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记者节感言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记者节感言记者节感言时光如梭,转眼间又到了金色铺满山野、硕果累累的季节。
我们在宣传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迎来了第十二个记者节。
今天在这里,说说我对记者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仰之情和对下基层采访活动的感慨。
2003年4月,我有幸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典期间基层采访组”到朱阳、五亩、苏村、尹庄等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采访活动,距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八年了,可是,过去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八年中,我从记者到编辑,从下基层到固守阵地,虽然寸步不离新闻这两个字,但是,差距可想而知。
有时我也想:如今山区群众的变化如何?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抽空能重回故里,听听犁牛河的水声;看看紫石沟的风景;闻闻梁庄烟叶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闫家沱郁郁葱葱的中华杜仲那该多好。
从新闻里,听我们的一线记者发来报道说:朱阳不再是种烟叶、栽杜仲、发展香菇、生产紫石砚。
他们发现另一支柱产业——栽核桃,而且生产的核桃在全国是挂上号的名牌产品。
到了秋天,革命老区朱阳的每一个山疙瘩都是核桃的天下。
八年前的苏村,一条条、一道道的村路几乎都是不到三尺宽的土路。
当时,胡坡村的村民很知足的说:我们村修路了,架子车、摩托车可以进山了;段家洼的乡亲说:三门峡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给村建学校了;卫家磨的老百姓指着河滩说:这里要重修水库了;董家沟的老百姓开始种大棚菜了。
10月26号,我和三门峡日报住灵宝记者站站长牛富江、新闻部主任周敏、金城灵宝记者屈建国一同去久别的苏村原上,眼前宽阔的水泥路、布局合理的店铺、卫生整洁的街面和扑面而来的果香让人心旷神怡。
新农村建设楼房干净整齐,自来水、卫生间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当年的散户进了小区;7、8个学生,一个老师,三个年纪的复式学校取消了;卫家磨变成了以灌溉、供水和防洪为主的中型水库;就连西红柿也被香港麦当劳快餐店包了。
记者、基层、群众,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是我能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记者,时刻都离不开基层,到基层就必须深入群众。
有句话说: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我的同事们,也正是有这样的毅力和信念,他们才能扎根基层,采来了老军人义务修车的感人事迹;采来了为村民建健康档案背着设备步行山路而摔伤腿的乡村医生王帅军;采来了情系社区群众,免费为贫困老人、军烈属上门服务的好警嫂孙晓萍;还有农村第一书记的榜样张学恩、杨波、南岳武、申占军;大学生村官张少壮等等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和反映和谐社会风气的好人好事。
我骄傲我有这份职业,我更佩服我有这么好的一帮同行记者,在少数人才知道有记者这么个节日的今天,我代表广播电台的所有编辑记者说一声:大家节日快乐!谢谢。
篇二:记者感言资料也许,我们曾让你失望,在你急切希望获悉最新消息的时刻,在你渴望来自新闻第一现场报道的时候,我们的身影和声音,缺失在早春的雾里。
那一刻,你的脸上分明流露着落寞和孤单。
也许,我们曾让你痛苦,在你迫切需要知道时代巨变的细节,在你期待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发现和观察,迷失在盛夏的雨里,那一刻,你的脑海分明翻滚着不解和疑惑。
也许,我们曾让你感动,在你焦急盼望获得远方亲人的讯息,在你犹豫伤感周边人际缺少温暖的时候,我们的挚爱和真情,传递在晚秋的风里,那一刻,你的眼神分明闪动着欣喜和感激。
也许,我们曾让你钦佩,在你焦灼期待解析身边问题的答案,在你迟疑徘徊迷雾重重缺少真相的时候,我们的勇气和执着,凝结在隆冬的雪里,那一刻,你的耳畔分明响动着欢呼和笑语。
又一年,春夏秋冬,又一度,风霜雨雪。
11月8日,这个承载着一个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我们对于你——亲爱的读者、听众、观众,我们一直心怀敬意的社会公众,该有怎样的倾诉和表达?从不敢自夸帝王无冕,从不敢忘记时代巨变的足迹里,人们的艰辛付出和真心期盼。
为此,我们的心里刻满了关于这个时代的表情,幸福或痛苦,欢欣或失落,坚韧或脆弱。
我们的梦里,依旧充满了明天的期待——通过客观而真实的报道,让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进步,怎能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景?也许,我们曾让你失望,在你急切希望获悉最新消息的时刻,在你渴望来自新闻第一现场报道的时候,我们的身影和声音,缺失在早春的雾里。
那一刻,你的脸上分明流露着落寞和孤单。
也许,我们曾让你痛苦,在你迫切需要知道时代巨变的细节,在你期待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发现和观察,迷失在盛夏的雨里,那一刻,你的脑海分明翻滚着不解和疑惑。
也许,我们曾让你感动,在你焦急盼望获得远方亲人的讯息,在你犹豫伤感周边人际缺少温暖的时候,我们的挚爱和真情,传递在晚秋的风里,那一刻,你的眼神分明闪动着欣喜和感激。
也许,我们曾让你钦佩,在你焦灼期待解析身边问题的答案,在你迟疑徘徊迷雾重重缺少真相的时候,我们的勇气和执着,凝结在隆冬的雪里,那一刻,你的耳畔分明响动着欢呼和笑语。
又一年,春夏秋冬,又一度,风霜雨雪。
11月8日,这个承载着一个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我们对于你——亲爱的读者、听众、观众,我们一直心怀敬意的社会公众,该有怎样的倾诉和表达?从不敢自夸帝王无冕,从不敢忘记时代巨变的足迹里,人们的艰辛付出和真心期盼。
为此,我们的心里刻满了关于这个时代的表情,幸福或痛苦,欢欣或失落,坚韧或脆弱。
我们的梦里,依旧充满了明天的期待——通过客观而真实的报道,让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进步,怎能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景?在你孤立无助的时候,在你热泪长流的时候,在你求助无门的时候,我们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守护。
在你困惑彷徨的时候,在你苦寻出路的时候,在你追寻希望的时候,我们以责无旁贷的心怀在做伴。
也许,你没有在意,在做伴时,我噙满泪水的双眼。
也许,你不会记得,在守护时,我艰于呼吸的呐喊。
但我坚信,我们有一样的梦想,一样的期待,一样的情怀。
因为,我一直相信,作为个体的你,是这个人世间得以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不管怎样弱小和卑微,也不管怎样高大和骄傲,你的微笑就是这个民族的微笑,你的泪水也是整个世界的泪水。
低俗、炒作之风盛行,有人觉得这个记录真实的职业背弃着人性,不再拯救危难、扶助弱者,然而,这种违背人伦的假设,除了炒作和噱头,有谁会相信,它应该属于一个充满良知和梦想的职业?功利、犬儒之气弥漫,有人以为这个守望正义的角色放弃着职责,不再追求公平、表达关怀,然而,这种背离责任的说词,除了推托和借口,有谁会认为,它应该属于一个充满正义和热望的事业?我们依然同行,无论悲欢离合,无论阴晴圆缺。
你的一颦一笑,都留在了我们的笔下和镜头里,我们也坚信,所有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悲欢和巨大的命运考验,也将会留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
经济发展的奇迹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心灵的成长。
泛功利和庸俗色彩下的迷茫、痛苦,必然为理想、精神、信念的张扬所取代。
我们深信,灿烂的星空下,有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梦想所追寻的彼岸。
在追求“公平正义”、“和谐”的时代进步的大路上,多想撑起一把伞,为你遮挡风雨。
多想带来一缕阳光,让未来的日子晴空万里。
为此,请记住一个中国记者的真诚祝福——真心希望,你的笑容里少一些沉重,多一些开心,当这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时,我就在你的笑靥里。
真心渴望,你的眼神里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坦然,当这眼神如皓月般明亮时,我就在你的明眸里。
真心期待,你的泪水里少一些悲伤,多一些欣慰,当这泪水因快乐而流淌时,我就在你的泪光里。
我们追随改革者的足迹而行,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
正是那些为改变贫困命运而奋斗的人们的故事,彰显了这个时代的进步。
当这种进步越来越不可逆转时,我们也在履行职责中找到了幸福和满足。
新闻工作是紧张的,新闻工作者的神经永远紧绷着。
新闻工作是艰苦的,只要有新闻,新闻工作者总是在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
新闻工作是危险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
新闻工作要为别人做嫁,编辑、校对、美编等许多新闻工作者永远工作在热点新闻的背后。
?? 但是,为什么?邵飘萍三次入狱,多次被追捕,但终生无悔;为什么?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鲜血没有阻挡住后来者的脚步?我想,那是因为新闻工作苦中有乐,新闻事业的大乐远大于新闻人个体的小苦,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总能够体尝那至苦至难之后的至甜,总能够享受那汗水、泪水和血水之后的工作乐趣。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职责神圣。
从近代报纸开始,新闻工作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早在1849年,马克思在针对《新莱茵报》的审判法庭上,就曾明确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中国第一位留学西方研习新闻学的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称:“新闻记者,对于社会,负有重大之责任。
彼以颠倒是非,博官猎贿,或专以致富为目的而办新闻纸者,乃新闻事业之罪人”。
选择了记者,就肩负起了历史使命,就拥有了奋斗的航标,就承担起了社会发展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的历史责任。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情系大众。
从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刊物《向导》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在80多年奋斗不止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强调新闻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邵飘萍有一句名言: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
”40多年前,一位报社领导曾经向邓拓请教怎样办好晚报,他毫不迟疑地说:“要站在群众之中办报。
人民群众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是报纸的真正主人”。
新闻工作者的笔是大众交给的,新闻工作的责任是社会赋予的,新闻工作与千百万大众同喜同悲、密切关联。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薪火相传。
从唐玄宗时期最早发行的“开元杂报”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从黄远生、邵飘萍、邹韬奋到邓拓、穆青、郭超人,从只有报章记者到多媒体全方位记者的涌起,一代代新闻人耕耘奋斗,一代代新闻人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了新闻事业的辉煌。
今天,传媒发展的新环境,信息传递的新技术,信息开放的新政策,使新闻事业走上了立体化发展的高速路,近百万新闻工作大军战斗在新闻事业的第一线,全国近600所院校开设了新闻系,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在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新闻工作不可或缺。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永远年轻。
新闻工作者永远处在进行时,我们不知道今天将要报道什么,我们只知道要满怀激情地关注新的、更新的新闻事件。
一位记者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感到自己选择了一个多么年轻的职业。
就像这个时代从来没有给我一丝苍老的感觉。
” 新闻工作快乐还因为很多很多?? 但是,我还想说,新闻工作快乐还因为她充满幸福。
一位希腊人对“圆满幸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在宽广无限的人生舞台上,尽情施展才能,而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那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