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微因

林微因

萧乾:萧乾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

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张幼仪: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文洁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

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

(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卞之琳:“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费正清: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

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

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

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

(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李健吾: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

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

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

”(李健吾:《林徽因》)
陈从周: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

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陈学勇: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

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
品质。

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

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
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陈学勇:《莲灯诗梦:林徽因》)
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

--李健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