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关节韧带损伤不稳定及其修复方法(1)

膝关节韧带损伤不稳定及其修复方法(1)


(二)外侧直向不稳定:
当膝关节承受内翻应力时,其外
侧间隙张开,临床检查方式为内翻应 力试验 0°及 30°位。如外侧韧带 (LCL)断裂则无论0°或 30°位 均为(﹢)。前交叉韧带(ACL) 损伤会加重此体征。但单独外侧关节 囊韧带的损伤即使在30°位也不会 出现(﹢)。
有时不易区分异常活动是向前
还是向后,注意观察对比双侧胫骨 结节前突的高度可有所帮助,例如 可屈髋屈膝各90°,检查者以手托
患者双足,使小腿平行床面,如发 现胫骨上端后沉,胫骨结节低于对 侧,则可能为后抽屉试验 (﹢), 有时后抽屉试验 (﹢)也会被误认 为是前抽屉试验 (﹢)。
其原因是在自然体位时,或患
者屈膝肌紧张时,胫骨上端已向后 沉,处于后抽屉试验 (﹢)位,而 以此为起点做前抽屉试验 时,胫骨
上端由后沉被拉回正常位似乎前抽 屉试验 (﹢)。因此必须从侧方 观察对比两侧胫骨结节隆起的高度, 以免出现失误。
(三)轴移试验:
所谓的轴移并非用来描写某种病理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
的解剖名词,而是观察患膝突然错动的一种 主观感觉。
于患者膝外侧,另一手抓住足部使之 内旋,膝外翻。将膝关节自0°位逐
渐屈曲,当患膝脱离“扣锁”位后,
胫骨外髁即开始逐渐向前半脱位。当 达到屈曲30°位时,胫骨突然复位
出现错动感受。反之从膝关节屈曲 30°位到伸直位0°位出现错动感。 纵观以上试验,其出现之错动感或为 突然脱位或为突然复位。
(四)旋转试验:
一、 检查方式
诊断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手段
1、临床体征; 2、应力X线片; 3、关节造影; 4、关节镜检查。
临床体征是基本的,为了便于
说明不稳定的特征以及对不稳定的
诊断依据上的不同认识,先将临床 体征的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一)侧方应力试验: 在额状面上的检查先将膝关节置
于0°位,然后再置于屈膝30°位, 分别作外翻及内翻应力试验,与健侧 对比,检查有无超出正常范围的活动 如作外翻应力试验为(﹢) ,则称 内侧直向不稳定。如内翻应力试验为 (﹢)则称为外侧直向不稳定。
例如:
骨骼结构异常,膝关节韧 带断裂,股四头肌麻痹等。而 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则 为韧带损伤,因此一般所谓膝 关节不稳定,主要是指韧带损 伤。
韧带损伤后,其制导作用和限
制作用遭到破坏,如未及时修复或 修复不当,或是在某组韧带失效后, 其它韧带因长期慢性牵拉而继发松 驰,膝关节在某种运动状态时即可
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负重、传递载荷、 参加运动为小腿活动提供力偶,膝关 节被固定后,行走仍不致受太多影响。 膝在伸直时具有最大稳定性,屈曲时 又有相当灵活性,以适应在不平地面 的走、跑、跳等运动,膝关节不如髋 关节灵活,主要为屈伸运动。但因其 位于下肢的中部,位于身体两个最大 杠杆臂之间,承受较大的力,易引起 扭伤及骨折。
在临床上,必须仔细区别
旋转范围的增加和旋转不稳定。 当做前抽屉试验时,如出现有 旋转现象,则应判明这种旋转 是否同时伴有前移,否则便只 以认为是旋转范围的改变。
二、各向不稳定形成的因素
(一)内侧直向不稳定:
当有外翻应力作用于膝部时,
其内侧间隙张开,临床检查方式外 翻应力试验0°位,外翻应力试验 (﹢)时,损伤部位包括内侧韧带 (MCL)和交叉韧带(ACL、 PCL)。如仅有内侧韧带损伤时 0°位(-)而30°位(﹢)。
做此检查时应注意勿使患者屈 髋,以放松腘绳肌,在0°位和 30°位的结果可以不同。说明不 同结构的损伤。此体征往往和应力 X线片对照,以明确效果。
(二)抽屉试验: 在矢状面上的检查。患者平卧床
上屈膝90 ° ,屈髋45 °,将双足 平置于床上。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 或坐床上,轻压患者双足作为固定; 或用双肘压住患者足部,双手拇指及 其余四指分别放在患者的膝关节前后, 做向前或向后的推拉。 前—前(﹢) 称为前直向不稳定; 后—后(﹢) 称为后直向不稳定。
患者往往申诉在行动中于膝30°位左右, 突然出现患膝前后错动,即疼痛,又使患者 感到极不安全,因此十分恐惧。而轴移试验 则是通过体验使轴移现象再现的一种检查方 法。其实质是胫骨外髁突然向前脱位股骨外 髁同时滑向胫骨外髁的后坡,而做反向运动 时,又在同一伸屈位突然复位。
检查方法:患者平卧,检查者一手置
在体育活动中,韧带及半月板亦 较易受伤。特别是,交通日异发 展,交通肇事,膝关节损伤的日 趋常见,我们必须掌握膝关节损 伤的处理方法。
膝关节根据其解剖生理的特点,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进行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其稳定则由组成关 节的骨骼结构、半月板、韧带、关 节囊及有关肌肉共同维持。肌肉为 动力稳定因素,骨骼、韧带、半月 板、关节囊为静力稳定因素。无论 是动力还是静力稳定因素,当其失 去作用时,即会不同程度、不同方 位的不稳定。
能出现不稳定。
不稳定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
1、直向不稳定 侧方直向:表示在额状面上 前后直向不稳定:表示在矢状面上 的异常活动。
2、旋转不稳定
68年有 人提出膝内侧关节囊、 韧带断裂后引起胫骨髁向前旋转半脱 位的概念,称为前内侧旋转不稳定。 此后,即相继以一侧胫骨髁向前或向 后旋转半脱位的非生理运动,统称为 旋转不稳定。分为前内、前外、后外、 及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此时其旋转轴 (垂直轴)必然出现相应的移动。
图一
不稳定经常是复合的,较常见的 复合形式有:
1、内—前内; 2、内—前内—前外; 3、前内—前外; 4、前外—后外; 5、外—前外。
对各种形成不稳定的因素及创
伤解剖存在不少观点上的分歧。但 必须十分注意区别旋转范围的增加 和旋转不稳定。某组韧带的损伤可 以造成旋转范围的增加。但却不一 定引起旋转不稳定,为了便于理解, 首先介绍不稳定的检查方式。
将双侧膝关节同时置于屈膝90° 位被动内外旋,测定其两侧放置度的 差异,然后再置于45°、 0°位重 复检查,如有差异,则说明一侧旋转 范围的改变。但并不意味存在旋转不 稳定,二者可以并存,但并非同一概 念。
从新鲜尸体实验研究获得结果表 明,单独MCL、ACL或PCL的断裂, 均可造成旋转范围的增加,而单独的 ACL或MCL断裂却不能引起旋转不 稳定。换言之,只有在旋转轴移位的 情况下才会出现旋转不稳定。而单独 ACL或MCL的断裂并不造成旋转轴 的移位,因此不应出现旋转不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