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

2015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

2015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2015年盐城市)(2)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2015年潜江市)(3)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河北省(4)名楼离不开名诗文。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了流动变幻、色彩明丽的图画;崔颢《黄鹤楼》“,”,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展现了雄伟壮阔、摄人心魄的景象。

2015年金华卷『参考答案』(1)朝晖夕阴(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浩浩汤汤(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2015年十堰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备,详尽浊浪排.空排:充满B.北通.巫峡通:直到,到达薄.暮冥冥薄:迫近C.此乐何极.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极:十分,非常D.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

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4.《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参考答案』l.(3分)A 2.(3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片碧绿,广阔无边。

(抓住“和”“惊”“一”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把“至若”连起来翻译扣0. 5分。

)3.(3分)C4.(3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意思也可)(二)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1—5题。

(18分)(2015年安顺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去国.()怀乡②春和景.()明③薄.()暮冥冥④属.()予作文以记之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3.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和。

(用原文回答)(4分)4.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2分)5.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4分)①国都②日光③迫近④通“嘱”嘱托、嘱咐2、(4分)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3、(4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2分)5、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

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或我更欣赏柳宗元。

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或我更欣赏欧阳修。

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世人景仰和学习。

)(意思对即可)(4分)(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 – 3题。

2015年北京市【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_______(2)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1)春和景明翻译:__________(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_________3. 【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①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③。

(4分)『参考答案』1.(2分)(1)景象(景观)(2)离开【解析】此题为词语解释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2.(2分)(1)春风和煦,日光明媚。

(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解析】此题为句子翻译题,考生翻译时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注意是不是补充上了句子省略成分,注意调整句子的语序。

3.(4分)①小船②狂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导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①②空通过梳理文段即可答出,③句其实考查的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

“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而袁中道则是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不符。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共10分)2015年丹东市【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

”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⑵吾谁与归.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参考答案』1.(1)探求(2)归依(3)因此,所以(4)任用,选拔(每个1分,共4分)2.(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2)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

(2分)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后半句即得分)(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