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真题与答案解析
•
16.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
固的倾向和特征。
关于个人品德的形成,有不同的观点。
下列观点中正确揭示了个人品德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是
A.个人品德是天生的
B.个人品德根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C.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D.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1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18.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
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称为
A.法治观念
B.法治理念
C.法治文化
D.法治思维
1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
其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的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0.对于法的概念与特征,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律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国家制定是法律产生的唯一方式
D.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法里不可能得到体现
21.法律规范通常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1款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Nl或近似商标的行为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该法律条文中“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属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的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责任
2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转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的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社会制度
2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权利罪等十类,我国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2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下列行为,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对国防行为不服的
B.对国家外交行为不服的
C.对政府机关制定的规章不服的
D.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
25.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A.证人
B.第三人
C.人民法院
D.诉讼代理人
答案:
16.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关于个人品德的形成,有不同的观点。
下列观点中正确揭示了个人品德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是
A.个人品德是天生的
B.个人品德根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C.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D.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答案】D
【解析】考查个人品德的形成:①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③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考点】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1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答案】C
【解析】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18.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称为
A.法治观念
B.法治理念
C.法治文化
D.法治思维
【答案】D
【解析】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1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
其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的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A
【解析】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考点】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
20.对于法的概念与特征,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律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国家制定是法律产生的唯一方式
D.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法里不可能得到体现
【答案】B
【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考点】法学基本知识
21.法律规范通常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1款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Nl或近似商标的行为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该法律条文中“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属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的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责任
【答案】B
【解析】处理是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 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模式,它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这里“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属于假定;”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属于处理。
【考点】法学基本知识
2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转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的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社会制度
【答案】A
【解析】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层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考点】我国的宪法法律制度
2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权利罪等十类,我国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民主
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最。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2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下列行为,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对国防行为不服的
B.对国家外交行为不服的
C.对政府机关制定的规章不服的
D.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或者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社会保险待遇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考点】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25.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A.证人
B.第三人
C.人民法院
D.诉讼代理人
【答案】B
【解析】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主要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去的人。
【考点】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