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新课
标和教材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效率;备课;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温志勇,任教于河南省安阳市光华中学。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
教与学的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就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
效率。

一、备教材知识,备学生心理,备好课堂每个环节
“备、讲、批、辅、考”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点,一
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

初中化学知识相对较少,教师如果想
要把每节课都上的精彩有效果,就要在充分掌握知识的水平上,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教学参考书,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制定课时教学计划,确定课时目标、
重点和难点、师生达标的措施,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多少学生愿意学,多
少学生学的好,后进生的不足在什么地方,他们有哪些心理特征,有无心理障碍,哪些地方容易失误等等。

教师要对以上这些因素了如指掌,再按课时目标写出教案,精心上课。

二、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并举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则是战术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指挥员,就初中化
学内容来说,课型很多,有绪言课、概念课、化学用语课、元素化合物课、习题课、计算课、实验课、复习课,教法各有不同,每节课确定用什么方法,这是课
堂指挥员——我们教师的指挥艺术。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的
效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展示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双边活动。

明确目标,展示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前提。

从学生心理上讲,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时,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清楚
地了解学习目标,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的热情。

(二)语言生动,丰富课堂艺术
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
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

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
论似是而非,将使学生雨里雾里,不知所云,对化学失去兴趣。

因此教学语言应
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

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语速适中,这样才能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有时一个眼神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一个手势可以唤起学生探索知
识的勇气,一句激昂而富有情感的话,可以激起学生攻克知识难点的信心和决心。

若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就能创造一种引人
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三)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通过动画、录像、
投影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九年级的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会使化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把原来的演示实验事先在实验室中录制好,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
给学生,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多媒体
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演示效果覆盖面更广,通过大屏幕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实验,而课堂直接演示只能使前排同学看清楚。

2. 对实验重难点的强调更容易,通过暂停、播放的操作,教师可以自由的控
制实验的进行,对于重点的操作步骤学生可以通过回放加深印象。

3. 更环保,对于硫、磷燃烧,CO还原CuO等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避免了有
害物质的排放,同时也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

4. 更节省时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更大。

(四)心理换位,调控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
极或者消极影响。

为此,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通过心理换位求得与
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

如在介绍溶洞形成时,
可以先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而后又变澄清。

学生初感到
很神奇,但随即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教师给学生写出有关
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很快得出溶洞的形成原理的结论,并且
可以拓展出水滴石穿的原理也是这个。

这样学生对CO2和CaCO3性质的认识就
深刻了。

2.想学生之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
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就有相当大的困难。

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
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例如讲从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时先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然后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能很快
地理解,避免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复杂化。

3.想学生之所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

给学生
指正后,教师还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三、以学法促教法,教学相长
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

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

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结果之中。

笔者在教学中学习洋思教学关于“学、思、议、习” 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其模式名源于孔子的“学、思、习、行”的教学思想和巴班期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其中“学”指“自学看书掌握指导”,即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活动;“思”指“观
察思考”和“研究”,主要是学习中的探究和创新活动;“议”指“共同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活动;“习”指复习、练习、演习等巩固知识、重复动作和尝试解决问题的
活动。

利用这四种学习活动的各种合理组合,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在“学、思、议、习” 整体优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把握班情、人情、学科情。

这样就可以较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课时,笔者在前一节课先把预习目标、预
习任务留给学生,让他们课下自学、研究、思考。

预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初步学会用图表、坐标系分析处理数据,进而解决具体的问题。

预习任务:
1.常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3.课后习题及资料练习
4.一题多解的思考
上课时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讨论自己预习的所得。

例如,让学生上台板
书试题的解题过程,其他的学生进行评点,从而强化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再出些开放性的试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如:一块质量为10g的铜锌合金与50g稀
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依据上述数据你都能算出哪些数据?学生进
行分析讨论。

有算出锌的质量的,有算出铜的质量的,还有算出硫酸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的、合金中锌铜的含量、反应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等等。


后发下去达标测试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课所学。

课堂实践表明,本课时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
大的热情,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

在预习时,学生能够认真搜集和整
理资料进行深入思考。

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合作。

这样设计的课堂,学生学得活,学得真,通过以上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改变传
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合作、创新意识以及实践
能力的发展,能培养学生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
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向课堂要效率,有效的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应是我们每位教师终身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光华中学 455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