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最新考题总结_百度文库

材料科学基础最新考题总结_百度文库

#名词解释(5*4)1、萤石结构:Ca2+作立方紧密堆积 ,F-充填于全部的四面体空隙,八面体空隙全部空着,因此在八个F-之间存在有较大的空洞,为阴离子F-的扩散提供条件。

2、反萤石结构:晶体结构与萤石完全相同,只是阴、阳离子的位置完全互换。

3、正尖晶石答:在尖晶石AB2O4型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

(A)[B2]O4。

4、反尖晶石型结构答: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B)[AB]O4。

5、二八面体:在层状结构硅酸盐晶体中,二八面体以共棱方式相连,但八面体中的离子被其他两个阳离子所共用,因而称为二八面体。

6、三八面体:仍共棱方式相连,但八面体中的离子被其他三个阳离子所共用,因此成为三八面体。

7、位移性转变:这种改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位置发生少许位移。

是高低温转变,所需能量低,属于可逆转变,转变速度快。

8、重建性转变:是破坏原有原子间的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是晶体结构完全改变。

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需要破坏化学键,所需能量高,有些是不可逆转变,转变速率慢。

9、同质多晶现象: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却能形成不同的晶体的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10、类质同晶现象:化学组成相似或相近,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11、弗仑克尔缺陷:正常格点离子和间隙位置反应生成间隙离子和空位的过程。

特征:当晶体中剩余空隙比较大时,如萤石CaF2型结构等,容易产生弗仑克尔缺陷。

12、肖特基缺陷:正常格点位置的离子跃迁到晶体表面的位置上,在原来的各点留下空位。

特征:当晶体中剩余空隙比较小,如NaCl型结构,容易形成肖特基缺陷。

13、置换式固溶体:亦称替代固溶体,其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结点上,替代(置换)了部分溶剂原子。

14、间隙式固溶体,亦称填隙式固溶体,其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15、稳定扩散:是指扩散物质的浓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程,使用菲克第一定律可解决稳定扩散问题。

16、不稳定扩散:是指扩散物质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一类扩散,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借助于菲克第二定律。

17、本征扩散: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中由于热起伏引起的扩散。

18、非本征扩散:由于杂质引入引起的扩散。

19、一级相变:相变前后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级偏微商不等。

特点:有相变潜热,有体积变化例:晶体的熔化、升华;液体的凝固、气化;气体的凝聚以及晶体中的多数晶型转变等。

20、二级相变: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熵相等,而二级偏微熵不等。

特点:无相变潜热,无体积的不连续性,只有热容、等压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的不连续。

21、均匀成核:组成一定,熔体均匀一相,在温度下析晶,发生在整个熔体内部,析出物质与熔体一致。

22、非均匀成核:有外加界面参加的成核。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

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简答题(5*5)1、NaCl型晶体由负离子(Cl-)构成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形成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而正离+子(Na)占据其全部八面体间隙。

Na-Cl八面体以共棱的方式相连而成。

正负离子的配位数均为 6。

一个晶胞含4个NaCL分子。

2、解释在AX型晶体结构中,为什么NaCl型结构最多?答:在AX型晶体结构中,一般阴离子X的半径较大,而阳离子A的半径较小,所以阴离子做紧密堆积,阳离子填充在其空隙中。

大多数AX型化合物的r+/r-比在 0.414—0.732之间,应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即具有NaCl型结构;并且NaCl 型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高,那么有些在0.732—1.00之间的晶体,其晶格能相差很小,且由于极化结果,也趋向于NaCl型结构,所以AX型晶体结构中,NaCl 型结构最多。

3、用NaCl结构理论解释水泥熟料中死烧MgO和CaO结构的不同?答:NaCl结构是一种立方面心格子,其中阴离子按最紧密方式堆积,阳离子充填于全部的八面体的空隙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

水泥熟料中死烧MgO和CaO结构与NaCl结构,结构非常稳定水化速度缓慢,会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但由于Ca2+半径比Mg2+半径大得多,因而在CaO结构中,O2-被“撑开”,这样,CaO结构不如MgO的结构稳定,游离CaO水化速度比游离MgO要快些,游离CaO加热即可水化,而游离MgO经压蒸才能水化。

4、表征硅酸盐晶体的化学式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并进行比较。

答:表征硅酸盐晶体的化学式方法有两种。

1)氧化物法,即把构成硅酸盐晶体的所有氧化物按一定的比例和顺序全部写出来,先是+1价碱金属氧化物,其次是+2价,+3价的金属氧化物,最后是SiO2。

例如,钾长石的化学式写成K2O·Al2O3·6SiO2;高岭石: Al2O3.2SiO2·2H2O 2)无机络盐表示法,是把是构成硅酸盐晶体的所有离子按照一定比例和顺序全部写出来,再把相关的络阴离子用中括号[ ]括起来即可,先是+1价、+2价的金属离子,其次是Al3+和Si4+离子,最后是O2-或OH-离子。

如钾长石为K[AlSi3O8],高岭石:Al2[Si2O5](OH)4。

5、硅酸盐结构的共同特点如下:1).结构中基本结构单元是[SiO4]四面体,Si—O—Si键夹角为145o。

2).[SiO4]四面体的每个顶点上的O2-离子最多只能为两个[SiO4]四面体所共用。

3).两个相邻的[SiO4]四面体只能共顶相连,不能共棱或共面连接。

4). [SiO4]四面体中心的Si4+离子可以部分的被Al3+离子所取代,取代后结构本身不发生大的变化,即所谓同晶取代,但晶体的性质却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为材料改性提供了可能。

6、岛状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以孤立状态存在,它们之间通过其它正离子的配位多面体连结。

特点:硅氧四面体之间没有共用的氧。

氧离子除了和一个硅离子相连外,剩下的一价将于其它金属离子相连。

结构中Si/O比为1:47、组群状结构:2、3、4或6个【SiO4】四面体通过共用氧连接形成单独的络阴离子团。

9、层状结构:层状结构是每个硅氧四面体通过3个桥氧连接,构成向二维方向伸展的六节环状的硅氧层。

化学式可写为【】8、高岭石结构特点:高岭石结构是1:1 型:一层硅氧四面体和一层铝氧八面体相连。

在铝氧八面体层中,每一个Al离子和四个OH-离子以及二个O2-离子相连.这种两层型结构单位在 ab平面内无限伸展,在c轴方向是两层的结构单位重复排列.高岭石结构中,离子的取代很少,化学组成较纯净。

由于是1:l 型结构,在组成中氧化铝和氧化硅含量的比值较高(46.33%, 39.49%)。

结构中,每两层与两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氢键,因为在铝氧八面体层中有一层是OH-离子。

由于氢键较分子键强,因此高岭石结构中,结构单位层之间的水分子不易进入,可以交换的阳离于容量也小。

从结构上说明高岭石、蒙脱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差异的原因。

高岭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而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

因为高岭石是1:1型结构,单网层与单网层之间以氢键相连,氢键强于范氏键,水化阳离子不易进入层间,因此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

而蒙脱石是为2:1型结构,复网层间以范氏键相连,层间联系较弱,水化阳离子容易进入复网层间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因此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

9、蒙脱石的结构特点:蒙脱石是2:1型结构:即两层硅氧四面体中夹一层铝氧八面体层。

在铝氧八面体层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Al3+被Mg2+离子所取代,为了平衡多余的负电价,在结构单位之间有其它阳离子来平衡。

蒙脱石 (Mx nH2O)(Al2-x Mgx) (Si4O10)(OH)2化学式中的M为其它阳离子。

在蒙脱石中,一般是Na+和Ca2+离子,而且以水化阳离子的形式入结构。

蒙脱石中,硅氧四面体的Si4+很少被取代。

水化阳离子和硅氧四面体中O2-离子的作用力较弱,是分子健连接,因而这种水化阳离子一定条件下容易被交换出来。

c轴可膨胀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大,是蒙脱石结构上的特征。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蒙脱石层间是分子健连接,晶胞C轴长度随含水量而变化,所以晶体易于膨胀和压缩。

所以通常称为膨润土。

具有很高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对Na、Ca、Mg、Al、H等正离子均有强的交换性。

10、架状结构:硅氧四面体的每个顶点均为桥氧,硅氧四面体之间以共顶方式连接,形成三维“骨架”结构。

结构的重复单元为SiO2,Si/O为1:212、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及特点。

1)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2)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3)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

13、为什么非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N型半导体:阴离子空位的产生,束缚了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发生迁移,而形成电子导电,可以看作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结构中产生正离子孔穴,引入电子孔穴,在电场作用下运动而导电,可以看作P型半导体。

在非计量化合物中,有阴离子缺位型、阳离子填隙型,这两种缺陷都产生电子导电,所以是N型半导体材料。

还有阴离子间隙型、阳离子空隙型,这两种缺陷都产生电子空穴,在电场作用下运动而导电,所以是P型半导体材料。

14、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化学组成。

硅酸盐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相差很大,可以从10-2变化至1015 Pa·s;组成不同的熔体在同一温度下的粘度也有很大差别。

1)0/Si比 2)一价金属氧化物 3)二价金属氧化物 4)高价金属氧化物5)阳离子配位数——硼反常现象 6)混合碱效应 7)离子极化的影响8)其他化合物15、表面张力影响因素:1)温度升高,质点热运动增加,体积膨胀,相互作用变为松弛,表面张力降低。

温度反常现象对硼酸盐熔体,随着碱含量减少,表面张力的温度系数由负逐渐接近零值,当碱含量再减少时dσ/dT也将出现正值。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时,熔体中各组分的活动能力增强,扰乱了熔体表面[BO3]平面基团的整齐排列,致使表面张力增大。

B2O3熔体在1000℃左右的dσ/dT≈0.04×10-3N/m。

2)表面张力与组成的关系结构类型相同的离子晶体,其晶格能越大,则其熔体的表面张力也越大;其单位晶胞边长越小,熔体的表面张力也越大。

总的说来,熔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大,则表面张力也愈大。

A)O/Si比,一般说O/Si愈小,熔体中复合阴离子团愈大,e/r值变小(e是复B)合阴离子团所化学键对表面张力的影响:16、两种假说1)微晶学说:玻璃结构是一种不连续的原子集合体,即无数“微晶”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微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可以是独立原子团或一定组成的化合物和固溶体等微观多相体,与该玻璃物系的相平衡有关;“微晶”不同于一般微晶,而是晶格极度变形的微小有序区域,在“微晶”中心质点排列较有规律,愈远离中心则变形程度愈大;从“微晶”部分到无定形部分的过渡是逐步完成的,两者之间无明显界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