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商业文化表现

西方商业文化表现

强势的西方经济文化
西方文化的强势在于它的商业文化渗透于世界各国,并且不断影响中国的商业文化。

西方文化下的“效率观”主导改革开放的企业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在商业文化上更多的体现是公平、平均。

而国门打开以后,重新引入市场条件下地“效率”从而开始主导了企业的发展。

首先,国家层面上宣传“效率优先”,同时,在资源的分配中,改变了以行政手段的实行手段,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调节模式。

其次,企业用人也不再是“大锅饭”模式,而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模式。

企业的竞争更加采用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断地解放市场。

西餐崛起的餐饮文化
在中国的任何商场、任何商业街,我们可以随便找到麦当劳等洋快餐。

以致有专家不断地中国的80后、90后都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长大的。

新华社报道肯德基中国内地第3000家餐厅在上海开业,至此,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门店已遍及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个城市。

麦当劳在华门店总数已有1137家。

除此之外,麦当劳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店面升级改造,优化麦当劳餐厅的就餐环境,各大城市80%的麦当劳餐厅将陆续进行升级改造。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大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快餐”山寨运动。

诸如“麦乐鸡”、“回味鸡”、“麦当家”等快餐店。

与此同时,许多快餐店也采用了加盟方式、即点即有的经营模式,严格的卫生标准、餐饮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国餐饮业的发展。

好莱坞征服中国电影市场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电影可谓一片黑暗。

仅有四大样品戏支撑电影业,电影仅仅沦为政治教化的工具。

但是,随着美国大片撬开了中国电影院的大门。

商业大片瞬时征服了中国观众。

据统计,近5年每年北美票房前十名影片的票房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曾在中国上映的影片的票房组成中,中国票房所占的份额呈增长趋势,已从2006年的1.63%上升至2010年的3.2%,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影片是《盗梦空间》,占8.29%,而《阿凡达》则占6.58%。

随后记者对2011年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进行了统计,中国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比重平均值达到高峰7.9%,《功夫熊猫2》,占20.2%。

“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喜剧主义”等风格类型的电影极大满足了国人胃口。

尤其是商业电影的模式,为国人开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主导了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

《十面埋伏》、《英雄》、《霸王别姬》、《唐山大地震》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

商业体育的冲击——从NBA到CBA
近年来,中国体育明星是媒体的宠儿。

有人开玩笑说,可以不认识乔丹,但不可以不知道姚明。

尤其在商业广告上屡屡创造出场费纪录。

各种联赛开始占领电视频道,以篮球的NBA和CBA,欧洲的足球联赛和中超联赛。

出现这种现象,就是从西方引进了商业体育的模式。

让个多的商业渗透到体育,推动体育的健全和发展,又吸引许多的观众,保持商业体育的连贯性。

因此,中国开始出现了造星计划。

诸如郭晶晶、李娜、易建联、刘翔等众多大腕,也是在商业体育的环境中崭露头角。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强势在于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如何趋利避害,也成为了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