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摄影摄像复习资料

(完整版)摄影摄像复习资料

第一章照相机(10分)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快门、暗箱、输片装置、机身、取景器、测距系统等2.MC:多层加膜3.什么是焦距镜头中心到焦片的垂直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截成清晰影像时凸镜的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焦距的变化范围6mm~2000mm4.焦距与视角的关系:成反比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成反比5.光圈用f表示6.光圈的作用a.调节景深(景深和光圈成反比)b.调节进光量c.影响画面质量7.标准镜头:指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135相机的标准镜头50mm8.快门速度和标记的关系:标记数字越大,速度越快9.片速用ISO表示,片速的选择宜低不宜高10.什么是曝光组合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搭配11.曝光的原则:宁多不少第二章.摄影构图(29分)1.拍摄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景别).(方向).(高度).2.景别景别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以人为例来划分:远:人在整个画面中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关于环境的刻画.全:人物从头到脚都占据了画面,上下有少许的留白.中:膝盖以上部分近:腰部以上特:肩部以上,甚至是某一部分的特写,如眼睛,手部,脚部等等3.远景画面应该怎样构图?A.以宏观态势与规模为主的远景,更应讲究画面的“单纯”与简单,尤其在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更是如此。

B从大处着眼,选择、提炼、确定画面中大的线条的走向,形成画面的自然结构。

Eg: 河流、道路等等。

C.光线配合构图,利用光线的穿越的方向来达到升画面表现力的作用。

D适当选用前景。

4.中景:拍摄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它是以情节取胜,在电视电影中,中景是用得比较多。

5.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腻的刻画的景别。

6.方向:(正面)(斜侧)(正侧)(背面)7.高度:(平拍)(仰拍)(俯拍)8.组成一个画面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后景),空白等等。

9.主体(1)什么是主体?主体是一幅画面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即画面的最主要的部分。

(主导,焦点,基础)(2)主体的作用:表达内容的中心画面结构的中心画面的趣味中心10.在拍摄人物众多的场面,应该怎样突出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主体与其他人物的比例(仰拍)用俯角度拍摄,突出视觉中心。

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虚化其他人物利用色彩服装,妆面等来突出主体。

11.主体的表现形式:直接表现间接表现12.陪体(1)什么是陪体?陪体是在画面中陪衬主体,渲染主体,突出主体,和主体一起构成特定情节,成为拍摄的对象。

(2)陪体的作用:•陪体帮助主体说明内容,烘托陪衬主体,让观众正确了解主题思想,防止产生歧义,削弱画面的表现力(eg:还不下课?)•陪体能够使画面更具有生活气息。

陪体可以强化画面的情节含义。

(eg:还不下课?)•陪体可以形成与主体的对比,并起到装饰美化画面的用。

•陪体能够点明主体的职业特征,让观众正确地理解主体的“所作所为”•陪体能使画面的视觉语言准确完整,有时更富有哲理,使画面有较强的说服力。

13.陪体的出现方式: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或者出现在主体的周围。

间接出现在画面当中。

14.前景(1)什么是前景:位于主体之前,靠镜头最近的景物就是画面的前景。

前景在画面中出现有它特殊的意义(2)前景的作用A前景可陪衬,烘托主体,使主题内容的表达更为完美深刻,准确透彻。

B突破画平面二维空间的限制,增强透视感。

a.利用前后景在影调上的对比,增强视觉感受力b.近大远小的对比,增强空间感c.色彩上的近暖远冷,近浓远淡便于塑造视觉上的空间立体结构C渲染气氛D增强画面的视觉语言表现力(对比,大小,明暗,高低等)E美化装饰画面。

例如(门窗)15.利用装饰性框架的优势:a.使画面稳定和谐b.给观众以身临其中的感觉c.吸引观众的注意力d.产生距离感(距离也是一种美)e.裁剪画面16.选择前景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目的性(2).要有呼应性(3).要有完整性17背景(1)什么是背景: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称之为背景(2)背景的作用:A.交待环境与人物的关系,B.交待时代气息,C.体现人物的职业特征(3)怎么处理好背景A.突出主体,深化主题(切忌喧宾夺主)B.赋予背景一定的意义C.形成影调和色调的对比(切忌背景同主体的影调和色调没有区别没有对比)D.对背景进行取舍,简化背景和环境(4)怎样简化背景和环境?a. 注意拍摄角度(仰拍)b.使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c.选择适合的光线和环境条件18.空白(1)什么是空白: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它部分,我们称为画面的空白。

也可以说,画面的空白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组成的。

包括天空,地面,水面,草地,墙壁等(2)空白的作用:A突出主体B产生意境,帮助联想C产生方向和运动感19.什么是画面均衡?(了解)画面均衡是指经过艺术处理的画面构图所具有的那种稳定和谐完整的感觉画面均衡即来自画面形象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来自人的视线在画面各因素之间的运动。

画面的某一边过重或过轻会影响主题的表达,甚至会破坏人们对事物的欣赏习惯。

一般来讲,对称的东西通常会给人一种均衡的感觉。

就摄影而言,均衡和对称是相对的,摄影是利用画面本身的内容运用人的心理状态和视线的各种运动来形成某种平衡。

均衡要以揭示主题思想为前提。

20.画面构图的两种形式:(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21.封闭式构图(1)概念:封闭式构图重在画面空间形象的展现,是以画框为界限,以画面空间形象为中心,主要靠画框内的形象组织语言传达内容信息。

这种构图形式使用较多,在摄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占的比例比较大。

(2)封闭式构图的优点:A,画面内各因素相互呼应,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

B,画面显得稳重,和谐,可以减轻观众的视觉负担C,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画面因素来表现主题。

22.开放式构图(1)什么是开放式构图?开放式构图是把视觉中心处理在画面之外,画面内的空间形象和画面外的空间形象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画面的整体空间(画面空间与画外空间之和)这种构图形式使用较小,尤其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所占比例很小。

(2)开放式构图的优点A,一反常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突破画框限制,延伸画面空间C,调动观众的参与性D,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

23.什么是质感?质感是指物体的表面材料结构性质或质地的视觉感受24.怎样表现质感?(光线加技术)1,光线的选择(不同质感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光线)A,粗糙的表面结构粗糙的表面结构适宜选用侧光照明B,光滑的表面结构适宜选用散射光照明C,透明的物体适合选用侧逆光照明2.技术(曝光以及相机的性能,还有胶卷本身的性能都会影响到质感的表现)25.透视规律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形体透视(摄影中常称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

26.线条透视线条透视规律:A,从视点(观众的眼睛)观察景物,远近不同形状大小不同B,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在视点上看过去,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

C,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

27.摄影中的线条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28.怎样运用线条表达艺术形象?1.选择提炼线条。

现实生活中的线条是杂乱无章的,需要根据线条的艺术表达力以及你的创作意图来提炼。

2.借助线条来抒情,来表达意境.3.利用线条来形成画面的节奏.4利用线条形成画面的动感.5.尽量简化线条:把复杂的线条加以提炼。

29.影调是什么?影调是指画面中被摄物体表面的明暗层次。

它是摄影的最基本的造型因素。

30.画面的基调(了解)(1)低调画面低调是指整个画面的影调配制以灰色、深灰和黑色影调为主,推出或者烘托画面中一小面积的对立色调-----亮色调。

低调画面最大的特色不是大面积的暗调部分,而是与之相对应的亮调部分。

低调画面形象富有生气,并且能够给人一(2)高调画面高调是指整个画面的影调配置以中性灰、浅灰和白色调为主,除了大面积浅或亮色调以外,还有一小部分暗色调,与之形成鲜明的影调对比,突出暗色调部分。

高调画面的光线照明以直射的顺光、阴天的散射光、平光为主,在画面中尽量减少阴影。

31.处理好画面的影调对比1.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对比。

(要有区别,能够引起视觉冲动)2.主体与陪体及周围景物的影调对比。

(防止喧宾夺主。

在高调画面中,主体之外的色调应倾向于浅色调,低调画面则偏重于深色调。

)3.前景与背景的影调对比。

(突出再现空间感)第三章摄影布光(18分)1.光线的作用(1)满足摄影技术上对照度的基本要求好的光线布光是获得好画面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光线来调节画面的影调和色彩。

在电视电影中就更为重要,相邻镜头之间要避免光线的差异,防止画面的“跳”,以保持连贯。

在做动画片的时候,更要注意光线的变化。

(人物从暗处走到明亮处)(2)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和质感)(3)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光线的偏重就是一种突出表现主要人物的手法。

(在低调画面中,光线刻画的是亮的部分,在高调画面中,光线强调的则是暗的部分)(4)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蓝色光线自然地表现一种忧郁的感觉,早晨,中午,晚上的光线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摄影棚中需要模拟光线来实现。

(5)画面构图的需要光线其实就是构图中的线条。

并且,光线有很强的表现力(阴阳脸)。

2.按照光源来分(自然光、人工光)3.什么叫光源指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

常见的光源有两类即自然光和人工光。

4.按照光的性质分:(硬光和软光)5.软光概念:所谓软光是照明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阴影的光。

它是一种漫反射性质的,光源方向性不明显。

6.什么叫顺光摄影者背对太阳,即由摄影机后面射来的光线,亦称顺光。

7.前侧光(了解)也称斜射光,光线投射的方向与景物、照相机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类光照出现在上午九、十点种和下午三、四点钟。

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

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侧面,有明显的明暗差别,可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质感。

45度侧光可产生光影排列,使景物有丰富的影调,突出深度,产生立体感的效果。

尤其能将表面结构的质地精细地显示出来。

8.逆光(了解)逆光是指从摄影机相对方向射来的光线,白光勾画出景物的边缘,并与景物之间造成纵深感。

用逆光拍摄外景和远景,可使画面晶莹透亮,色彩清新,富有生气。

用逆光表现早晨的景物,可使景物的影调层次丰富。

采用逆光,被摄对象在明亮的背景前会呈现暗色的剪影,这种高反差影像既简单又有表现力。

9.人工光的分类:(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10.什么是主光?主光又称塑型光,主光源,是用来描绘被摄人物形态的主要光线。

它的光源性质是属于直射光,如同自然光中的直射光效果一样,有明显的光源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