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C.《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4、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宋朝时期D.明朝时期
5、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A.北京故宫B.北京八达岭C.秦始皇陵兵马俑D.孔子的教育思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清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A.山海关B.居庸关C.嘉峪关D.陇西
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项是
A.《水经注》和《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
6、我国传统的医学称为中医学。下列医学名家都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①华佗②李时珍③扁鹊④张仲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7、我国古代著书总结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家是
A.徐光启B.宋应星C.李时珍D.贾思勰
8、"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它的生产技术曾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9、英国中学生杰克在观赏完第29届奥运会闭幕式后,又游览了故宫。他终于知道故宫在明朝又叫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天坛
明长城:
修筑目的:
起止地点:
修筑特点:
长城作用:
科学巨匠和巨著:
1、科技巨著的涌现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的提高和的繁荣;
直接原因: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和总结。
2、科学巨匠和巨著:
李时珍所著《》,是性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所著《》,总结明代和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强调要和相协调、要与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课时(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郭霞执教教师:
(一)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三、系统建学
四、限时作业
(三)课堂限时作业
课题: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班级:姓名:成绩:
1、如果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是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徐光启所著《》,是一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预习质疑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交流助学——拓展深学——系统建学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一、交流助学
小组交流、组间挑战
二、拓展深学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预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北城:
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三重。
建筑布局:(看图体会)。
三大殿:、、象征政权中心。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的建筑群。1987年被评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