点村组建构树扶贫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劳力参社入股成为社员,合作社运作实行“政策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

该县还制定一整套推动构树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奖励支持和责任落实制度,梯次验收,分批兑现,奖惩结合。

20XX年已建成年育苗能力X 亿株的中国杂交构树南方组培中心和年育苗能力XX万株的杂交构树育苗基地,建成年产XX万吨的构树饲料精深加工厂。

目前,全县构树种植xx 万余亩,肉羊存栏达XX 万只,以羊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X 亿元,Xx万户贫困农户受益。

(三)XXX县。

珠藏镇将发展肉兔作为主导产业并抓好落实,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辐射带动。

该镇从组织领导、项目规划、发展目标、合作模式、实施地点、饲养农户准入条件、预期效益分析等进行了明确。

同时,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发展模式,将精准扶贫与肉兔养殖进行有机结合,采取量化到户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

探索“财政投入撬动、企业投资主导、银行融资助力”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各类资金助力发展,对养殖户开辟贷款“绿色通道”,解决资金难题。

以中梁公司为核心,为农户从圈舍选址到商品兔出栏整个养殖过程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采取农户与公司、公司与镇(村)双向签订养殖协议的方式,进行订单式养殖,解决销售难题。

用活扶贫项目资金,公司向贫困村发放X 万只种免,积极引导贫困户饲养,对于无力饲养的贫困户,由村两委选择有实力的大户进行代养,由村级收取量化保证金,年终量化分红,解决无力饲养贫困户脱贫难题。

目前,已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共X余万元,扶贫资金X万元,量化精准贫困户X户;农商行向X户养殖大户发放Xx万元贷款。

二、多措并举、改革创新有力推动产业发展综合归纳XX、XX、XX3县扶贫产业稳步推进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筑巢引凤”,“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规模的扩大离不开有效的平台和优化的环境。

二是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村民作为扶贫产业的实施主体参与进来,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发挥好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国家扶贫、退耕还林、银行贷款、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

四是发挥好企业的带动作用,尤其是重点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的生产端和销售端的困难。

五是发挥好改革创新的作用,以“三变改革”为重点,政府投入资金、企业注入资金、农户筹集资金或以资源加入进来,多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政策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多边多赢利益格局。

六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

党支部和党员要带好头,干部和大户要带好路,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让贫困户看到实在的希望。

七是落实的效率高。

如XX县五星级大酒店,8个月建成;XX县兔产业投入XX万余元,仅用半年时间。

八是突出科技新技术的创新驱动作用。

如XX县引进构树培育中心,通过科学技术培育后,可以用构树加工成饲料,进而发展为养羊、养牛、养猪等,助推产业发展。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我县扶贫产业发展的建议我县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贵州省扶贫攻坚示范县,扶贫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向纵深推进和发展,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我们必须在思想解放、模式创新、体制创新、狠抓落实上实现新突破,才能破解扶贫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一)抓好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的延伸。

自然条件比XX恶劣的XX县为了打造养羊业,从整个产业链的起始端到终末端,在每个环节都做足了文章,从饲料原材料的构树产业,到饲料加工业和构树羊肉制品产业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

我县葡萄种植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今年由于雨水多,葡萄产量减少、品质差、价格低,群众损失严重。

只有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引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农户“卖难”问题,促进葡萄产品的精深加工,激发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才能扩大产业规模。

我们的生态鸽也可以效仿,通过引进企业,在饲料原料生产、鸽肉制品加工方面谋划相应产业,才能实现整个扶贫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发展特色产业。

在坚持主打葡萄、生态鸽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辅以生猪、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

应该给予除葡萄、生态鸽两大产业外其他产业更多的支撑。

我县各镇(村)自然条件、地理气候、土壤水质存在明显差异,适宜发展不同的扶贫产业。

什么找钱种什么,什么增收养什么。

结合各地产业实际,用政策、资金等扶持办法,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增加辐射带动力。

用活用好扶贫资金、项目,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拉动群众形成“抱团式”发展,围绕贫困村脱贫工作,通过村企共建,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贫困户发展产业,壮大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群众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在生态好但又受条件限制的都江镇,可引进企业协作共赢,借助企业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党员和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采取圈养和散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扩大特色香猪养殖产业,由公司统一收购,一般贫困户可以喂养20至50头香猪,实现年创收CC至1XX元。

再如,允许部分镇(街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养兔、养羊、养牛、养猪、养鱼等可以进行先行先试,政府补助部分资金支持致富带头人或先进党员干部创业,示范带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待成功后再向全县推广。

(三)充分用好退耕还林政策助推产业。

我县是生态县、农业县,用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很关键,特别是改变退耕还林传统、单一的生态作用,大力发展经济林。

如:通过考察了解到构树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和盐碱,能在多石质山地、沙地等正常生长,蛋白质含量高,用构树饲料喂养牲畜可产出风味良好的畜产品。

用构树叶来喂养的猪,瘦肉率高,肉质纯正,味道鲜美,15—20棵构树可饲养一头猪。

可以考虑在XX、XX等荒山、荒地较多的镇进行推广种植,并引进饲料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生产饲料推进养殖业的发展。

群众可以通过种植自己发展养殖业,也可以由公司回收原料加工(年亩产收入XX至XX),还可以得到退耕还林补偿。

(四)创新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发展产业。

为用好财政扶贫资金,解决大户发展资金难和贫困户大多不想发展、不愿发展、不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多年来给群众直接发放牛、猪、鸡等都失败的问题,把种养殖项目量化到贫困户,实行“镇(村)+合作社(或大户)+农户”的形式发展产业。

即镇(村)用贫困户的资金指标给合作社(或大户)发展,合作社(或大户)按比例给镇(村)分红,镇(村)返利给贫困户,实现了合作社和大户得到发展、贫困户得到稳定分红的目的。

比如:目前养猪补助是每头XX元,贫困户可量化(折算)X头猪,多户集中给合作社和大户养殖,合作社和大户给镇(村)提成每头猪X元,镇(村)以红利形式返给贫困户每头猪X元,X头XX元帮助脱贫,村级集体可以提成X至X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累,贫困群众还可以到养殖场打工创收和学技术,这样就实现多赢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