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音乐红旗飘飘-教案

初一音乐红旗飘飘-教案

初一音乐《红旗飘飘》教案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相关的题材内容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以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有机联系,拓展了音乐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群体合作意识及个性的协调发展。

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没有接触正规的音乐教学,音乐基础知识差,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怎么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七年级正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音乐表现也比小学生要好一些,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本节课我充分运用网络,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使单纯枯燥的欣赏视觉化,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情感得到升华,使学习变成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
1、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形式。

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盛况
、感受歌曲《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的一句或几句曲调。

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时姿态。

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和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播放歌剧片断<江生:1948年,中共重庆观看影片,讲述
创设情境姐>。

并与学生一起观赏。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简述和
影片有关的历史背景
地下组织在敌人的心脏
和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
斗争。

由于叛徒浦志高
历史故事目的是
让学生感受五星
红旗是无数革命
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
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
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
在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手
歌剧片段中是怎样表现她段动摇许云锋遭到失
先烈的鲜血染红
的,了解江姐等
革命烈士在狱中
坚贞不屈的战斗
经历,点燃同学们的喜悦心情的?败,又妄想从江姐身上
得到重庆地下组织的线
索。

在敌人的酷刑面前
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击破
了敌人的梦想。

1949年
初,重庆解放时,许云
峰、江姐被敌人杀害。

学生回答(拥抱、边唱)
们的革命热情也
时学生在后面欣
赏《绣红旗》有
一个初步印象
问:(1)歌曲的音乐情学生边欣赏边分析
让歌剧当中的绣红旗的一段情
欣赏《绣绪(2)歌曲
的演唱形式
节和歌声再一次
去感染同学们
红旗》播放音乐课件《绣红旗》创编
让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歌曲情景的音乐想象和音乐创编活动,他
舞蹈动作教师引导学生创编舞蹈,热情高

们的音乐潜能,
对艺术美的感受
和表现都得到充
分的挖掘和提升
教学教师活动
环节学生活动设
欣赏《红
学生聆听,回答:①1、《国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是用小号来演奏的
无数江姐一样的革命先烈换回来的,我们应②1、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2
该热爱它、珍惜它、赞颂它。

下面一起来欣五星红旗的映照下更加美丽


旗颂》赏一首同样是以红旗为主题创作的乐曲《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飘旗颂》。

③1、节奏较慢些.
①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出示问题乐曲中听2、有一段独奏
到那些我们熟悉的曲调,是用什么乐器来演3、很深情
奏的?)
②聆听第二部分(播放录音,出示问题:第二
部分的节奏和音型有什么特点以及乐曲的学生畅谈对乐曲的理解及感
演奏风格)
③聆听第二部分(播放录音,出示问题:第二
部分的节奏和音型有什么特点以及乐曲的
演奏风格)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片断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同是红旗主题不同题材的乐曲和歌曲,他们都能以真挚的
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歌曲的旋律动听,歌词动人,演唱动情,创受红宏势
使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乐曲大型管弦乐队多层次的配器,丰富的和声使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感人肺腑,感受更深刻难忘。

优秀的传统歌曲是时代的号角,曾经激励过中国人的斗志,我们不能忘记;优秀的现代通俗歌曲通俗易懂,容易上口。

反映现代社会与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所以每个同学都喜欢唱。

希望大家在历史回响和现代生活中,音乐都能够成为你永恒的朋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从感受、品悟到畅谈、回味,学习逐步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

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所以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江姐和战友们在狱中绣红旗、迎解放的感人场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完全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创造一种容易接受的气氛,接着让学生创编歌表演,进行二次创作,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创新精神。

在接下来的几首曲子中,我也是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将升旗、歌曲、历史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文本、音乐、图像、影视、动画构成的有机整体,多样地呈现出内容及主题。

学生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在欣赏与感悟、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能力得到训练。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在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

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体现了这样三个特点:1.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网络平台以多元的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空间封闭的课堂打开了一道广阔的通道,走向一个开放的空间。

2.学习从传授走向探究。

整合使学生线性单一的阅读变为块状整体的阅读,学生采用自助式、探究式、简约式等方式学习,用自己独特方式来表达,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和情感的滋养。

3.能力从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在自主活动、情境体验、模拟参观等学习中,不仅发展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合作、探究、感悟、审美、创造等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