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kuài)皆盈。
未几,雨霁(jì),夕阳返照墙隅(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第四章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注释:①尽:完了。
②未:没有。
③暮:傍晚,日落时分。
④顿:立刻。
译文:冬天寒冷,树木的叶子都落光了,阴云布满整个天空,乌鸦们还没等太阳落山,就成群的飞到自己的窝里去了。
半夜里,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
第二天早上,站在楼上向远处望去,山上、屋顶上、树上,落满了雪花,大地立刻变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真是一个奇观哪!第二单元故事篇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勤劳聪慧的先辈们留下了丰富的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故事中明理,在故事中立志,它们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到北边大湖里喝水。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
译为: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一片桃林。
第二章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誉:夸耀②坚:坚固③物:器物④陷:刺穿⑤利:锋利⑥应:回答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第三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②欲:将要,想要。
③度(duó):测量。
④置:放置,搁在。
⑤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⑥至:等到,直到。
⑦之:到……去,往⑧操:携带。
⑨履:鞋。
⑩持:拿。
⑾度(dù):量好的尺码。
⑿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⒀市罢:集市散了。
⒁遂:于是。
⒂自信:相信自己。
注意字词履:lǚ 度:duó 宁:nìng遂:suì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第四章鸦狐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注释:①善:善于,擅长。
②适:恰好。
③乃:于是。
④闻:听说,得知。
⑤幸勿见却:希望不要推辞。
⑥喜不自胜:形容非常高兴。
⑦羡:羡慕。
⑧故:缘故;原因。
译文: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
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
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
于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一样美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辞。
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
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啊!第三单元学习篇从古至今,无数名人通过自身刻苦学习,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只要我们不辞劳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会发现,学习中自有成就,更有快乐。
第一章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②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④?注释:①巢穴:建造藏身的地方。
②异:特别的。
③故:所以④异:不同。
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指示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第二章弈秋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有丝绳的箭)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者:的人。
②使:叫。
③诲:教。
④其:其中。
⑤惟。
⑥羿秋之为听:只听羿秋的讲解。
⑦鸿鹄:大雁(泛指鸟)。
⑧将至:将要飞过。
⑨思援:想着拉。
译文: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第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他。
是他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第三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逮:到,及。
②以:用。
③邑人:同县的人。
④大姓:大户人家。
⑤致:给。
⑥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⑦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⑧偿:报酬。
⑨资给:资助给。
⑩偿:报酬。
⑾遂:于是。
⑿大学:大学问家。
⒀如是:如此。
译文:匡衡,他勤奋好学却没钱买蜡烛。
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
同乡有一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
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被其感动,就把书借给他。
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第四章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孤:幼年丧父。
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
③太夫人:祖母,这里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芦苇秆。
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就:靠近。
⑥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
⑦士人家:读书人家。
⑧或:经常。
⑨因:趁机。
⑩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⑾惟:只,只是。
⑿是:指代读书。
⒀务:致力,从事。
文中指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⒁及其稍长:到他年龄大些。
⒂下笔已如成人:文章已写得和成人的文章一样好。
译文:欧阳修四岁时死去父亲,家中贫困没什么资产。
他的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作书画,用来教他写字。
〔让他〕多诵读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的方法。
等到他稍稍长大些,但是家里没有书可以阅读,〔他〕就去靠近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摘录。
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黑夜忘记睡觉,只把读书当做自己的工作。
他从小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第四单元修身篇提高修养是一件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我,讲道德,与文明同行。
向着人生的崇高境界出发。
第一章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
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注释:①入:伸。
②满:相当,足够。
③汝:你。
④勿:不要。
译文:瓶子里有果,小孩伸手去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就出来了。
第二章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