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暗挖隧道开挖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4)1.1 编制依据 (4)1.2 适用围 (4)1.3 编制原则 (4)第二章工程概况 (5)2.1 工程位置及设计概况 (5)2.1.1 工程位置 (5)2.1.2设计概况 (5)2.2 工程条件 (8)2.2.1施工环境 (8)2.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8)2.2.3 水文地质 (9)第三章施工部署 (10)3.1施工总体部署 (10)3.1.1总体施工方法 (10)3.1.2施工进度 (10)3.1.3施工安全、质量 (10)3.2施工组织机构 (10)3.3施工准备 (10)3.3.1技术准备 (10)3.3.2施工现场准备 (11)第四章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 (13)4.1施工进度安排 (13)4.2施工资源配置 (13)4.2.1劳动力配置 (13)4.2.2施工材料计划 (13)4.2.3施工机械配置 (13)第五章施工工艺 (15)5.1 总体施工方法 (15)5.2 隧道施工 (15)5.2.1施工降水方法和技术措施 (15)5.2.2隧道开挖支护方法和技术措施 (15)5.3马头门施工 (33)5.2.1洞门注浆加固 (33)5.2.2洞门围护桩破除 (34)5.4区间正线风险源情况 (34)5.4.1周围构建筑物 (34)5.4.2管线影响 (34)5.4.3区间一级风险源 (34)5.5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34)5.5.1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 (34)5.5.2潜水残留水处理措施 (34)第六章施工监测 (36)6.1监测的目的 (36)6.2监测布置及实施 (37)6.3监测项目、手段 (39)6.4监测周期和注意事项 (40)6.5施工安全性判别 (41)6.6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1)6.7施工监测的要求 (43)第七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4)7.1 质量管理体系 (44)7.2 质量保证措施 (44)7.3 技术保证措施 (45)第八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46)8.1 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 (46)8.2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46)8.3 施工安全规定 (46)8.3.1一般安全规定 (46)8.3.2各工序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48)第九章施工应急预案 (50)9.1 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50)9.2.专项应急措施 (51)9.2.1隧道塌方应急措施 (51)9.2.2暗挖施工管线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51)9.2.3突泥涌水应急措施 (51)9.2.4 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52)9.2.5降水应急措施 (52)9.2.6停电应急措施 (52)9.2.7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52)9.2.8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53)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54)10.1 文明施工管理 (54)10.1.1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4)10.1.2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4)10.2.环境保护管理 (54)10.2.1环境保护目标 (54)10.2.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54)10.2.3环境目标保证措施 (54)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⑴某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科技路~太白南路站区间施工图;⑵某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科技路~太白南路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⑶科技路~太白南路站区间结构围及临近建(构)筑物及管线现场调查;⑷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机械配套能力及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⑸现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⑹某市地铁工程有关“技术规定”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主要有;《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2003年版GB50299-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JGJ120-99)1.2 适用围本施工方案适用于科技路~太白南路站区间暗挖隧道施工。
1.3 编制原则⑴确保技术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相结合。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最具实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
⑵以确保工期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⑶以确保质量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配套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⑷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原则制订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施工现场全过程处于严密监控状态。
⑸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目标合理安排施工。
⑹按照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控制施工的全过程。
采用先进的量测仪器和软件进行信息化施工和管理;以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效率为原则,降低施工成本。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及设计概况2.1.1 工程位置科太区间呈东西走向,从科技路站东端沿科技路向东到达太白南路站西端,全线均位于科技路下方。
右线全长1017.293m,自西向东依次为734.809m盾构、282.484m暗挖隧道。
区间暗挖隧道底埋深约为16.8m~17.2m.在右线盾构终点设施工竖井兼盾构吊出井,竖井净空,长12m、宽8m、深18.86m。
竖井采用围护桩+支撑支护体系。
工程具体位置见图2-01。
盾构区间科太区间暗挖段图2-01 科~太区间平面位置图2.1.2设计概况科~太区间施工竖井兼盾构吊出井,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吊出井围护结构方案采用φ10001200mm钻孔灌注桩+环框梁(钢支撑)的支护结构体系,桩间网喷混凝土护壁,降水方案采用基坑外降水。
支撑竖向共设置5道其中第一道为圈梁(即桩顶冠梁),第二、三道为环框梁,第四、五道撑采用Φ609,t=16mm钢管。
科~太区间矿山法施工段落隧道覆土厚度6m左右,线间距15m。
施工时需坚持“先支后挖”的原则,隧道开始开挖前30天,需对隧道围采用坑外管井降水措施,疏干地下水。
科太区间暗挖隧道设计为四种断面,工法变化较频繁,区间暗挖隧道平面示意图见图图2-02 科~太区间暗挖隧道平面示意图科太区间暗挖段正洞马头门采用台阶法施工,其它大断面采用CRD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隧道断面采用复合衬砌结构,防水采用1.5mm厚EVA塑料防水板,辅助超前支护措施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大管棚注浆。
科太区间暗挖断面见下图2-03、2-04、2-05、2-06。
图2-03 A型断面图图2-04 B1型断面图图2-06 B3型断面图2.2 工程条件2.2.1施工环境⑴科太区间周边建筑物西南象限:太白花园住宅楼,5栋砖混结构7层,条形基础。
东南象限:华粤大厦主楼,为一栋钢筋砼24层和一栋钢筋砼22层,剪力墙结构,桩基+筏板基础。
东北象限:某电子科技大学社区住宅楼,一栋钢筋砼22层,剪力墙结构,桩基+筏板基础;三栋砖混结构7层,条形基础。
西北象限:西科大厦主楼,二栋钢筋砼26层,剪力墙结构,桩基+筏板基础。
⑵周围地下管线根据对本工程地下管线初步调查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图,建设场地市政管较网密集;地下管道(线)主要沿道路中心及两侧人行道分布。
主要有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自来水给水管、供电管沟、通讯光纤及路灯线等。
埋置深度在地面下1.0~3.0m之间。
2.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科~太区间地貌属皂河一级阶地,隧道围岩主要为密实状态的中砂,其次为密实状态的粗砂细砂,围岩相变大结构较为复杂。
具体见图2-07所示。
区间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黄土状土、中/细砂、粉质粘土、粗砂、粉质粘土、粗砂等。
隧道主要穿越中粗砂层,局部粉质粘土层。
2.2.3 水文地质科~太区间水位埋深9.70~12.30m主要为潜水,含水层为中砂层、粗砂层及粉质粘土层。
综合渗透系数选用8~20m/d。
图2-07 科~太区间地质纵断面图第三章施工部署3.1施工总体部署3.1.1总体施工方法科~太区间暗挖隧道自竖井二衬施工完成后,由竖井向太白南路站开挖,初支开挖完成后,分两个作业面同时由太白南路站向竖井方向施工二衬,待区间二衬全部施工完成后,封闭、回填盾构接收井。
暗挖隧道的初期支护与开挖同步进行,随挖随支撑,仰拱紧跟掌子面,防水与二次衬砌在区间隧道全部开挖完成后后退式施工。
暗挖隧道施工严格按“先降水、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反馈信息”的原则组织施工。
暗挖隧道断面有标准段、过渡段等断面形式,均呈马蹄形,施工方法有台阶法、CRD 法、双侧壁导坑法。
断面转换时及时封闭开挖掌子面。
3.1.2施工进度科~太区间暗挖隧道的开挖施工进度计划按照项目部的总体计划执行。
计划开始开挖时间为2012年12月18日,完成时间为2013年10月26日。
3.1.3施工安全、质量暗挖隧道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专项施工方案及各种作业指导书,施工过程中确保无各种伤害事故发生,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3.2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采取扁平化管理,实行项目部+工区的模式,设置两层组织机构,一是项目部的管理层,二是工区的作业层。
工区各作业班组是项目部的执行层,按照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要求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接受项目部的领导和监督。
工区管理机构的成员以工区主任为首,由工区技术主管、安全主管、试验主管等专业主管及专职管理人员组成。
项目部组织机图见图3-01。
3.3施工准备3.3.1技术准备在业主组织完成施工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后,由项目总工会同项目部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方案,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和施工计划。
施工开始前,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下发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让每一位作业工人熟悉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同时,项目部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做好施工人员的进场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工作。
降水施工班组3.3.2施工现场准备⑴场地平整目前场地围挡、场地的硬化和平整及现场临建施工已在筹备中。
⑵交通条件施工现场位于科技路道路下,对交通无影响。
⑶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用水由附近自来水干管引入施工场地。
施工用电由附近接驳点进行施工用电的报装和接驳,项目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必要时配置发电设备,以满足施工用电需求。
⑷测量放线施工开始前,根据业主交的测量控制点,建立施工加密控制网,并经监理和业主测量队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桩点的复测资料必须手续齐全。
⑸降水井施工暗挖隧道施工时采取的降水措施为管井降水,降水井打设深度为37m,降水井设置间距为11m/口,根据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及降水效果,可以对降水井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降水井供电系统采用自动控器进行电力控制,当地下水位在控制水位以上时,抽水机自动运行,当地下水位抽降至控制水位以下时,抽排系统自动断电,降水井停止运行,从而保护水泵,确保降水效果。
降水井的详细设计参数及具体实施方案见单独报送的降水井施工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