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1.2 高分子改性技术 1.3 高分子合成反应与工业实施方法 1.4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二章 高分子改性慨述
(1) 聚合物改性分类
无规共聚:共聚单体重复单元沿着主链的位置是统计性的 共聚合 交替共聚:共聚单体重复单元在主链上的排列位置是交替的而
不是统计的
化学改性
接枝共聚与嵌段共聚(详见(2) 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学反应:指高分子主链或侧链的反应
M 2M 2M 2M 2~ ~~M1M 1M1M1M1M1M1M1M 1~~ (主干、骨架) M2M2M2~ (支链)
嵌段共聚: 嵌段共聚物:
(M1嵌段)
(M2嵌段) (M1嵌段)
(3)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接枝共聚
3.1 接枝共聚方法分类 3.2 接枝共聚物的用途
① 耐冲击性树脂 ② 薄膜改性 ③ 纤维工业 ④ 絮凝剂改性 ⑤ 造纸工业助剂 ⑥ 超强吸水性材料 ⑦ 复合材料 ⑧ 胶粘剂、压敏胶和涂料 胶粘剂、 ⑨ 生物医学
3.3 超强吸水性树脂
(1) 引言 (2) 吸水性树脂的合成路线、吸水机理、性能及用途 (3) 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原理及其实施方法 (4) 合成超强吸水性树脂的实施方法 (5) 超强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6) 超强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改善与发展趋势
3.4 接枝共聚物增韧聚氯乙烯
(1) 引言 (2) MBS树脂接枝聚合与 树脂接枝聚合与PVC共混改性 树脂接枝聚合与 共混改性 (3) MBS结构与 结构与PVC/MBS共混物性能的关系 结构与 共混物性能的关系 (4) MBS合成工艺条件的选择 (5) 结 论
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第一章 绪论
1.1 历史回顾(诺贝尔化学奖)
1953:Staudinger---高分子概念; 1963:Ziegler-Natta---PE和PP立构聚合催化剂; 1973:英国化学家杰弗里·威尔金森(Geoffrey Wilkinson)和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 托·费舍尔(Ernst Otto Fisher) ,由于研究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夹 心面包"结构的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所作的贡献; 1974:Flory---高分子物理与结构; 2000:美国物理学家艾伦·黑格(Alan J Heeger) 、美国化学家艾伦·麦克迪尔米德 (Alan G MacDiarmid)、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因发现能够 导电的塑料有功; 2007:德国化学家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表面化学。
第四章 嵌段共聚
4.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4.2 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序列结构 4.3 嵌段共聚物材料的发展
① 弹性体 ② 韧性热塑性树脂 ③ 表面活性剂 ④ 纳米结构材料
4.4 热塑性弹性体
(1) 引言 (2) 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3) 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4) 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与发展
聚合物改性
共混改性:两种或两种以上均聚物或共聚物进行物理共混
(2) 接枝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基本慨念
接枝共聚物:是大分子链(骨架)上接有另一种链节支链的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是大分子链(骨架)上接有另一种链节支链的共聚物。 带支链的均聚物。骨架聚合物。接枝共聚的单体。 嵌段共聚物:大分子链是由很长的M1链区 链区( 嵌段 和很长的M2链区 嵌段) 嵌段共聚物:大分子链是由很长的 链区(M1嵌段)和很长的 链区 嵌段) (M2嵌段)交替排列而成 嵌段 交替排列而成(作为嵌段,除了均聚的还可以是共聚的)。 这是它与一般的无规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其示意图 如下: 接枝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