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审核内审员培训教材(9个doc)1第六章审核技术本章介绍审核的技术、方法和技巧。
审核员应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方法和技巧,并且在审核过程中综合和灵活应用。
审核的基本技术包括过程方法、客观证据、检查表、审核记录、抽样原则和一些特定条款的审核等。
第一节过程方法过程:通过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和管理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过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审核员应建立过程的概念,对任何一个具体过程的审核,应考虑过程的输入、过程的活动及其必要条件(如职责、目标、控制参数、人、机、料、法、环境等),以及过程的输出。
对每一个被审核的过程,应考虑审核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2、职责是否已被分配?3、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4、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包括审核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应用“PDCA”的方法来审核以下过程:例:要求有助于完成审核工作。
只有看客观证据,才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作出公正的结论。
在审核中,审核员可以按下列内容进行提问:1、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问题。
2、有关工作职责。
3、工作流程中的过程要素(人、机、料、法,环境等)。
4、如果受审核方做法与文件规定不一致,要询问为什么?5、了解其对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6、提一些假设性问题,如询问受审核方人员,若他们未接到指示,或关键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将如何处理这类问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对一旦发生问题如何作出反应。
7、最后,一定不要忘记第七位朋友——“请让我看看”。
可以要求看看其工作的结果或演示其如何工作,亦可抽取其已检验过的产品重新检验,以验证提问中所得到信息的真实性。
二、利用审查文件、记录收集证据管理体系的文件、规范、质量活动的各种记录,设计输出的计算数据、图纸、技术报告,其中不符合规定要求和错误的地方,均可作为客观证据。
如有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有的文件与目录对照内容不完整;有的文件存在未经授权的更改;有的计算数据所用公式或计算结果有误;有的图纸、工作规范缺少审批手续;有的检测器具校准证书已超过有效期;有的检验记录内容不完整;有的流程图与实际作业顺序不符等。
一些有经验的审核员在交流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产生不符合项最多的四个问题都是与文件有关的,即:1、缺少标准,或缺少实际工作所要求的文件;2、没有很好地执行文件;3、未经授权的文件更改;4、使用过期或作废的文件。
虽然文件最容易出问题,审核文件也较容易做,但现场审核时,审核员不应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文件和记录的审核上,而注重对过程和过程结果的审核,以获得过程运作和实际效果的信息。
三、通过现场观察收集证据仔细地观察工作和生产现场,常常可以发现许多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观证据。
例如:在某超级市场,食品柜台上的饮料已超过标示的保质期。
再如:在生产车间,检验后的产品无法识别检验和试验状况;废次品未标记、隔离;在用的仪表指针不会摆动;检测器具超过标牌上的检定有效期;食品厂的工人未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食品加工车间有苍蝇;禁烟区有人抽烟;酒店的行李生不主动帮助宾客拿行李;直接待客的工作人员态度恶劣;自动取款机无款可取,触摸屏不显示任何内容等等。
四、要求复验己检验过的产品或重复已完成的工作来收集证据抽取已检验合格的产品要求检验人员重新检验,既可以验证检验过程的有效性和最终产品的合格情况,而且可以同时验证是否有相应的检测手段,以及检验人员对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1:某服装加工厂,经抽取一批已检验合格正待交付的服装重新检验,发现漏验率达10%以上,大大超过规定的指标。
例2:某电镀厂,当审核员要求检验员当面测试一件合格产品的镀银层厚度时,该检验员竟然不会使用测试仪器。
同样,对于某些生产和服务过程,我们亦可使用此类方法来验证组织的资源配置情况,人员的能力,以及过程的有效性等。
五、验证资源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提供充分、适宜的资源是保证组织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基础。
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审核员都应注意了解组织是否具备保证达到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目标/服务标准的资源条件,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
第三节检查表检查表是审核员常用的工具,审核员用检查表,把要了解的问题事先列出来,便于记忆,减轻现场审核时的精神压力,审核员按预定的计划、路径进行审核,保持审核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检查表还可以作为审核记录供今后参考。
审核员应结合被审核的活动来编写检查表。
除标准要求外,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应包括在内。
对删减条款的内容应予以核实。
检查表可按标准的条款要求编写或按部门职责要求编写,按过程顺序展开(水平展开法)。
多标准(如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的一体化审核时,按受审核部门的职责要求编写检查表比较易于操作,否则您可能需要分别编制三份检查表来适用不同的标准要求。
检查表的格式一般为“问题一结果”型,左边写出要审核的内容,右边留出空格填写审核的结果。
也可以在“问题一结果”的中间插入审核方法,变成“问题一方法—结果”型。
有经验的审核员,其检查表可以很简略,对于经验不足的审核员,或新的审核领域,检查表应尽可能具体、充分,以利实施审核。
检查表参考实例一检查表参考实例二按“问题——方法——结果型”格式编制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三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四多标准一体化审核检查表参考实例(略)第四节审核记录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审核员应特别重视做好审核记录。
以下介绍通常加以记录的一些内容:1、所会见的关键人员审核员在审核中会遇到受审核方的许多人员,不可能一一记录,但关键人员一定要记录。
如信息提供者、客观证据当事人和证明人、发现事实在场人员等。
2、文件编号和修改版号在审核中查阅的文件名称、编号、版号、发布日期、修改日期等。
文件包括书面文件、计算机程序、磁盘、磁带等。
审核员在文件发放处记录的信息内容,可以在接收处予以核实。
3、设备名称、编号及其校准状态对过程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的名称、编号、校准状态(适用时)审核员在记录上述信息,以便必要时复查。
还应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
尤其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记录设备编号及当时的设备状况。
4、物品的标识要记录与客观事实有关的物品的标识,例如:零件号、部件号、炉号、批号、条形码、型号、包装、容器或存放物品的货架号等。
5、抽查文件/信息/设备的接受者当分发单上有许多接收者时(例如有5名),则记录其中的3名就足以验证已收到有关文件、信息或设备的信息了。
6、人员的识别人员的识别可以是姓名、工号、岗位名称或印章(如检验)等。
7、参照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版本和段落号审核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文件要求不同之处,审核员应予记录。
若要求受审核方采取纠正措施时,应指出作为依据的文件版本号。
8、工作环境在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应记录工作环境,如:空调、通风、含尘量、振动、水、电、气、废气、废液、照明、通道、布局、噪声等等,有些情况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9、类似流程图的草稿在审核过程中,为了理解和解释有关问题,审核员或受审核方可能会绘制一些草图,以说明体系如何工作、文件如何发送、不合格品如何处理等。
这些草图往往会帮助审核员思考并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不要随便将他们扔掉,以后可作为参考资料。
第五节抽样原则抽样的原则主要是公正、随机、有代表性。
1、随机抽样收集证据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最重要的是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受审核方管理体系的原貌。
究竟从哪个部门、哪些活动中抽取样本,在审核准备阶段(如编制审核计划、检查表)就应考虑好。
现场审核所要考虑的主要是具体抽什么样和抽多少样才具有代表性。
一般可以按产品的形成过程、服务的提供过程、工作的流程和检查表的顺序随机抽样。
有经验的审核员还可根据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的结果、首次会议听到的对话、现场观察获取的信息,以及审核员的审核经验和专业知识,定向抽样。
审核员应自己抽样或在其监督下抽样。
审核员应清楚,无论在何部门抽样,都是对受审核方管理体系的审核,因此审核员之间需要作好协调、沟通,避免重复审核某些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抽样虽然是随机的,但抽样范围应覆盖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条款内容和认证范围的全部产品/服务。
2、抽样数量经验表明,一般抽取得3-10个样本就可以反映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某一具体过程的情况。
如果在所抽的样本中只发现个别样本有问题,应进一步扩大抽样,以查明是普遍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的)不符合事项。
3、保证抽样的代表性保证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非常重要,因此对涉及关键性问题的样本,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要抽取足够数量的样本。
如在所抽的样本中未发现问题,就应认为该区域/过程符合要求,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审核。
那种不发现问题不罢休的做法,对受审核方是不公正的,同时也降低了样本的代表性。
还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审核员一般都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审核中,审核员要避免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抽太多的样本,细审慢问,花太多的时间,致使审核难以按计划完成,或不得不舍弃,减少对其他领域的审核,导致审核结果缺乏代表性。
第六节特定条款要求的审核一、方针、目标、指标的审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有环境方针、目标、指标,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来讲,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受审核方是否在相关职能(如设计、采购、计量、售后服务等)和层次(如最高管理层、部门管理层、操作层等)上建立质量目标(包括产品的质量目标)。
二、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审核三个标准的管理体系可能涉及相同和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如:合同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质量法等。
组织应了解自身的经营所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名称、条款和内容。
受审核方应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审核员应了解受审核方是通过何种方式或手段获得并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如何跟踪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变化;是否对达到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进行评审,并保持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记录。
具体审核时,应结合适用于本部门法律法规、技术法规(标准)及其条款的内容,进一步审核与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
如:GB 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等。
审核员还应了解受审核方是否发生过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事件,若有则应进一步了解其纠正、预防措施的结果及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三、顾客(或相关方)满意的审核受审核方获取顾客满意信息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