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全球气候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回答1~3题。
1.甲、乙、丙三地水汽来源于(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2.不论降水量多少,三地都是夏雨较多,主要原因是夏季( )
①西风带南移②低压北移③信风带北移④暖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与甲地相比,影响乙地夏季气温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②离海远近③洋流④经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这三地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
故B项正确。
2.D 【解析】三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右偏,带来丰沛降水,③正确;此时该纬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②正确;西风带也是向北移,①错误;该处主要受寒流影响,④错误。
3.A 【解析】乙地较甲地纬度高,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小,晴天较多,气温应该较高,①正确;乙地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②正确;与洋流关系很小,③错误;气温高低与经度关系很小,④错误。
,回答4~5题。
4.影响我国季节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海陆
B.海陆、地形
C.纬度、地形
D.地形、洋流
5.Ⅰ区域季节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海陆
B.海陆、地形
C.纬度、地形
D.地形、洋流
4.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气候区分布的因素。
Ⅰ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形成原因是纬度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分明,影响因素是纬度;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及以南地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也是纬度因素影响;Ⅲ主要位于山区和纬度高的地区,长冬无夏主要受地势高和纬度高影响;Ⅳ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的地区,主要受地势高的因素影响;Ⅴ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高,夏季凉爽,冬季地形阻挡冬季风,温暖如春,受地形因素影响。
5.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气候地域差异的因素。
Ⅰ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显著,大陆热容量小,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夏季升温快,气温高,形成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海陆位置。
2013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下列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与该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B 【解析】本题考查地中海气候。
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图中符合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特征的只有②。
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曲线③表示( )
A.大陆气温年较差
B.大陆气温日较差
C.海洋气温年较差
D.海洋气温日较差
8.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A.北半球高纬度陆地
B.南半球高纬度陆地
C.北半球高纬度海洋
D.南半球高纬度海洋
7.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大于海洋,日变化大于年变化,综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①③为大陆年、日较差线,②④为海洋年、日较差线,③代表大陆日较差线。
8.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年较差变化的因素。
根据图中年较差和日较差曲线分布可知,北半球高纬度陆地的年较差最大。
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9~11题。
9.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A月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下图中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A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A月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7月。
10.A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A月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方,受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形成东南风。
11.B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A月乙地是低压中心,近地面气压低于周边地区,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图中只有②符合。
东亚冬季风和亚洲高压的强度变化(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
下面两图反映了50年间东亚冬季风(图甲)及亚洲高压(图乙)标准化强度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示数据反映出( )
A.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小
B.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小
C.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正相关
D.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负相关
13.冬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是( )
A.2011年
B.1987年
C.1979年
D.1962年
14.可能出现暖冬的年份是( )
A.1967年
B.1982年
C.2002年
D.2011年
12.C 【解析】本题考查东亚冬季风强弱与亚洲高压的变化的关系。
根据两图信息可知,东亚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大;亚洲高压强时产生的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势力强,反之势力弱,所以变化呈正相关。
13.A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冬季风的年际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甲中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所以冬季风势力最强的年份应该是正值最大的时间。
2011年大约是1,1987年大约是-1.3,1979年大约是-0.4,1962年大约是-0.5。
14.C 【解析】本题考查冬季风强弱对气候的影响。
出现暖冬的时间应是冬季风势力最弱的时间。
1967年东亚冬季风指数大约是0.3,1982年大约是1,2002年大约是-0.2,2011年大约是1。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5.(2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某气候类型区(图甲阴影所示)的M城市,夏季降水稀少。
近几年,该城市夏季干旱程度加剧。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2018年8月上
旬,该市陆续在水域面积30公顷的水库中投入了数千万个苹果大小的黑色空心塑料遮阳球,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库的水分蒸发和防止库区的藻类滋生。
图乙为水库与黑色遮阳球漂浮的库区景观。
(1)指出M城市的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类型区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8分)
(2)分析M城市夏季降水稀少的原因。
(8分)
(3)该城市采取的保护城市水源的新举措,向水库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让整个水库表面被遮阳球覆盖:①可减少水分蒸发;②可减少藻类生长。
请你选择其中一项,阐释其主要原理。
(8分)
15.(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山脉走向。
(2)地处北纬30°~40°大陆西海岸,夏季主要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云量小。
(3)选①:黑色遮阳球覆盖(可减少阳光与水面的接触面积),遮挡太阳辐射(紫外线),降低水面温度,从而减少水分蒸发。
选②:(遮阳球覆盖水面)可阻挡阳光阻止藻类的光合作用,控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