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文库第 1 课设计的魅力第 2 课老师,您好第 3 课卡通天地第4 课美丽的西湖第 5 课巧用身边的材料第 6 课瓷器风韵第 7 课流光溢彩本册综合浙美版八年级 15 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第 1 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优秀贺卡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 6 页与第 7 页上的资料。

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1/ 19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①主题是什么?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 7 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④你喜欢第 7 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与热爱之情。

---------------------------------------------------------------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上投放或在屏幕上放映,陈述设计意图。

师生讨论,学生进行小样修改、完善。

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四、学习评价,深入体会学生作业互评,师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的标准有:①能否热情参与讨论和展示作品的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②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体现在设计中;③能否用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选择这种贺卡制作方式的理由。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毛笔、颜料、水等优秀学生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欣赏上一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

2、贺卡制作完成之后,应该再设计一个与之相配的信封。

提问:根据上一节课所设计的贺卡的主题、色彩、风格,应该配什么样的信封比较好?提出问题,点明本节课学习的任务。

二、引导欣赏,激发创意 1、出示优秀的信封套,讨论:3/ 19你最喜欢哪一种款式?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样式吗?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整理知识要点,理清学习思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难点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三、传授方法,加强体验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彩色纸作为信封套的材料,确定好样式,完成信封套的设计小稿。

2、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设计小稿放映在屏幕上,师生讨论在作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设计的贺卡制作一个相配的信封套。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五、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方案 1 第 2 课《设计的魅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评述课。

通过对各种各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工业产品的鉴赏,使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建议采用讨论评述的方法,组织学生探讨工业设计包含的各类知识元素、设计意念,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教材第 2 页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椅---------------------------------------------------------------最新资料推荐------------------------------------------------------ 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第 3-5 页,主要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动手,感受设计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体会现代设计设计的艺术美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展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设计作品,在看、想、议、说、做等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现代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现代设计的艺术美感,理解现代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品位。

5/ 19六、课前准备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有关工业产品的图片资料以及铁丝、竹签、碎布头、小木棍等。

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欣赏屏幕上出现的椅子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说说印象最深的一把椅子?为什么?生:我印象最深的椅子造型奇特、色彩艳丽?? 教师小结提示: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同时,教师从自我的审美角度发表个人看法。

②你喜欢家里的椅子吗?为什么?教师总结:从小小的一把椅子中我们引出了如此多的话题,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课题揭示。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①学生带问题看课本 P4《叫壶》: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提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出示《卵形椅》,加强学生的感受。

②《瑞士军刀》: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教师提示:体现了艺术与环境的设计理念;比较感受不同时代的《电话机》来体现设计的时代性,以及不同电话机与不同家具的和谐。

---------------------------------------------------------------最新资料推荐------------------------------------------------------③《鸟巢》:这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 10 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它的设计来源、设计材料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设计理念。

教师总结:从以上几件现代工业产品,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都非常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

3、动手体验,激发创意。

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注重哪些问题?学生思考与回答。

教师动手创意,启发学生。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把椅子,进行设计的体验。

4、作品创意交流⑴、请优秀作品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创意构思、准备的材料和特殊的工艺手段。

⑵、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自由评价。

当学生完不成任务时,教师要提示: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仅仅是感受、体会。

5、课后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有7/ 19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的设计作品,体会设计的魅力。

教学反思:在此节课里我特别强调的是感受二字,通过一些经典的设计作品欣赏以及学生的简单动手,来感受设计的魅力,所以在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仅仅是感受、体会。

教师的适当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

初中美术 17 册 1. 城市雕塑 2. 鲁迅3.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4. 用泥造型 5. 用纸造型6. 盛唐气象 7. 文艺复兴三杰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最新资料推荐------------------------------------------------------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欣赏教材第 2~3 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9/ 19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