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思路

北京市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思路

考查重点
描述 分析
考查要求

考查方式
注意复习策略
3.精准备课 试题分类
(1)中考试题和二次样卷、各区一模、二模试题分别装订成册 (2)以校、片区为单位,对试题进行筛选、分类
注意复习策略
3.精准备课 认真编写学案
学案
考试说明:进行归纳与整理 知识结构:形成可迁移的知识结构和一般方法 经典例题:中考试题、2次测试卷、各区县的期末试题 拓展提升:学案有弹性,能分层
精选试题 (重应用
回归教材

注意复习策略
3.精准备课 梳理知识内容 初三复习课≠新授课 (1)按照教材目录进行梳理
注意复习策略
注意复习策略
注意复习策略
(2)整体性梳理
• 按要素整合
地形 气候
城市 农业
• 按地区整合
中国
地区
河流 工业
国家
注意复习策略
注意复习策略
初中地理:有10条课标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 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 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注意复习策略
初中地理:有10条课标
•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 影响。
学校初三年级的规模
课时与内容 矛 工作量大与复习效率 盾
合理选择专题
摘自张素娟老师讲座《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设计与教学实施 》
合理选择专题
摘自张素娟老师讲座《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设计与教学实施》
合理选择专题
摘自张素娟老师讲座《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设计与教学实施》
合理选择专题
摘自张素娟老师讲座《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设计与教学实施
注意复习策略
(三)课后工作
注意复习策略
2. 分析试卷,找准问题
注意复习策略
注意复习策略
3. 布置教室 营造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发展与合作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合理选择专题
地理图像
经纬网与海陆分布 等值线图 统计图
地球 地球运动
景观图
自然要素及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要素影响 下的人类活动
研究考试说明 课程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三和可持
续发展观念。
四基
研究考试说明
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及要求
研究考试说明(二)能力模块
能力层次
题号
1、5~7、10、12、14~16、18~20、
22~24、31、32、38~40、41_2、41_4、 识别与描述
41-4、42-2、42-4、42-5、 10
分值
4 5 5 6 3 2
27
5 9 2 2
20
总分 9 43
38
研究考试说明 试卷结构 题型示例
研究考试说明 (二)梳理考试说明
描述位置 概括位置 评价位置
研究考试说明 (二)梳
尺度
大洲 地区 国家 分区
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部分
1.地球和地图(11 9 1 1 )
内容主题
内容细目(11)
要求
(1)地球和地球仪 1-1-06
(2)地图
1-2-05
研究考试说明
2.世界地理(45 26 18 1
) 内容主题
内容细目(45) 要求
(1)海洋与陆地 2-1-05
(2)气候
领会考试意图
(二)突出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 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人地协调观:例如:选择题第13题以长江流域为例,引导学生 认识湖泊的生态作用;选择题24、25题,通过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综合题第41题(4)小 题,列举生态涵养区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等,都在渗 透人地协调的观念。
43.1,44.2
2
6、28、32、43.2
4
1、2、11
3
34、44.4
2
24、25、26、29、30、35、
36、37、41-1、42-1、43-3、 15
43-4、43-5、44-1、44-3
9、10、20、31、33
5
12、17、19、41-3、42-3 5
4、18
2
7、8
2
13、21、22、23、41-2、
人口 聚落 经济发展
区域位置
区域
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
依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复习
区域联系
合理选择专题
新初一
七上到河流 七上资源与七下工农业整合
七 下四大分区整合
八上居民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压缩
八下以案例方式学习,地区、国家重在学法
注意复习策略
(一)课前准备
1.研读《课标》与《考试说明》
识别地形类型 描述地形特征 要素相互作用 人地之间关系
领会考试意图
1 强调育人导向
中考
2 凸显核心素养
方向
3 注重学科特色
4 体现内容宽活
领会考试意图
(一)凸显价值观导向
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 生树立文化自信和自尊。
1.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选择题第3—6题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为线索,渗透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爱国主义情感;综合题第41题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5年)》为线索,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 乡的雄心壮志等。
领会考试意图
2.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选择题第1、2题通过歌曲《在希 望的田野上》中的歌词考查乡村聚落;选择题7、8题通过农业古籍《王 祯农书.地利篇》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差异;选择题第14—16题通 过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考查岳麓山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等;综合 题第43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等。
3-5-17
要求
研究考试说明 (一)知识模块 2018年中考试题
知识领域 内容
题号
试题数量
地球地图 世界地理
地球 地图 海洋与陆地 气候 居民 地域发展差异
世界的区域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中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

中国地理
经济与文化 中国地域差异
认识中国区域
27、38、39、40
4
3、5、14、15、16
5
注意复习策略
课堂上: 向45分钟要效率 精准指导 落实到人 具体到点
注意复习策略
(三)课后工作
1. 分析学生,心中有数 学生分层
高分生 优秀生 优边生
高分率 优秀率
及边生 薄弱生
及格率
对于高分段学生、优秀边缘生和及格边缘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 ,明确其阶段提升目标,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唤醒,促使学生更积极主 动 “参与复习”。
3. 建构知识结构
注意复习策略
小结构
中结构
大结构
学科工具 学科知识 学科方法 学科思想
注意复习策略
4. 注重落实反馈
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落实:见试题、落笔 反馈:红笔比粉笔重要、反馈形式要多样
正确答案显示在PPT上
注意复习策略
5.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的示范
教师对考点的 整合
教师的总结、 归纳、提升
领会考试意图
2. 区域认知:试题考查学生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的思想方法。例如: 综合题第41题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认识家乡的发展;选择题第20 、21题认识“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题第42题认识“青藏地区”;选 择题第26—29题认识“瑞典”,综合题第44题认识“秘鲁”;选择题第 35—37题认识“南极洲”等,尺度逐渐增大,视野也不断扩展。综合题 第44题框图,引导学生重温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强化区域认知素养。
42_1、42_3、42_6、43_1、43_2、43_3、
说明与归纳
43_4、44_1、44_2
2、8、9、11、17、21、25~30、33~ 37、41_1、41_3、42_2、42_5、43_5、 44_4
分析与应用 3、4、13、42_4、44_3
试题数量 31
23 5
分值 49分
33分 8分
北京市新中考背景下的 初中地理教学思路
中考形式
新初二、初三:2018年的中考方式
中考方式变化
新初一 :新的中考方式 初二考 两考合一 所有学生考 卷面分:70分
课时、教师调研
—目录—
研究考试说明
领会考试意图
合理选择专题
注意复习策略
研究考试说明
(一)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 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 程内容为考试范围。
领会考试意图
3. 地理实践力:试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选择题第38—40 题,用乒乓球、木板、铁丝等物品制作简易模型演示地球运动,这是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也是平时课堂教学很重视的,考出了学生的课 堂表现和积累。
领会考试意图
(三)地理图像丰富多样
地理图像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试题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 地理学科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