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登山健身步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建设登山健身步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建设登山健身步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登山是近年来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登山健身步道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空间载体,已成为南昌市民日常健身锻炼的场所之一。

梅岭作为南昌近郊的风景名胜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南昌市开展登山健身活动的佳地。

随着去往梅岭登山健身步道的市民数量的增多,登山步道的质量、景观、设施等问题被市民日渐关注,如何能够在步道中满足市民登山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如何向市民展示步道的地域特色,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登山健身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国外的步道系统已经建成非常完善,我国正在起步阶段,目前全国都正在积极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在浙江宁海已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

中国登山协会根据宁海登山步道的建设经验已编制了《国家登山步道标准》。

南昌梅岭景观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我们要探索适合南昌自身地域特点、同时适应南昌市民健身需要的登山健身步道。

南昌市湾里区区位优势明显,是省会主城区最美丽的天然绿色屏障,它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 景区。

自然风光秀丽、森林植被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景观集聚。

湾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层峦叠嶂,高山田园,风景如画,是一个山林秀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为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积翠”所在地。

平日在湾里山林中登山健身、观景休憩的游人络绎不绝,有些受市民欢迎的步道,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每日登山、休闲娱乐者可达数千人。

但步道建设的整体品质不高,快速的建设伴随着众多问题,比如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登山步道环线系统的缺失、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当地历史遗迹的破坏严重、步道景观无特色、景观设计不合理等等。

然而,市民大量的使用和使用方式的变化又对步道的各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步道的现状与市民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

为市民建设出更为合理、风景更为优美、设施更为人性的健康步道。

湾里作为广大市民登山健身的最佳去处之一,环境良好、知名度高。

但登山健身步道现状的众多问题也带来了健身效果不佳、环境破坏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负面效果,这也就对登山健身步道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主要问题:1、公共设施缺乏。

梅岭的登山步道普遍缺乏公共设施。

1) 缺乏标识设施。

现状登山步道出入口较为隐蔽,在其周边和出入口处没有明确的指示标识引导游客进入,游客难以找到出入口并快速进入。

在岔路众多的步道中没有地图、路标等详细的标识设施指示引导,游人容易迷失方向。

在重要或有价值的景点处没有信息解读牌等标识设施,或者信息解读牌没有明确的向游人传达有关信息、解读景点,游人难以了解步道相关的各种信息。

没有结合登山健身的需求,设置可以向健身者普及健身康体知识的信息牌;2) 缺乏足够的环卫设施,游人乱扔乱吐造成环境污染;3) 缺乏的照明设施,使得清晨和傍晚游人难辨方向,容易发生意外与危险情况;4) 缺乏完善的休憩设施,使得游人没有良好的休息、乘凉、观景、娱乐的条件;缺乏栏杆、扶手等安全防护设施。

没有根据实际地形地貌情况,在陡坡或容易发生危险状况的位置设置防护设施,造成安全隐患;5) 缺乏适当的环境艺术设施,无法体现登山步道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特色。

2、公共设施布点杂乱。

梅岭登山步道周边的公共设施布点没有经过合理的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设置的杂乱无章。

设施布点杂乱的原因主要是设施没有根据其合理的服务半径进行设置,使得布置的设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良好的作用。

设施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游人在登山途中不同的需要,游人使用设施时是否便捷、安全,所提供的设施是否能给游人明确的指引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休憩设施的布置没有很好的结合视线、景观、人体生理需求等方面因素,以致不能给游人的各种活动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

3、公共设施设计与步道风格不协调。

梅岭登山步道中现有的大多数设施没有根据步道风貌及所体现的特色进行设计,因此其造型、色彩、式样、材质等方面与步道自然、野趣的风格不相协调。

4、休息转换平台——没有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合理的进行设置。

这里的休息转换平台主要指步道中台阶和台阶、台阶和坡道连接点之间的短暂休息停留处。

在梅岭登山健身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在登山健身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休息。

过长的台阶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在其间加设休息平台可以缓解疲劳,并产生有节奏的停顿,因此休息平台是步道不可缺少的部分。

现状的登山步道没有根据登山者的行为和心理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休息平台,并且没有提供休息的设施。

这使得登山健身的游客,尤其是老年的游客在攀登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科学的进行登山健身运动。

5、活动场地——不能完全满足游人的生理、心理及各种活动的需求,且缺乏景观特色。

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1) 活动场地没有根据游客的心理及生理需求进行设置,无法满足游人观景、休憩、娱乐、如厕等活动的需求,并且没有与步道线性空间良好的结合,形成有节奏感的景观序列。

2) 活动场地没有组织好交通,导致人群活动与人流通行相互影响、干扰。

登山步道中的活动场地往往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高差丰富。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要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品茗、娱乐等活动,就要提供相应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活动的需求,并且要兼顾人流通行,使活动与交通不互相干扰,动静分开。

但现状的活动场地并没有做到以上的内容,交通流线穿插在各种活动场地中,使游人无法安静的享受美丽的风景、得到良好的休息。

同时,娱乐休闲的人群也阻碍了登山的人流继续攀登的脚步。

3) 活动场地没有因地制宜的利用好现状高差,形成有特色的山地景观。

地形高差是登山步道最为显著的特点。

在设计中对地形的良好利用往往可以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平台空间以及独特的景观特点,还可以解决人群各种活动相互干扰的问题。

然而,现状的活动场地没有充分的利用好地形的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山地景观。

二、有关建议:1、按照审美价值完善登山健身步道。

审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上世纪90 年代钱学森提出多建“山水城市”的设想,反映了都市人对优美宜人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由良好的生态、复合的功能、多样的空间所组成的梅岭登山健身步道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融文物、古迹、建筑、雕塑、风情、美食等于一炉,它让健步登山与山水景观充分融合,利用穿插与其间的山间小道与健身休闲场所,形成登高望远、植物环绕步道、风高气爽、层次丰富的独立景观效果,让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享受到具有山城特色的美丽。

它的形成使人们能够近距离的体验到山水城市所带来的有山、有水的绿色生活,它使都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由疏远、隔绝变得亲近和融合,它能够很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心理需求。

它是南昌市民心中一个美的形象代表,是“健康南昌”新的形象代言,是梅岭乃至南昌的一张新名片。

①线性上的审美梅岭登山步道大都是过去人们为了便捷的到达山上的某个目的地而走出来的,步道的路线有曲有直,有交叉,形式多样。

不同线性的步道具有不同的审美效果。

直线向上攀登的步道具有力量美,让人有敬畏、想要征服的感觉;曲线上升的步道具有柔和美,让人有舒展、放松的感觉;交叉的线性产生激荡,让人有探索的感觉。

登山步道的线性是一种语言,不同的线性传达出不同的讯息,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及体验。

人们可以在步道线性的不断变化中寻找乐趣、充满沉思、表达情感、体现个性和风格。

②序列上的审美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理论相结合而派生的,是风景景物、空间环境序列,是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上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

景观序列营造的是一种符合人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的意境。

简单的景观序列可以理解为:前导(起景)——发展(前景)——高潮(主景)——结尾(结景);复杂的景观序列可以理解为:序曲(序景)——前导(起景)——发展(前景)——小高潮(主景)——回落(转折)——酝酿(大前景)——高潮(主景)——尾声(尾景)——结尾(结景)。

③空间上的审美梅岭登山步道是依托梅岭风景区而修建的,景区中有大量的植被、连绵的山体、穿流的溪水、零星的建筑等等。

登山步道作为一种人工的物质镶嵌在梅岭绿带。

丰富市民的游憩活动,同时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美化城市的环境。

2、按照经济价值完善登山健身步道。

对梅岭登山健身步道的打造会为梅岭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梅岭登山步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分水地域、净化水质、消除噪声和控制污染。

梅岭登山步道对于城市自然生态方面的效益将减少这方面的经济支出,从另一方面讲,也就为城市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

梅岭登山步道系统的形成能够提高土地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由于梅岭登山步道拥有优美的风景,并能为市民提供健身、休闲、游憩的多样性空间,因此在步道周边,尤其靠近步道出入口的位置,吸引了众多开发商投资建设诸如房地产、商业街等项目。

消费者在这些位置购买房屋的时候不仅考虑到能够坐拥梅岭美丽的风景和良好的生态,更考虑到能够共享梅岭自然的公共健身设施——登山步道,这就使登山步道周边的土地价值快速的增长,吸引开发商快速的进驻,推动了资本的运营与流通。

梅岭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形成能够带动梅岭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经济发展。

梅岭步道系统连接众多著名景点,如黄山抗战博物馆、海昌加勒比、梅岭植物园等等,这些景点都要收取一定价值的门票。

登山步道带来的大量人流到这些景点消费,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梅岭步道系统还连接到泉水鸡一条街、众多农家乐、茶座。

到梅岭的游人在登山健身的同时还可以享受美食、休闲娱乐,这也为梅岭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

3、按照使用价值完善登山健身步道。

近几年“城市病”的盛行使得人们对于健康愈加的重视,对于室外的活动需求也逐渐增加,这样的情况促进了登山步道的发展。

登山步道这类绿色的场所是在人们对健康的身体、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诉求下应运而生的。

从医学角度来说,登山之所以能够强身健体是因为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调节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登山步道中设置活动的场地,其中配置各种体育锻炼器材,也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强身健体的功能。

因此,如何使游人更合理、更全面的锻炼身心与体魄是这类步道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其特色所在。

健身康体型登山步道主要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通过对坡度及难度的控制,使步道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健身康体型登山步道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攀登的难度,以保证游人在登山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锻炼。

在登高过程中,人体克服自身重量向上走,由于动作的多样化,身体各部位都能运动到,除了耐力锻炼外,各部位肌肉、关节、骨骼间的相互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得到发展;登山步道台阶的高度均匀一致,达到一定高度又有一个缓步台阶,让腰背部、上下肢有节奏有规律的运动,起到增加腰腹和下肢肌力的效果;由于肌肉的剧烈运动,机体对氧的需求量增加,心跳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增强呼吸与循环系统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