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三附答案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1.超市条形码识别仪的光敏二极管的主要制作材料是()A.导体B.半导体C.超导体D.纳米材料2.通常情况下,影院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凸凹不平的蜂窝状,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增加装饰效果3.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C.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4.如图1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5.下列设备中不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是()A.无线电广播B.对讲机C.手机D.有线电话6.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L1和L2两盏电灯都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 A.L1灯丝断了B.L2灯丝断了C.电流表损坏D.L2灯口处短路7.某机要室大门是由电动机控制的,钥匙(电路开关)分别有两名工作人员保管,单把钥匙无法打开。
图3四个电路设计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开啤酒瓶盖B 拧螺丝的老虎钳C 钓鱼者手中D 撬钉子的钉锤的开瓶器图1 的渔杆8.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在这次的飞天之旅中,航天员翟志刚身着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当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一起进入预定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因为飞船离地面高度的始终相同,故飞船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以轨道舱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C.在大气层外宇航员透过舷窗看星星没有闪烁的感觉D.通过无线电波,地面技术人员可以对飞船进行控制及与宇航员通话9.如图4所示,是飞机机翼的截面图,当飞机水平飞行时()A.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B.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大C.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大D.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10.如图5所示,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做法的是()A.①② B.③①C.②④ D.③④11.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场是由无数磁感线组成的B.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D.电动机转动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12. 如图6所示,条形磁铁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右端固定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超市里出售的一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质量是4.6Kg,则该食用调和油的密度是 Kg/m32.水中倒影的“影”与立竿见影的“影”形成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引起的。
3.如图7所示,物体A重860N, 动滑轮重120N,用力F将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升,如果不计绳子的重力和一切摩擦,拉力F的大小是 N,①②③④图6图4经过1s,拉力F做功 J,动滑轮对物体做功 J。
4.如图8所示,弹簧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将弹簧由伸长的位置A压缩到B,松手后,小车由位置B开始运动到位置C。
小车由B至C运动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小车运动速度最大的位置在处。
5.如图9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为总长度的4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前后两次通过R0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__。
6.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个容器,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两球所处的位置如图10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p甲 p乙。
二、简答与实验题:(7题3分,8题9题各1分,10题4分、11题6分,共15分)7.如图11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在图中画出凸透镜(要有确定凸透镜位置的作图痕迹);(2)作出光线AB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8.如图12所示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该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大球,它的直径是 m。
9.图13中四幅图都是在课本中探究过的实验,其中图能够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0.物体温度升高需要吸收热量,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由生活经验可以想到: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A.让不同种类的物质都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
图12图11图10图8B.让不同种类的物质都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
为了验证猜想,实验室准备了如下器材:两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一个学生电源、两个相同的烧杯、两只温度计、停表、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
(1)要完成以上探究,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增加这一器材的目的是:。
(2)如果运用方案A来进行验证,应该根据来判断水和煤油这两种物质中哪一种物质吸收吸收的热量多。
(3)在实验器材中,强调提供“两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的理由是:。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图如图14所示。
图14图15下表是他们获取的一组数据:电压U/V 2 4 6 8 10电流I/A 0.38 0.78 1.20 1.58 2.00 (1)这个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Ω。
(3)请在图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4)分析表中的数据图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5)此实验测量了五组数据,其目的是:。
三、计算题(12题5分,13题6分,共11分)12.有一个质量为3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在木块中央放上2Kg的另一个物块,则木块恰好完全浸没于水中,而物块则恰好完全露在水面上(g取10N/Kg)。
求:(1)在木块上放物块后,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13.如图16所示,是一种电压力锅的原理图,A为密闭锅体,锅盖的面积为400 cm2,R1为工作时的加热电阻,L为电阻是20Ω的指示灯,R2为保温电阻,S1为电源开关, S2为压力开关。
闭合S1后,电路通过R1对电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设定值时,水开始沸腾,锅底向下移动,压力开关与触点a分离,并与b接通,达到控压、控温的目的,此时保温电路的总功率为20W。
图163333m 10510N/kg kg/m 101.050N —水浮木==⨯=⨯⨯g F V ρ3333kg/m 100.6m 1053kg ⨯=⨯—木木木==V m ρΩ242020W 220V 22=)(==总总P U R 电压力锅的铭牌 额定电压/V加热功率/W 压强设定值/KPa 220 1000 175求:(1)当锅内的气体压强为121KPa 时,锅内气体对锅盖的压力是多少?(2)保温电阻R 2的阻值是多少?参考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1.B 2.A 3.A 4.C 5.D 6.B 7.A 8.A 9.D 10.B 11.B 12.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0.92×1032. 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3. 490;980;8604. 先减小后增大;A 5. 2﹕1 6. 大于二、简答与实验题:(7题3分,8题9题各1分,10题4分、11题6分,共15分)7. 图略 (3分) 8. 0.0406(1分) 9. 丙(1分) 10.(1)天平;测量水和煤油的质量,控制其质量相等 (2)加热时间 (3)相等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每空1分) 11.(1)电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 5 (3)图像如右图 (4)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多次测量,便于发现普遍规律三、计算题(12题5分,13题6分,共11分)12.解:(1) 在木块上放物块后:F 浮=G 总=(m 木+m 物)=5kg ×10N/Kg=50N-----(2分)(2) 由题意知:木块刚好完全浸没水中:13.解:(1)F =PS =1.21×105Pa ×400×10-4m 2=4840N -------(3分)(2)保温电路总电阻为:所以:R 2=R 总-R L =2420Ω-20Ω=2400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