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1合同的概念个特征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一:合同是一种合意。
1合同的成立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2各方当事人需作出意识表示3各个当事人的意识表示需达成一致。
第二:合同是发生法律上效果的双方民事行为。
第三:合同是发生民法上效果的民事行为。
2区分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的意义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即一方当事人愿意负担履行义务,旨在使对方当事人因此负有对待给付义务。
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负有给付义务的合同。
第一: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方面不同。
第二:在风险上的负担不同。
第三:因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后果不同3合同关系的构成一:合同关系的主体二:合同关系的内容(债权和债务)三:合同关系的客体(主要是特定的行为)4合同的相对性一:合同主体的相对性二:合同内容的相对性。
1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履行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
2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3合同权利和义务主要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三:合同责任的相对性。
合同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所应承受的法律后果,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是指合同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个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当违约责任。
它包括一下内容:1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给他人。
2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3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只有债权人与债务人才是合同相对人。
5合同法的概念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它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以及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问题。
6合同法德调整范围1合同法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法所适用的合同包括各类民事主体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所订立的民事合同3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既包括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也包括当事人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下列不由合同法调整:1政府依法维护经济秩序的管理活动,属于行政管理关系,不是民事关系,适用有关政府管理的法律,2法人、其他组织内部管理关系,适用有关公司、企业法律,不适用合同法。
3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规定。
第二章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般了解)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合同自由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3合法原则4鼓励交易原则2简述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包括:1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法律的效力2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和确定合同内容等方面的自由。
1缔结合同的自由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4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5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6选择补救方式的自由7选择裁判的自由3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表现1在订立合同阶段在订立合同阶段当事人负有如下义务:1忠实义务2诚实信用,不欺诈他人3相互照顾和协助的义务4遵守允诺的义务2在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前3合同履行阶段1关于履行标的2关于履行时间3关于履行地点4关于履行数量5关于履行方法4在合同解除方面5在合同终止方面第三章合同的成立1合同成立的要件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2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3合同的成立一般应经历要约和承诺阶段2区分合同成立的重要意义1合同的成立旨在解决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2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区分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根本标志3尽管合同的成立和剩下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依法成立和合同,自成立起生效。
3要约的概念和成立的条件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出价、报价等,发出要约的人成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称为被要约人。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识表示。
要约生效的要件:1要约必须有订立合同的意图2要约必须像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有确定性4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4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要约邀请又称引诱要约,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
第一: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来作出区分。
第二: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第三: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确定该提议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第四:根据意思表示是针对特定的人还是不特定人发出,可以区分。
第五:根据交易习惯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做法来区分。
5要约失效的原因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4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6承诺的概念和要件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一: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第二: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受要约人。
第三: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第四|: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第五: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
7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特点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当的损害赔偿责任。
特点:第一: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第二:一方违背其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第三: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8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嗟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3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1)违反有效的要约邀请(2)要约人违反有效要约的(3)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9缔约过失的赔偿范围信赖利益的损失限于直接损失,具体包括:1因信赖对方要约邀请和有效要约而与对方联系、赴实地考察等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2因信赖对方将要缔约,为缔约做各种准备工作所支出的各种合理费用3为谈判所支出的劳务第四章合同的内容和形式1合同的条款1提示性的合同条款2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有时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的主要条款当然由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决定合同的主要条款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产生3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一下类型:1法律未直接规定,亦非合同的类型和性质要求必须具备的,当事人无意使之成为主要条款的合同条款。
2当事人未写入合同,甚至从未协商过,但基于当事人的行为,或基于合同的明示条款,或基于法律的规定,理应存在的合同条款。
英美称之为默示条款。
它包括以下类型:(1)该条款是实现合同目的及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只有推定其存在,合同才能达到目的及实现其功能。
(2)该条款的内容实际上是公认的商业习惯或经营习惯(3)该条款是合同当事人系列交易的惯有规则(4)该条款实际上是某种特定的行业规则,即某些明示或约定的交易规则在行业内具有不言自明的默示效力。
(5)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成为合同的普通条款3特意待定条款2合同解释的概念合同解释是指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含义所作的分析和说明。
3合同解释的原则1以合同文义为出发点,客观主义结合主观主义的原则2体系解释原则3历史解释原则4符合合同目的原则5参照习惯或惯例原则6合法原则7诚实信用原则4免责条款的解释原则1免责条款不得违反合同主要目的的解释原则2不得将“免责条款之合意”理解为“自甘冒险”的解释原则3非为企业合理化经营所必需的免责条款应从严规制的解释原则4限制解释原则在免责条款上的解释上要具体化为:(1)免责条款未指明是免除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时,解释为只免除违约责任(2)在条款利用人可能负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如免责条款未指明所免除的责任是否包括过错责任时,只解释为免除无过错责任(3)免责条款适用于“隐蔽性瑕疵责任”或“不符合特定目的所生责任”不明确时,只解释为免除“隐蔽性瑕疵责任”(4)免责条款适用于“隐蔽性瑕疵责任”与“不符合描述的瑕疵责任时”,只解释为免除“隐蔽性瑕疵责任”(5)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双方约定:若买受人在一定期限内对货物的质量不提出异议,即视为货物合格(6)在当事人有权约定免除第三人对合同相对人所负责任的情况下,如果免责条款所欲免除的责任是否包括第三人所负之责不明确时,只解释为免除第三人的责任,不免除条款利用人的责任。
5合同权利的概念和特征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权,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第一:合同债权是请求权第二:合同债权是给付受领权第三:合同债权是相对权第四:合同债权具有平等性第五:合同债权具有请求力、执行力、处分权能、依法自力实现和保持力。
6合同义务的分类合同义务分为: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原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附随义务(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辅助义务)(维护对方人身或财产的利益保护功能)从给付义务,简称从义务,是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
从给付义务发生的原因:(1)基于法律的明文约定(2)基于当事人的约定(3)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的合同解释7随附义务与主给付义务的区别1主给付义务自始确定,并决定合同的类型。
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关系中均可发生,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
2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的对待给付,一方在对方未对待给付前,可以拒绝给付,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属于对待给付,不能同时发生履行抗辩权。
3不履行主给付义务,债权人能解除合同。
不履行随附义务,债权人原则上不能解除合同,但可以依其所受损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8合同的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表格形式、合同确认书、格式合同、车票、保险单等合同凭证不是合同本身,它的功能在于,表明当事人之间已存在合同关系)3推定形式第五章合同的效力1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1)两者的概念和性质不同(2)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3)区分成立和生效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纠纷2合同的生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3附条件的合同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的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合同。
合同中所附的条件:1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是不确定的事实2是由当事人议定的而不是法定的条件3条件必须合法且不得与合同的主要内容相矛盾根据条件对合同本身所起的作用,分为:一是生效条件,又称为延缓条件,是指限制合同效力发生的条件。
二是解除条件,又称为消灭条件,是限制合同效力消灭的条件4附期限合同附期限合同分为生效期限和终止期限。
生效期限又称延缓期限或始期,终止期限又称解除期限或终期5效力待定的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成立之后,是否已经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