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社科综合报告模板

人文社科综合报告模板

人文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报告课题标题:一.课题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列举出课题需要的文献信息为全面性文献资料/专深性文献资料;查找的文献资料的文献类型;文献加工深度;文献的时间范围;文献的作者、文献的质量;语种范围]2.关键词分析:[根据课题所要论述的主题提取出检索词,并且扩展出相关的可用于检索的更多检索词]二.信息检索与收集1.检索方法:[文献检索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的检索方法,例如常规法、追溯法、访谈法、二次检索法、综合法等]2.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工具;文献检索过程中使用到的中外文数据库;中外文搜索引擎;纸质书籍、报纸、期刊等]3.检索表达式[文献检索过程中使用的检索词及布尔组合应用,其他检索技术的应用]4.检索过程:[根据提取的主题检索词,依次使用不同的检索工具,运用构建相匹配的检索表达式并且使用适合的检索方法,分别获取检索结果]三.检索结果的筛选与整理[根据课题要求,阅读与分析检索结果,从相关性、可靠性、适用性、新颖性等几个方面来选择可作为参考文献的文献,每篇文献后需要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挑选作为参考文献的原因和用途]四.检索结果的比较与归纳总结[按照课题要求,分析整理出的文献资料,从挑选出的文章中总结每篇文章的要点是什么,每篇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论述以及分别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篇文章之间有什么关联,最后归纳出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综述[对照综述的写作格式,根据收集和处理的文献内容,按照题目撰写综述,1600字]范例:人文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研究主题的确立与分析1、需求分析根据5W法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是外部特征的分析:(1)全面性/专深性:全面地查找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文献。

(2)本课题的目的:完成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综述文章。

(3)文献类型: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网络信息。

(4)相关文献的时间范围:近五六年内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多,时间范围确定在2005—2010年。

(5)相关文献的文献加工深度:选择一次文献中的论文、译文、专著;二次文献中的文摘、搜索引擎信息;三次文献中的综述文献。

(6)相关文献的作者:主要来自于各大高校、研究所、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并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

(7)相关文献质量:主要为核心期刊上,被引用率较高的文献。

(8)语种:定所查的相关文献语种为简体中文。

2、关键词分析直接从课题中提取的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民族关键词的同位词:观察、策略、心理问题、心理调节、地域、心理健康状况关键词的下位词: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追踪观察、心理健康水平、抽样调查、西部地区二、课题的信息检索过程和方法1、检索方法: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查询需要,确定查询方法。

根据所需信息,笔者选择采取综合法,包括了顺查法、追溯法、二次检索法。

2、检索工具:(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3)谷歌学术搜索(4)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3、主要检索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研究4、检索过程(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a.使用标准检索检索词一:大学生检索项:题名;检索词二:心理健康教育检索项:题名;布尔逻辑关系:and构建检索式为:(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心理健康教育);限定条件为:期刊年期:2005年到2010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结果排序方式:发表时间;得到结果记录数213条:b.对标准检索的结果进行二次检索:增加检索词三:现状检索项:主题布尔逻辑关系:and;对213条记录进行二次检索,得到记录数26条;c.对二次检索结果进行结果分组(缩检):使用学科类别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组,属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的检索结果”记录数为22条:d.改变检索式(扩检):检索词一:大学生检索项:题名;检索词二:心理健康检索项:题名;布尔逻辑关系:and;检索词三:心理问题检索项:关键词;布尔逻辑关系:or构建检索式为:(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心理健康)or(关键词=心理问题));限定条件为:期刊年期:2005年到2010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结果排序方式:发表时间;得到结果记录数936条;(2)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a. 使用标准检索检索词一:大学生检索项:题名;检索词二:心理健康教育检索项:题名;布尔逻辑关系:and 构建检索式为:(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心理健康教育);限定条件为:期刊年期:2005年到2010年;结果排序方式:发表时间;得到结果记录数50条;b.追溯法检索与引文检索选择一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追溯法检索:通过检索此篇论文可以得到其参考文献记录数18条;引文检索:通过检索此篇论文可以得到其引证文献记录数9条;(3)谷歌学术搜索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的高级搜索:包含全部字词:大学生 and 心理问题;包含确切的词语: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搜索字词的位置:文章中的任何位置;年期:2005——2010;得到搜索结果记录数21900条;三、检索结果的筛选与整理检索结果的评价和筛选。

依据检索结果,根据评价文献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标准,对检索获得的相关文献进行选择;得到了下列的重要文献(包括追溯法检索与引文检索法获取的文献)的外表特征及摘要是:1.【题名】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作者】章明明【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刊名】高教探索,2007年02期【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冲突; 观念冲突; 文化环境【摘要】采用自编的“心理冲突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531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冲突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其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冲突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与“就业与多元价值观引起的冲突”两个类型之间上有显著差异。

2.【题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作者】郝丽红【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刊名】教育探索,2006年04期【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摘要】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压力,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研究、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题名】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作者】张绍波; 傅文第【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名】教育探索,2006年03期【关键词】心理危机; 干预; 机构【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恶性事件已经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应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意义,防止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应激事件,为此,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

4.【题名】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探析【作者】齐平; 安莉娟【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河北石家庄 050091【刊名】教育探索,2006年02期【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原因; 分析【摘要】对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一方面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日走出内心的羁绊和情绪的困扰,快乐地生活与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使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借鉴,提高其针对性与时效性。

5.【题名】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作者】王建中; 樊富珉【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00083; 100084【刊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卫生; SCL-9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

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通过分层抽样在北京市选取23所高校,测评了有效样本 5220个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 -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 16.51%,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一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女生、二年级学生以及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6.【题名】塑造青年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思考【作者】杨江水【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刊名】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2期【关键词】大学生; 不良心态; 阳光心态; 思考【摘要】当前大学生不良心态的主要表现在心虚自卑、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急功近利、心性孤僻和心志脆弱等方面。

大学生不良心态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我们必须从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心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塑造大学生健康而快乐的“阳光心态”。

四、检索结果的比较与归纳总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分析挑选出来的3篇文献并认真阅读,本人对其进行以下的比较与归纳总结:五、综述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走进人的心灵深处的工作,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事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1.心理冲突。

章明明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主要有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引起的冲突,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等。

而表现出的不良心态有心虚自卑、喜怒无常、敏感多疑、急功近利、心性孤僻、心志脆弱等。

2.心理危机。

指个体由于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当事人心理状态严重紊乱,产生精神疾病。

主要有行为变化(不能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过激行为);认知改变(难以区分事物异同,决断能力下降);情绪异常(高度紧张、焦虑、愤怒、烦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