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25. 太阳是大家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镜湖小学张蓉设计理念: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文字浅显易懂,但思想情感内涵却非常丰富。


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 ,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定。

本课的学习,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
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将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学习方式以朗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涵盖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解、运用语言能力这个层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权威崔峦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感,品出韵味,悟出表达作用,学习表达方法,激活思维。

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语言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只有理解了语言,才能深刻理解思想内容;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才能逐步提高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阅读教学只有充分重视语言学习,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上是循着这五个方面来进行的:
1、读出情。

诗歌是抒情性,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力求让他们读出诗人抒发的感情。

第一节读爱美之情,第二节读出欢乐之情,第四节读出赞颂之情。

读出了感情,对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2、品出味。

诗歌语言精炼含蓄,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这首诗最后一行连用了“等着” 和“盼着”。

“等着”“盼着”意思接近但有区别。

“等着”只表示希望太阳到来,
而“盼
着”却含有“急切”的意味。

二者连起来表达出孩子们对太阳到来越来越急切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让他们将两个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得尽可能的小些,声音欲断又连,这样就能品出诗句的特殊韵味来。

品出了诗歌的韵味,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就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3、悟出效。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有不少词语用得非常巧妙,具有极强的表达效果,第二节中的“洒”和“拔”不仅人格化了太阳,而且让人感觉到,阳光就像雨水一样能让鲜花开得更加鲜艳,还用很大的力气让小树飞快生长。

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动作表演,让他们领悟到这两个动词含义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学生悟出词语的表达效果,不仅加深了课文情感的体会,也会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

4、习得法。

诗歌主要特点之一是具有音乐性。

音乐主要体现在押韵和节奏上,读诗必须读好韵脚和节奏。

教学时,我注意教给学生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读好韵脚,读出节奏,读好语调和语气。

此外,还让他们感悟拟人这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学到方法,以后学生朗读诗歌就有法可依,也就会读更好一些。

5、激活思。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

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看,发展思维比丰富知识更重要。

鉴于本课教学的诗歌,我把思维训练定位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这一层面。

既注意培养再现想象,又重视培养创造想象,想象伙伴们戏水时的欢乐情景,想象伟大无私的太阳就站在自己面前,并同她亲切交谈,等等。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提高了,创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正确认读字词“陪、彤、红彤彤” 。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制作《太阳是大家的》的课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