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春望》ppt课件

《杜甫春望》ppt课件

首三诗甫杜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 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 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 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 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 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 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 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 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 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 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 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 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 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 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 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 千古的名作。
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元年,诗人回到洛 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两 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 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骚乱。 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 征夫怨妇哀声载道。著名的 “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 番经历写成。
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
不住,不能
整体把握
1、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
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整体把握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 抒情诗,为什么?
2、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 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 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岳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 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地域之广阔 景色之秀美 山势之高峻
造化钟神秀 阴阳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
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
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
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
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 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
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
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 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 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 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 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 所在地—凤翔县。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 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 差使抓走。
问题探究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 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 吗?为什么?
《望岳》 1、气象雄伟,意境深远。 2、托物言至,气魄非凡。 《春望》 1、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 2、起承开合,溶于一炉。 《石壕史》 1、构思巧妙,明、暗兼顾。 2、情节生动,动人心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