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长学校工作中的科研问题
——发挥家长学校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海华中学单秀钰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完美结合。
缺少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我们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调查中,经常发现以下现象:
学生委屈地说:“我努力了,可为什么学习还不行?”;
家长焦急地问:“我到底该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啊?”;
家长们渴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渴望与孩子沟通,渴望孩子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他们遇到了“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难题。
作为家长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深知,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一所能够实现家校和谐发展的家长教育学校,一个“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共同成长的教育平台,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几年来我与同事们一起积极探讨有关家长学校工作中的科研工作,下面我谈谈有关家长学校工作中的科研工作的选题和发现两方面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重大原则
1、必须深入实践
2、必须从小事着手
3、必须面面对照
4、必须步步推进
5、必须加强学习
二、科研选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贝尔纳认为:
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
由此可见,科研工作中的选题非常重要。
(一)、选题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2、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
3、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要多阅读相关则资料,把握国内外家庭教育的研究动向,选择的科研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
(1)、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考虑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2)、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3)、有所创新,能出效率。
(二)如何提高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增强全局观念;
2、注重知识拓展、资料和信息收集,增强学术敏感性;
3、深入调查实践,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4、注重交流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选题的准确性。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
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走出
教育“误区”。
三、实践发现
(一)、课题案例:
1、《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天敌变天使》(徐文慧)
孩子的成才需要:
(1)、重视他们的未来(期望效应)
(2)、重视现在(暗示效应)
(3)、重赏特点(强化效应)
(4)、重用潜能(综合效应)
(5)、重罚错误(惩罚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孩子,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聪明、多能干,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这么笨……须不知在这些父母责怪孩子的同时也在孩子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失去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也许,父母这么说是为了激励孩子使孩子奋发向上,但以这种牺牲孩子自尊、自信为代价的教育方法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是中国第一个聋人女大学生,中国第一个聋人留美硕士生。
她1岁半时全聋,3岁半才开始学说话,到5岁时居然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8岁时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千位数,创下新的吉尼斯纪录。
16岁考入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3月又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心理学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
帮助女儿创造生命奇迹的周弘,在潜心教育聋女的20年里,摸索总结出了“赏识教育法”,所谓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它教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我们不能吝啬我们的鼓励,更不能吝啬我们的赏识,要知道哪怕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一次赏识的抚摸,都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心的种子,开出自信的鲜花,最终收获成功的硕果。
2、《家长行为方式与子女行为表现关系》
教养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这个道理人人都能理解。
就目前状况来看,普遍家长对孩子都深切关注,但家庭教育水平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决定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则是家长本身的素质,包括家长的文化,思想,理论素养等。
而有些家长忙于赚钱,娱乐,事业、工作等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变化,在这些家长中存在着教育观念不正确,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态度不端正,教育心理有偏差等问题,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当孩子一旦成绩不好或犯一些过错,他们就牢骚满腹,一怨老师,二怨孩子,就是不怨自己。
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大多数正是家长忽视家教酿成的,由此看来,提高每一位家长对搞好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向家长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家长教育的质量就成了家长学校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行为方式与子女行为表现关系》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家长诚实守信为人←→子女以撒谎为耻
家长扶贫济困←→子女对人心存善意
家长勤俭持家←→子女惜时惜物
家长文明礼貌←→子女尊师爱友
家长谦虚好学←→子女多自觉少狂躁
家长常与子女沟通←→子女人际关系良好
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子女学习被动,自我约束差
家长专制作风←→子女心存怨愤行为逆反
家长夫妇不和←→孩子情感扭曲,行为乖张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
比如,家长在遇到
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二)、认识(理性、理论)成果:
1、以改善家庭教育现状作基础,开展具体的课题研究,是强本固基之策。
2、以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为度指导家长,是教师介入家庭时干预度方面的界定。
3、介入家庭指导的重点对象是家长,而指导关键是转变家长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
4、指导家长研究方法,是有效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素质的途径。
5、制定出合格(成功)家长的标准,使家长获得目标指引,是介入家庭指导家长的有效手段。
(三)、通过课题研究获得对家长学校科研工作的认识
1、创设和优化家庭人文环境,是家长学校科研工作的起点和奠基;
2、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是家长学校科研的重点目标;
3、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学校科研的突破口;
4、指导家长研究教子方法,是家长学校科研的主要内容;
5、提供家长素质、家教误区、合格家长检测标准,是家长学校科研科学化的标志。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家长学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为家庭教育是最为个性化的教育,家长的情况千差万别,存在问题各不相同,造成的原因各有所别。
家长学校的教育、指导工作若不伴随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过程,将流于一般化。
当然这种指导还需在实践层面的摸索,使具体的指导实践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的涵盖和分类使各种家庭教育问题获得彰显和剖析,较好地
与家长共同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规律性,提出指导策略。
当我们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的时候,我们要牢牢记住务实与创新,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我相信,只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家长学校”一定会使家长受益、孩子受益、学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