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个环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个环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个环节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1、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2、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4、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演示画图说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发生过程。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
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1、对比与类比。

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恰当运用反例。

反例的构造,就是让学生找出不属于概念外延集的对象,必须注意,所选的反例应当恰当,防止过难、过偏,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达不到突出概念本质属性的目的。

3、合理运用变式。

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变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反映和刻画概念的本质属性。

一般来说,变式包括图形变式、式子变式和字母变式等。

三、数学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1、注意及时复习
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对个别概念进行复述,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去复习概念,而更多地则是在概念体系中去复习概念。

在章节末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时,要重视对所学概念的整理和
系统化,从纵向和横向找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体系。

2、重视应用
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

(1)概念内涵的应用
a、复述概念的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

b、根据定义判断是非或改错。

c、根据定义推理。

d、根据定义计算。

(2)概念外延的应用
a、举例
b、辨认肯定例证或否定例证。

并说明理由。

c、按指定的条件从概念的外延中选择事例。

d、将概念按不同标准分类。

资料收集、整理:梁文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