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
又称楹联、对子,是写在纸 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 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一)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文字条件:商周-两汉的对偶句;
魏晋南北朝的骈俪句(pián lì)。 ※载体条件:宋代桃符板
明代中期的红纸对联
桃符
桃符的民间传说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 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 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 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 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 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 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 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 桃符。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专门 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被人们用来镇邪驱鬼、 祈福纳祥。
胜迹联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 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
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
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 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 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
起六
中 国 人 民 。 妙 极 !
字 , 意 思 是 袁 世 凯 对 不
此 对 联 上 联 五 字 , 下 联
对联技法欣赏(一)
※藏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拆字: 琴瑟琵琶,八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鬼靠边。
※嵌字: 李花开太白 苏木长东坡 ※叠字和重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老
6、挽联
•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 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
操,寄托生者之哀思;还有自挽联。
挽联
挽联
7、交际联
•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对答的对联, 表示友谊,劝勉。
8、名胜古迹联
• 悬挂、雕刻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和历史名 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 或上写自然景观之美,下赞人文景观之美; 或同写自然景观,上写远景下写近景;或 同写人文景观,上述古,下言今;或同述 历史人物,一褒一贬。
1、春联
• 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 类型。
• 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 横批贴在门楣正中,上联贴在大门右侧,
下联贴在大门左侧(人在外面正对着大 门)。
• 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 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春联
对 联 欣 赏
2、门联(含行业联)
•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 • 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长久嵌
点 春满乾坤福满楼 名动 名 名动名
主谓 宾 主谓宾
四、对联的特点
1、内容相关;正对、反对、串对 • 忌讳:对开 合掌 2、字数相等; 3、语法结构一致; 4、平仄相同。
内容关联
• 正对(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 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 反对(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 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 的印象);
• 1、从内容分:叙事联、状景联、抒情联、 晓理联、评论联;
• 2、文字长短:长联、短联; • 3、写作方式:自拟联、集句联 • 4、应用范围: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
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 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十类。
三、对联的分类
• 1、春联 • 2、门联 • 3、堂联 • 4、喜联 • 5、寿联 • 6、挽联 • 7、交际联 • 8、名胜古迹联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二)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1、五代十国——中国最早的对联;
后蜀主孟昶(chǎng )的“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是保存下来最早的对联。
中华第一联 孟昶
神荼 郁磊
对 联 的 来 历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二)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后蜀王瑶“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
外见楼台”是最早园林景物的对联。 后蜀——对联的发源地
对联技法欣赏(二)
※多音:小偷偷偷偷东西; 大款款款款宾客。
※回文: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洞中洞隐龙。
※谐音: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以“天增岁月人增 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为例,分组探究对联 的特点。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 天增岁月人增寿
联 特
名动 名 名动名 主谓 宾 主谓宾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
喜联
百
里
年
姻
恩
缘
爱
一
双
线
心
牵
结
5、寿联
•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 • 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
寿。
• 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 多为愤世嫉俗,如郑板桥为自己60岁写的 寿联;也可表讽刺,如章太炎为慈禧70寿 所写。
寿联
欣
喜
逢
享
盛
遐
世
东
南
海
山
水
松
长
不
流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三)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四)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
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 长联在清代中期出现,孙髯[rán] 的《昆明
滇池大观楼联》,全联180字,被誉为“古 今第一长联”、“四海长联第一佳者”。
三、对联的分类
• 串对(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 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 气上是衔接的)
缀在门两旁。 • 山东曲阜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
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门联
行业联
却虽 是然 顶毫 上末 功生 夫意
3、堂联
• 堂联是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 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怀、志趣与抱负。
• 林则徐自撰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 、喜联
•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 • 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 • 内容多为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第八章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
第一节 对联
在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化中, 对联是一种浓缩的文学艺术样式。 它发源于秦汉、 形成于唐宋、盛 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小故事
清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设千叟宴, 内有一叟一百四十一岁。
乾隆出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曰: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一、何为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