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的常用方法
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
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
在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
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在液-液萃取中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
收集欲测物质必须先进行破乳。
为了防止乳化形成,应用采取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
通过改变K D,改变溶剂或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诸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
用于破乳的常用技术如下:
①加盐;
②使用加热-冷却萃取容器;
③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
④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
⑤通过离心作用;
⑥加进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破坏乳化形成的条件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乳化的形成。
诸如,在脏器、血液等生物样品的萃取前,在研钵中先加入等量的无水硫酸钠与样品同时研磨,直至干沙状后,经有机溶剂萃取就不会发生乳化现象,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
但本法不适用溶液萃取。
在水溶液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用有机溶剂萃取
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有机相与水相比重接近易引起的乳化现象。
在生物体试样中含有蛋白、油脂等乳化物,它们具有降低有机相和水相界面张力的功能,将有机相液珠与水相粘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
如果除去这些乳化物就能避免乳化的形成。
除去乳化物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萃取的目的决定。
例如,在萃取生物试样中不挥发性有机物时,常用的方法有:酸性乙醇浸取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法、冷冻除油脂法等均可除掉样品中的蛋白、脂肪等乳化物。
此外,提高两相的体积比,一般地保持两相体积比为1:(5~10)时,可有效地防止乳化。
在剧烈振摇时发生乳化,采用缓慢振摇可防止乳化。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时,可根据乳化的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可采用离心法破乳。
破乳率随离心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通常采用2000r/min,作用2min 后的破乳率可达100%。
但离心法不适用微乳液的破乳。
也可以采用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将乳浊液转入研钵中,使用无水硫酸钠研磨至沙状后再进行萃取可消除乳化现象。
还可以采用蒸干法,将乳浊液置入蒸发皿中,于100℃沸水浴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
但本法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如果样品出现中度乳化(乳化率达50%),可加入电解质破乳。
诸如,如果是属于两相比重引起的乳化,加入可溶解性无机盐(例如氯化钠)于水相中,通过提高体系中水相的比重使两相分层;如果仍然不能分层,可加入lmol/L的盐酸消除乳化。
如果属于两相比重相差较大形成的乳化,加入无水乙醇能溶解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