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判断例题分析及规律方法总结
定义的陈述,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
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陈述的最终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在定义中给出明确的界定。
应试者在阅读定义时,应首先标出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最终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应试者应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该部分的出题模式比较固定,即给出一个假设为完全正确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的外延设计几个事实选项,要求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定义的一项。
题型分类透析
例 1.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与知情权无关的是()。
A. 小丽是其父母从小自别人家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要求知道其生身父母
B. 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某记者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
C. 高女士投诉某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
D. 英国公众坚持要求政府对凯利自杀事件做出一个交代
【解析】答案为B。
定义必须明确“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A中小丽有权知道其生身父母,C中高女士有权知道产品的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D中英国公众有权了解凯利自杀事件,而B中,某记者隐藏拍摄跟踪明星生活侵犯了他人生活的隐私权。
例 2.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A. 最后的结果证明,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努力才会成功
B. 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这里最美的景色
C. 小张原来是个工人,他搞技术开发,是受了师傅的指点的
D. 树林里,三三两两的少先队员,正在分头采集蘑菇
【解析】答案为C。
注意题干中“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
根据主谓宾句子结构分析,A、B、D都是单句。
例 3.考试信度是指考试的客观性,指一个考试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对考试信度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同一篇作文,王老师给了50分,李老师却只给了40分
B. 许多女生都没有答对这道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
C. 考试这天天气特别闷热,使许多同学的发挥受到影响
D. 考前李老师押中了两道大题,考后同学们都很高兴
【解析】答案为B。
注意“客观性”。
A中同一篇作文相差10分,有失客观性;C中天气闷热影响同学发挥,有失客观性;D中李老师
押中了两道大题,更有失客观性。
只有B中许多女生都无法作答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较体现客观性。
例 4.绝对反义词:也称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排斥,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同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就必肯定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A. 完整——残缺
B. 高兴——生气
C. 寒冷——温暖
D. 卑微——高尚
【解析】答案为A。
依题意,不完整肯定残缺,不残缺肯定完整,完整与残缺是绝对反义词。
不高兴不一定生气,不寒冷不一定温暖,不卑微不一定高尚。
例 5.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行政机关依法所做出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是()。
A. 某税务机关对长期拖欠税费的商户店铺进行封闭,强制其缴纳税金
B. 某市人民法院拍卖一个个体户的私有财产,保证与之相关的法律文书的执行
C. 国家认监委正式对外公布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并强制执行
D. 某法院没收了市公安局的警车一部,要求其按照法律文件对
胜诉方进行赔偿
【解析】答案为C。
注意“不履行”、“强制”。
A、B、D都是强制执行,C中并不是在“不履行”的情况下强制执行。
例6.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书。
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根据定义判断,下列属于公文的是()。
A. 甲是某学校学生会主席,其为学校学生会起草的章程
B. 乙是一名图书编辑,其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一篇杂文
C. 丙是某县长的秘书,其为县长写的一篇常委会上的发言稿
D. 丁是某县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中有事情要向上级报告,为此写的一篇请示
【解析】D。
A不属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B不属于公务活动,C没有特定格式。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不构成洗钱罪的是()。
A. 甲某将走私汽车所得的钱款交给其开夜总会的弟弟乙某,后乙某以夜总会的名义存入银行账户
B. 甲用贩卖海洛因得来的钱,购买了一栋别墅,然后将别墅低价出售
C. 甲某将走私所得藏在汽车带出国境,然后兑换成外币
D. 甲某将贪污受贿的三百万元藏匿于火车带出国境,以国外亲戚的名义存入国外银行,然后再返回本国
【解析】D。
D项的三百万元不属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故正确答案为D。
例8. 变迁是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产生较大的改变或位移、变动或更替,与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
下列情形中,与定义相符合的是()。
A. 刘局长调任,继任他职位的陈某与他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B. 大雁到了冬天会飞往南方过冬
C. 二十年之后,小赵回家探亲,发现那里的变化实在太大,她已经完全不认得路了
D. 小沈每年都会游览一次黄山,每去一次,他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解析】C。
此题注意把握两处关键点:一在于在时间、空间上产生较大变动;二在于与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
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只有C项。
例9. 市场细分就是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包括生活消费者、生产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买主
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根据定义,不属于市场细分的是()。
A. 把消费者分为传统型、新潮型、节俭型、奢侈型等不同的消费群
B. 把消费者分为都市消费群、小城镇消费群、农村消费群
C. 把消费者分为老年男性消费群、中年男性消费群、青年男性消费群
D. 把产品分为服装、鞋帽、家电、化妆品、食品等
【解析】D。
D项不符合定义中的“若干消费者群”,故正确答案为D。
例10.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包括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行为人约定的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合法事实。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 甲与乙有积怨,为了报复,甲私下与丙协商并承诺,如果丙将乙打伤,则赠与丙500元
B. 甲向乙表示“如果太阳从西方升起,我就把房屋赠送给你”
C. 甲乙约定:乙须在合同订立20日后取款
D. 甲向乙表示“如果我女儿调到外地工作,我就把房屋租给你”
【解析】D。
A项所述属于不合法的事实。
B项是肯定不能发生的,不符合定义中的“不确定的事实”。
C项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D。
规律方法总结
1.寻找定义关键词,判断是否符合。
2.分析题干充要条件,按图索骥。
3.恰当运用背景知识,合理使用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