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

”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现在的学生电视看得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溜,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作文写得越来越差。

提起作文,学生发隧,老师发愁。

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作文练习不应该单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不要忘记教给学生从读中学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如在读中学会给文章点题。

作文即写文章,而好的点题能够突出内容,揭示中心,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题看似容易,写好却难,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细读体会。

文章的点题或在文首,或在文尾、或在文中,点题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易接受,在习作中只能生搬硬套,很难做到点题自然和谐。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细细
品味其点题的绝妙,在心中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读书重在“品”,品文章的情韵,品文章的趣味,品文章的意境,品文章的气势,品出文章的“滋味”,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表情达意。

张开嘴,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是“品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读对文章有一种感悟,形成语感。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下来,他如何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通顺流畅?如果读课文时他不能倾注感情,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他如何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没有语感,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有理道不明。

所以,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写好作文又一重要因素,而这种语感任何教师也不能硬塞给学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大量朗读课文才能逐渐形成。

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二、以读蓄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出版的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越来越多。

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社会生活介绍,有文化艺术欣赏……学生在这些书海中遨游,既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选,对学生写作
文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

由于小作者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当,思维、语言相近,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具借鉴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记下自己读书的感想和收获,或摘录精彩词句和段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给自己的笔记本起个喜欢的名字,如《名词佳句摘抄本》、《星星集》、《采撷集》、《采蜜集》等,还可以给它设计一个好的封面,使学生能够喜欢它、珍惜它、保护它。

为了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上时间,让他们读书读报,边读边作笔记,并定期进行展览和交流。

对于一些积极读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对其中的精彩摘抄可让全班同学记录下来,以利大家共同进步。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小文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够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三、以读评写。

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不少作文存在着字迹不工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问题,如果老师只停留在把所有作文进行逐字逐句地批改。

势必花费很多时间,而有的
学生拿到作文本连看也不看,白白浪费了老师的心血,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讲评,讲评课一定要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通过读对其作文进行评价。

可采取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或指名读、集体评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调动他们写、读、评作文的积极性。

在讲评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读会发现作文中的许多毛病,如有的会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而感到脸红;有的会因为一字之差而闹出笑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句子不通顺而急得抓耳挠腮。

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还可以通过读来纠正作文中的标点错误。

记得在《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讲评时,一名同学写得很好,我让他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大家听。

其中一句写道:“我大叫:‘不好,小鸡花花掉到水里去了。

”’他读得很投入,充满了对小鸡的担心,但我分明注意到他句末用的是句号!我适时将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等他读完之后,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是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他最心爱的小鸡都掉到水里了,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根本就不喜欢这只小鸡!”“不,我喜欢!”“那你怎么用句号,你读读!”两名同学争论起来。

“大家都读读,标点不同时这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用句号能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我适时点拨,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认识到原来标点在作文中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改变了一些同学在
写作为时“一逗到底”的做法。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多种因素,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索,对事物的理解、感受,又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而好好读书,多读好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写好作文的又一有利保证,长期坚持,必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