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度高考物理最有可能考的类型题(解析版)

2018年度高考物理最有可能考的类型题(解析版)

2018高考物理最有可能考的类型题1. 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将一重物悬挂在水平的天花板下,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整个系统静止,这时每根轻绳中的拉力为T。

现将一根轻绳剪断,当小球摆至最低点时,轻绳中的拉力为T′。

θ为某一值时,最大。

此最大值为()A. B. 2 C. D.【答案】A【解析】剪断细线之前:2Tsinθ=mg;剪断细线后,摆到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联立解得,由数学知识可知,此比值的最大值为,故选A.2. 我国已掌握“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为实现“嫦娥”飞船月地返回任务奠定基础。

如图虚线为大气层边界,返回器与服务舱分离后,从a点无动力滑入大气层,然后从c点“跳”出,再从e点“跃”入,实现多次减速,可避免损坏返回器。

d点为轨迹的最高点,离地心的距离为r,返回器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

则返回器A. 在b点处于失重状态B. 在a、c、e点时的动能相等C. 在d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D. 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v>【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返回器从b点加速跳出,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从a到e会经大气层,有能量的损耗,在a、c、e三点时的速度不等,逐次减小,故B错误;在d点受万有引力:,所以加速度,故C正确;在d点,,解得速度为:,所以D错误。

3. 如图所示,abc为半径为r的半圆,圆心为O,cde为半径为2r的圆弧,两圆孤相切于c点,空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带电微粒1、2分别由a、e两点同时开始沿圆弧运动,经时间t1在c点相碰,碰撞时间很短,碰后结合成个微粒3,微粒3经时间t2第一次到达O点。

不计微粒的重力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则()A. 微粒1带正电B. 微粒3可能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O点C. 微粒1和2的电荷量之比为q1:q2=3:1D. t1:t2=2:5【答案】CD【解析】粒子运动过程只受洛伦兹力作用,故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做向心力;根据粒子偏转方向,由左手定则可得:微粒1带负电,微粒2带正电,A错误;根据洛伦兹力做向心力可得,所以粒子轨道半径;粒子运动周期;故根据粒子运动时间及运动轨迹可得,所以;那么微粒1,2碰撞后结合成微粒3,故由质量守恒可得:微粒3的质量为;微粒3在c点的速度水平,且只受洛伦兹力,故由微粒3运动到O点可得,且微粒3的轨道半径为;且微粒3在c点的洛伦兹力方向向下;故若,则微粒3沿逆时针做圆周运动,且,所以,,与矛盾,故该情况不成立;若,则微粒3沿顺时针做圆周运动,且,所以,,B错误C正确;根据,可得,D正确;【点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中的热点话题,每年都会涉及;动量部分的内容归为必考内容后,极有可能考查动量与磁场相结合问题。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动量守恒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几何关系求得运动轨迹,或反过来由轨迹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半径,进而求得速度、磁感应强度。

本题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4. 据报道,2018年4月18日,某市一处高压电线落地燃烧,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高压电线落地可能导致行人跨步触电,如图所示,设人的两脚MN间最大跨步距离为d,电线触地点O流入大地的电流为I,大地的电阻率为ρ,ON间的距离为R。

电流在以O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球面上均匀分布,其电流密度为,若电流密度乘以电阻率等于电场强度,该电场强度可以等效成把点电荷Q放在真空中O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脚并拢跳离触地点是防跨步触电的一种有效方法等效B. 点电荷Q的电荷量为(k为静电力常量)C. 图中MN两脚间跨步电压可能等于D. 当两脚间的距离处于最大跨步时,跨步电压可能为零【答案】ABD5.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金属导轨、水平平行放置,间距为,导轨的、端接到匝数比为:=:的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变压器的副线圈接有阻值为的电阻。

在两导轨间≥0区域有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一阻值不计的光滑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

开始时导体棒处于处,从时刻起,导体棒在沿正方向的力作用下做速度为的匀速运动,则()A. 导体棒中产生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2B.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C. 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D. 在t时间内力做的功为【答案】BC【解析】在t时刻ab棒的坐标为,感应电动势,则交变电流的角频率为,交变电流的频率为,A错误;原线圈两端的电压,由,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故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B正确;副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由,得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所以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C正确;在t时间内力F做的功等于R产生的热量,为,D错误.6. 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

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

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2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1____m2(选填“>”或“<”);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___。

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打点计时器(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的长度越大(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

(用测量的量表示)(4)在OP、OM、ON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B质量无关的是____________,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B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所示。

他发现M和N偏离了OP方向。

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______________。

【答案】(1). > (2). BC (3). C (4). m1·OP=m1·OM + m2·ON (5). m1·OP2=m1·OM 2+m2·ON2(6). OP (7). OM和ON (8). 见解析【解析】(1)根据碰撞的特点可知,两小球质量应满足,该实验需要测量两球质量和平抛运动中的水平距离,故需要天平和刻度尺,故BC正确;(2) 由于实验误差的影响,每次碰撞的落点不一定相同,故A,B均错误;落点近似一个圆,取圆心为记录点,C正确;竖直高度越低,水平抛出的速度越小,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就越短,D错误;(3) 若满足动量守恒,,因为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高度相同,所以平抛运动时间相同,将水平速度替换成水平位移,则满足,若还满足弹性碰撞,则还满足动能守恒,仍然将速度替换成水平位移,则;(4) OP是没有发生碰撞时,入射小球A的落点,与被撞小球B质量无关;OM和ON是碰撞后入射小球A 与被撞小球B的落点,碰撞过程与被撞小球B质量相关;(5)连接OP、OM、ON,作出M、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M′、N′,如图所示。

分别测量出OP、OM′、ON′的长度。

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m1·OP=m1·OM′+m2·ON′,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动量守恒。

点晴: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是力学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平抛运动的特点,将不容易测量的小球速度替换成立小球的水平位移;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验证结论需要牢牢掌握;最后一问中,涉及了二维空间上的动量守恒,是2017年高考最后一题的延伸与应用,所以在几年的高考中,利用矢量法则处理二维空间上的一些运动特点仍然是今年的热门考点之一。

7. 惠斯通电桥是电学实验中测电阻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在1833年由Samuel Hunter Christie发明,1843年由查理斯·惠斯登改进及推广的一种测量工具。

它用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器的电阻值,惠斯登桥可以获取颇精确的测量。

如图1就是一个惠斯通电桥电路图。

(1)在图1中,在a、b之间搭一座“电桥”,调节四个变阻箱R1、R2、R3、R4的阻值,当G表为零时(此时也称为“电桥平衡”),4个电阻之间的关系是:______(2)我们现在想要测量某个未知电阻Rx,实验室有如下器材:A.一个电阻箱RB.一个滑动变阻器R0C. 一个灵敏电流计GD.一个不计内阻的恒定电源EE.开关、导线若干根据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设计了如图2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有以下实验操作:A、按图2接好电路,调节_____,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头,当G表示数为零时,读出此时变阻箱阻值R1 =200;B、将R x与变阻箱R互换位置,并且控制____不动,再次调节_____,直至电桥再次平衡时,读出此时变阻箱阻值R2=800;C、由以上数据即可得R x的阻值,其大小为R x=_________.【答案】(1). R1R4=R2R3(2). R (3). P (4). R (5). 400Ω【解析】(1)由图可知,要使G中电流为零,其两端的电势差为零;则由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可知,上下两电路中电阻的比值相等;即一定有,解得;(2)由题意可知采用电桥平衡法进行实验;故应调节R,使G表中电流为零,此时读出变阻箱的阻值,则与的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左右两边电阻的比值;应控制P不动,使两边电阻的比值不变;互换与变阻箱R;再次调节R,使电流计读数为零,读出变阻箱的阻值,则也有比值等于左右两边电阻的比值;根据题意有,解得.【点睛】根据电桥的平衡,分析出电阻关系,是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根据此原理就可以设计测电阻的步骤,并完成实验。

本题跳出常规,着眼素质,恰到好处的“变”,但只要认真分析题意就可以找出实验的具体方法和依据;这也是近几年实验考查一个新的走向,考生需要多关注此类试题8. 如图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N、PQ相距L=0.5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导轨上端跨接一阻值为R=0.4 Ω的定值电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