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点
第一部分 内能及其利用
1、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比热容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

5、吸放热计算公式:)(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合并为:合并公式: t cm Q ∆=
6、燃烧燃料放热计算qm Q =或 qV Q =(燃料为气体时) (q 为热值)
7、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做功冲程是对外做功的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第二部分 电流、电路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摩擦时失去电子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2、带电体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3、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超导体是电阻为零的导体,所以不发热,主要应用在不需要发热的导线或电动机线圈等。

半导体电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主要制作电子元件,如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5、电路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两条以上路径,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电流表相当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路)
①电流路径法:从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电流无分支则用电器串联;电流有分支则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6、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

金属中靠自由电子(带负电)导电。

电荷从电源正极出发,最终流到负极才形成回路。

7、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压);电路为通路
第三部分 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电路中不一定有电流。

2、电流符号:I 电流单位:安培(A ) 1A=1000mA 1mA=1000μA 电压符号:U 电压单位:伏特(V ) 1KV =1000V 1V =1000 mV 电阻符号:R 电阻单位:欧姆(Ω) 1K Ω=1000Ω
3、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4、电流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连接:① 电流表要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5、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电流不能通过电压表。

电压表连接: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②电流“正入负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6、电流表量程:0.6A (分度值0.02A )、3A (分度值0.1A ),电压表量程:3V (分度值0.1V )、15V (分度值0.5V )
7、如果电流表没有读数,则电路是断路的;如果电压表有读数,说明电压表到电源两端是接通的,如果电压表没有读数,则电压表到电源两端在某处断开或所测用电器短路。

8、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与电压、电流无关。

9、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 ;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意义: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 ”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5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10、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21I I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电压越高IR U =),串联电路具有分压的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21R R R +=)
11、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流与电阻
成反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R
U
I =),并联电路具有分流的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R
U
I =,
I
U
R =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此式计算,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第四部分 电能、电功率、电热、家庭电路
1、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叫电能(又称电功)。

用W 表示,单位:J KW ·h
1度 =1 kw ·h=3.6×106J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用P 表示,单位:W 1KW =1000W
电流通过电阻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叫电流的热效应。

用Q 表示,单位:J 2、电能表上“220V ”“5A ”“3000r/kw ·h ”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 ;允许
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 ;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转1转就是3000
1
度。

3、电学物理量计算:
电流:R U I = U
P
I = R P I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压:IR U = I P
U = PR U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阻:I
U
R = P U R 2= 串联:21R R R +=
电能:W =Pt W =UIt 电能表:W=W 月底-W 月初
电功率:t
W P = UI P = R I P 2
= R U P 2=
电热:Rt I Q 2= Q =W =Pt (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时)
(虽然电学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 、P = W
t
、P = UI 、Q = I 2Rt 。

其他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

下面的 11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要求大家能熟练掌握:
(1)I= U R (2)U = IR (3)R = U I (4)P = UI (5)I = P U (6)P = U
2
R
(7)R = U 2
P
(8)P = I 2R (9)W = Pt (10)Q = I 2Rt
(11)额
额P U R L 2
=

4、家庭电路的连接:用电器并联接入电路中,插座与各用电器并联;开关与电器串联并接在火线上。

三脚插座“左零右火中间地”;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笔。

5、保险丝是由电阻比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

连接时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接在火线上;不能用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

6、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I/A )
I = I 1 = I 2 =…I n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 = I 1+I 2+…+I 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V )
U = U 1+U 2+…+U n (串联电路中两端的总
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U = U 1 = U 2…= U 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阻(R/Ω)
R = R 1+R 2+…+R n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
各串联电阻之和)
1R =11R +21R 或 R = 12
12R R R R +(并联电
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能(电功)(W/J )
W=W 1+W 2+…+W n
(无论串联与并联电路消耗的总电能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 电功率(P/W )
P=P 1+P 2+…+P n
(无论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部分电功率之和) 电热(Q/J )
Q=Q 1+Q 2+…+Q n
(无论串联与并联电路产生的电热等于各部分电热之和)
规 律 电 路 物理量
(单位符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