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固体材料结构和物性研究中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固体材料结构和物性研究中应用


4) 1/T1揭示非常规超导体的低能自旋涨落现象。
高温超导、有机超导体中存在自旋涨落现象:
自旋涨落是超导配对的原因?
Moriya自旋涨落理论
T1T (T ) / A
(TMTSF)2PF6 高压下的77T1
核磁共振自旋晶格弛豫率是探测低能自旋涨落的优越手段
核磁共振的优势
1. 具有位置选择性的探测手段; 2. 样品整体特性; 3. 对低能元激发更灵敏,而这些低能元激发决定了固体的特性。
多维度核磁共振研究大分子蛋白质和DNA
原子核间的磁偶极矩作用
3 I1z
I
z 2

I1

I
2
r3
5.广义的磁共振技术
举一反三:其它共振技术
工具 核磁共振 核四极距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谬子自旋共振
局部探头
优点
原子核磁 位置选择性 矩
核四极矩 位置选择性
电子磁矩 灵敏度高
谬子磁矩 宽频
缺点 窄频
样品质量要 求高 可研究样品 少 大型设备
自旋单态与自旋三态
17O NMR, Y. Maeon et al, Physics Today, 56, 42 (2001)
自旋晶格弛豫(T1)对低能的元激发最 敏感(ω N100MHz~0.4μeV)

1/ T1
Ahf Se In
~ | mks| Ahf S I | n'k' s'|2 (Eks Ek's') f (ks)(1 f (k' s'))
库伯电子对配对波函数:轨道X自旋波函数 反对称 PS : 1) (s, d ) Singlet 2) ( p, f ) Triplet
自旋单态(S=0): s-波,d-波,g-波等 自旋三态(S=1):p-波,f-波
库伯对配对机制:声子作用(BCS),磁子作用,激子作用…
不同的微观机制可能导致不同的配对对称性,因而 研究微观机制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判断库伯对的对称性
固体中原子核和周围电子有超精细作用,导致其核磁共振
谱和弛豫受到影响。据此我们可以推论电子的静态序参量
和低能元激发。

Ahf Se In
3
I1z
I
z 2

I1

I
2
r3
i) 谱学分析: 静态磁矩,奈特位移 K等 Ahf Se 0
ii) 自旋-自旋弛豫 (T2):磁偶极子耦合
iii) 自旋-晶格弛豫 (T1) :动态磁化率
1)奈特位移(Ks)对自旋单态和自旋三态超导对称性的认定;
2)自旋晶格弛豫率 (1/T1) 对s-波和d-波自旋单态的认定; 3)Ks和1/T1发现高温超导体赝能隙现象; 4) 1/T1揭示非常规超导体的低能自旋涨落现象。 4.近代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 5.广义的磁共振技术
从自旋量子化到(核)磁共振
-1/2
E BSz
1/2
I
~
N N
~ e / KBT
F. Bloch (1905-1983)
核磁共振的里程碑:四次诺贝尔奖
F. Bloch and E. M. Purcell in 1940’s, CW NMR, Nuclei Magnetic Resonance in Solids and Liquids with RF field (1952 Nobel prize in Physics).
固体核磁共振的特点是结合固体材料的磁性和超导等特性研究 技术,并在可变磁场、可调低温和可调高压等条件下进行研究。
Helium-3 Cryostat (235mK) & Probe
NMR Spectrometer, 6-500MHz Sweepable NMR Magnet, 12T Helium Cryostat, 300-1.4K
I S eQ V
f (MHz)
49.0 48.8 48.6 48.4 48.2 48.0
0
H=6T 2.5o
NaFeAs 75As Satellite 10 20 30 40 50 60 70 T (K)
反铁磁相变 结构相变下的卵晶
两个弛豫过程

M0 H0
zˆ H 0 H eff M
磁性
超导
量子计算机?
同时,温度越低,被热力学掩盖(KBT)的量子现象越来越明显。 低温物理一般是探索新奇量子态的起点;通过提高量子态的能 量尺度来实现常温下的量子态是凝聚态物理的追求之一。
原子核的量子自旋可以作为一个定点探测头
具有奇数核子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下核自旋能级塞曼劈裂并 产生不同占据数差异;吸收特定频率电磁波发生能级跃迁。
R. R. Ernst in 1960’s, Pulse NMR, Fourier Transform (FT) and multi dimensional NMR. (1991 Noble Prize in Chemistry)
K. Wüthrich, protein FT NMR, (2002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Ks和1/T1发现高温超导体赝能隙现象;
温 度
最佳掺杂
高温超导 体的相图
欠掺杂
过掺杂
电子掺杂
空穴掺杂
最佳掺杂和欠掺杂YBa2Cu3O7-x超导体的奈特位移 Tc
空穴型欠掺杂高温超导体的赝能隙现象,表明我们对超 导体的常规态性质还不理解!
R. E. Walstedt et al., Phys. Rev. B 41 9574 (1990) Tom Timusk and Bryan Statt, Rep. Prog. Phys. 62, 61 (1999)
zˆH0 NhomakorabeaM

(a)


H1 (b)

(c)
经典图像:外加交变电磁场对核自旋产生力矩作用,导致自 旋向下偏转。在撤销交变场后,自旋发生在z-方向的弛豫(T1) 和xy-面内的弛豫(T2),其弛豫时间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3. 固体核磁共振在超导研究中的开拓性工作和重要研究
1)奈特位移(Ks)对自旋单态和自旋三态超导对称性的认定;
自旋角动量量子化 磁矩量子化
S=1/2: 电子,夸克,质子,中子,中微子(?) S>=1/2: 原子核
费米统计和波色统计
与经典物理的类比 S ~ L ~rmv μ ~qrv ~qs/m
质量越小,磁矩越大
电子的量子自旋决定了固体材料性质并直接体现在我们的 现代生活中…
金属 (费米统计和费米面)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固体材料结构和物性研究 中的应用
于伟强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
Dept. of Phy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UC)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固体材料结构和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1. 从自旋量子化到(核)磁共振 2.谱学分析研究研究材料结构和磁性结构 3.固体核磁共振在超导研究中的开拓性工作和重要研究
P. Lauterbur and S. P. Mansfield , MRI, (2003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Are you the next?
E. M. Purcell (1912-1997)
R. Ernst (1933- )
核磁共振系统设计(NMR Setup )
固体核磁共振的应用
•低维磁性材料和功能性磁性材料性质和机理研究 •超导性质和机理研究 •量子信息 •矿藏探测 •…..
核磁共振的局限性
1. 灵敏度低,表面或薄膜测量不好; 2. 电子线路的带宽较窄。
近代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
量子计算
Scanning NMR: Cantilever (悬臂梁)技术
Nanoscale field mapping in “flawed” diamonds, M. Lukin et al.; F. Jelezko et al.; Nature 455 (2008).
自旋是一个重要的量子概念
泡利
提出自旋
斯特恩 1920’s, (Electron) Spin quantization. (1943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 I. Rabi 1930’s, LiCl molecule beams in a magnetic field resonating in an oscillating field. ( 1944 Noble Prize in Physics).
电子局域磁化率导致Knight 位移
Ahf Se In


Btot (1 K s )B0
K s Ahf loc
f (1 K s ) f0
对于顺磁金属态:局域磁化率 >0 对于自旋单态超导 (S=0):局域磁化率=0 对于自旋三态超导(S=1): 局域磁化率 >0
钇钡铜氧高温超导体和锶钌氧超导体的对比
~
k sk 's '
A2
hf
(q)

S q S q

q
2
~ A (q) | hf
Im

(
q
,
N
)
N
N 0
q
1.0
0.8
1-e-t/T1
0.6
I(t)
0.4
0.2
0.0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t (s)
在s-波和d-波超导单态中的能隙打开和电子态密度(DOS)
Pressure Cell, 3G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