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医服务 (20)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2)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显现,医药费用总体平稳,居民就医体验得到提升。
公共卫生屏障日益牢固,妇幼和精神卫生管理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首都卫生计生事业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突出改革创新,突出健康管理,突出疏解协同,切实回应群众的健康需求,为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986家,其中医疗机构10843家(含118家三级医疗机构、163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649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43家。
与上一年比较,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49家,其中:医疗机构增加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69家),其他卫生机构减少3家(见表1)。
732家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52家,民营医院480家。
其中,713家地方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33家,民营医院480家;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510家,100-199张床位医院71家,200-499张床位医院58家,500-799张床位医院34家,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40家。
123(二)卫生人员总数2017年,全市卫生人员数达34.6万人,与上一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1.5万人,增长4.7%。
在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27.7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7391人,管理人员20160人,工勤技能人员28345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47人。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0.6万人,注册护士12.3万人。
与上一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2万人,增长4.6%(见图1)。
2017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16.0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12.8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4.9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 5.7人。
(三)医疗机构床位数2017年,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达127845张,比上一年增加2804张,增长2.2%;其中:医院编制床位总数达117867张(占全市的92.2%),比上一年增加2924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总数达6528张(占全市的5.1%),比上一年减少了149张。
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达120557张,比上一年增加3594张,增长3.1%;其中:医院实有床位总数达113576张(占全市的94.1%),比上一年增加3555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床位总数达4383张(占全市的3.6%),比上一年减少34张(见图2)。
2017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编制床位5.9张,每千均有所增加。
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6张。
与上一年相比,(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6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732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317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495人),每个中心平均95.2 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数337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50人),每站平均1.9 人。
与上一年比较,社区卫生服4务中心(站)增加69家,卫生人员增加2379人。
2017年,全市村卫生室2832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47人。
与上一年比较,村卫生室增加43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162人。
(五)医疗卫生机构支出与财政补助201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达到2102.1 亿元,与上一年比较总支出增加213.8 亿元,增长11.3%。
财政补助达334.0 亿元,较上一年增加40.7 亿元,增长13.9%;占总支出的比例为15.9%,较上一年增加0.4个百分点。
2017年医疗机构总支出2024.3 亿元(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支出占医疗机构总支出的77.0%),财政补助277.2 亿元;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总支出1337.0 亿元,财政补助164.3 亿元;全市二级医疗机构总支出303.3 亿元,财政补助44.3 亿元。
与上一年比较医疗机构总支出增加207.9 亿元,增长11.4%,财政补助收入增加33.2 亿元,增长13.6%。
2017年,全市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经统计,2017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支出为215.9亿元,财政补助64.1亿元,与上一年比较总支出增加45.1亿元,增长26.4%;财政补助增加11.7亿元,增长22.5%。
2017年,全市2832家村卫生室,总支出为1.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为8688万元,与上一年比较,总支出增加1943 万元,增长18.8%,上级补助收入增长67.0%。
(六)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5于卫生服务支出的资金总额。
2016年核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继续保持增长,筹资与流向结构更趋合理,居民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1.卫生筹资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增速与GDP增速保持同步2016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为204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4%。
人均卫生总费用9429.73元,比上年增长6.82%。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7.98%,比上年增长0.01个百分点,卫生消费弹性系数为1.02,卫生总费用增速略快于GDP 增速。
2016年,北京市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国际口径)占GDP的比重达到5.33%,比上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逐步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是卫生筹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16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较上年增长214.23亿元,增量构成中:社会卫生支出占总增量的82.79%;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增量的10.35%;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增量的6.86%。
在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社会卫生支出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商业健康保险费增量占筹资总额增量近90%,成为2016年卫生总费用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3.卫生筹资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卫生支出增长明显2016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中,政府卫生支出467.99亿元,占总费用的比例为22.84%;社会卫生支出1247.24亿元,占总费用的比例为60.87%;个人现金卫生支出333.76亿元,占6总费用的比例为16.29%。
与2015年相比,社会卫生支出的构成比上升2.56个百分点。
4.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城乡居民就医负担结构进一步改善2016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2%、4.64%,分别比上年下降0.08和0.61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全市居民就医负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村居民就医负担下降更快。
城乡居民就医负担差距逐渐减小,结构进一步改善。
5.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构成中,各类机构费用占比分别为:医院68.33%、药品及其他医用品零售机构16.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40%、公共卫生机构3.44%、卫生行政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1.16%、其他卫生机构2.53%。
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增长最快,增长14.55%,占比较上年提高0.75个百分点,连续3年保持了稳定的上升状态,表明北京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7二、主要健康指标2017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15岁,较上一年)。
增加0.12岁,其中,男性79.98岁,女性84.41岁(见图3。
2.29‰,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见图4,图5)82017年,全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84‰。
全市居民前十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占全部死因的93.89%。
三、疾病防控(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7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336例,死亡165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梅毒、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0.4%;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肺结核,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9.6/10万,报告死亡率为0.8/10万。
与上一年相比上升1.2%,报告死亡率下降5.3%。
2017年,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02252例,死亡8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9.95%。
报告死亡8人,其中流行性感冒8人。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70.6/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4/10万。
与上一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上升11.02%,报告死亡率下降0.3%。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死亡2017年,我市无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共报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起,发病526人,均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上年相比,报告事件起数增加3起,发病人数减少214人。
四、卫生监督2017年全市共有被监督单位6.8万家,全年共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22.7万户次,合格率98.9%;双随机监督3.5万户次,合格率94.6%。
全市依法查处案件13729件,行政处罚13671件(同比增加65.8%),罚款2523.6万元(同比增加68.1%),没收违法所得962.4万元(同比增加145.6%);其中,经常性监督行政处罚8565件(同比增加50.0%),罚款2230.2万元(同比增加64.1%),没收违法所得962.4万元(同比增加145.6%);控烟卫生监督行政处罚3946件(同比增加64.2%),罚款194.0万元(同比增加41.0%);双随机监督行政处罚1160件,罚款99.4万元。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7年全市有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2.8万家,从业人员21.1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9.4%。
全年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8.7万户次,合格率95.4%;双随机监督1.9万户次,合格率90.8%。
全市依法查处案件5363件,行政处罚5343件(同比增加56.1%),罚款748.1万元(同比增加55.4%);其中,经常性监督行政处罚4349件(同比增加30.7%),罚款680.0万元(同比增加42.0%);双随机监督行政处罚994件,罚款68.1万元。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7年全市有生活饮用水被监督单位1.2万家,从业人员2.3万人。
全年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2.5万户次,合格率98.6%;双随机监督0.6万户次,合格率97.9%。
全市依法查处案件1852件,行政处罚1845件(同比增加122.3%),罚款510.3万元(同比增加61.2%);其中,经常性监督行政处罚1751件(同比增加114.3%),罚款483.3万元(同比增加53.0%);双随机监督行政处罚94件,罚款2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