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装
题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与发展订
——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线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1月1日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摘要: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对外传播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分析,以影视类文化产业为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破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实现振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文化创意泛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而出的作品。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延伸至产业领域,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基于文化创意作品,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
而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横跨电影业、广播电视业等多个行业,与音乐产业、时尚等产业又相关。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产业、核心产业,也是最为活跃和最为复杂的产业。
所以说,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2005年就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每天创造着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占全球GDP总量超过7%。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被冠上“朝阳产业”或者“黄金产业”的称号,各国政府都鼎力支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该产业的发展乘风破浪。
我国的创意产业萌芽于2005 年,随后的2006 年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同时也是创意产业广泛普及并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的第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
以此为指导,各地也纷纷制定扶持创意产业的各种政策,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渐孕育,发展实践不断推进。
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有明确表示将重点支持文化创意等产业,表明创意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以影视业为例,中国影视业起步较晚,而且无论从资本积累、创意生产,还
是市场运作等方面远远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
纵观我国影视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对影视的认知、解读和观念都体现着特定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早期的影视被视为娱乐,后来又被视为艺术,再后来更被视为文化产业。
当今影视则已经成为一种集艺术、商业、文化等综合元素与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
其中著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拍摄主旋律片《开国大典》,投资仅500万元,却创造了1.7亿元的票房,产出是投入的34倍,与此同时,还在全国上下推动了一场生动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就连在香港,也创造了连续放映143天的历史纪录;电视剧《武林外传》将我国武侠文化与现代都市时尚因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曾经风靡一时,家喻户晓,一度成为收视率榜首。
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备受社会各界喜爱,不仅居于同时段收视首位,其平均收视率还超过中央电视台,尤其是三强对决的尖峰时刻,个别时段的市场份额最高达49%……这些无不体现了我国影视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而且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典范,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和繁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走向独立。
繁华背后,文化创意产业仍有着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
2.1 文化创意特色不足,存在较多模仿
创意产业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但在文化创意产业却存在很多模仿、抄袭,鲜有原创性故事。
如在电影界,自《英雄》开创了国产武侠大片的新时期以来,古装武侠牢牢占据着商业片的主流。
题材的狭隘与重复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而且存在很多模仿或“戏仿”。
在广播电视界中,诸如《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都缺乏原创性,都是对国外综艺节目的模仿。
2.2 技术水平滞后,资金融资难
由于创意产业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很高的技术、资金支撑,而政府所给予投资仍然不是很旺盛,导致了文化创意产业出现发展瓶颈。
如在影视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技术力量的薄弱已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几乎所有技术均买自国外,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术制作产业链。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
突出的表现是各种盗版产品泛滥,例如像
2008年大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虽然有官方授权的衍生产品制造商,但是市场上喜洋洋的盗版衍生产品随处可见;又例如我国许多自己民族的品牌在国外被抢注,比如电影《卧虎藏龙》完全是中国的故事,但却是好莱坞制作;《花木兰》是迪斯尼拍的,虽然文化素材和资源是中国的,但是表达方式是全球的,制作方是美国的公司。
由于中国自己产业化程度不高,版权就归属美国公司,美国公司获利。
这是一个很今人深思的问题。
2.4 制度、文化、人才等其他原因
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体制上延续计划经济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着所有制、部门、行业、地域等壁垒,此外人才也逐渐流失。
如在影视业,虽然有张艺谋、冯小刚等一些著名导演,拍摄出《大红灯笼高高挂》、《功夫》等获奖作品,但是诸如新生代的导演的一些作品如《颐和园》因为国内文化、制度等原因不能在国内上映,这是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大缺憾。
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加大创意成份,提升自己的增长效率。
3.1 “创意”为王,将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国家创新计划,实现本土创意或者引进再创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该以“创新”为主,针对影视文化产业对国外的模仿抄袭,我们应该要根据本国的历史文化,实现本土的创新,如在电影的剧本制作方面,我们可以推尊的真、善、美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弘扬与传承“仁爱”、“和谐”等全球认可的价值理念,以正面、积极、勇敢的形象打动人心。
或者在引进外国节目形式基础上实现再创作,以体现出本国的特色。
3.2 政府加强政策支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创意产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政策扶持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利保障。
发展影视文化,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未来几年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稳步有序地向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放开影视文化市场准入限制。
努力锻造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影视文化企业。
政企分开、管办分开、现代企业制度等在经济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改革实践应在影视文化领域积极推行和实践,经济、管理领域各个环节的成功经验和大量人才应全方位进入影视文化创新领域。
这将会很好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3 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
影视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影视的发展又继续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
如在拍摄影片时,《英雄》恰恰是迎合了电影消费人群对大片的渴望,大导演+大牌明星+大制作,准确定位电影产品生产所针对的消费群体,留住消费者,这种大成本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正是使《英雄》创下了1.3亿票房的记录。
3.4 培养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完善知识产权法案,塑造品牌优势。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存在的基础和得以发展的制度支撑。
不仅要建立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加强全民法律保护的意识。
针对《卧虎藏龙》、《花木兰》的教训,我们更应该要增强保护意识,自主创意,深刻挖掘本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影视的题材,塑造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品牌。
3.5 吸引并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创意人才的匮乏,从近10年来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国内应该相应的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着力培养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同时重点吸引一批海外从事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又有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对于已经在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岗位上的年轻专才,应营造宽松活跃的工作环境,鼓励其大胆创新,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奖励先进,不断激发其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晗.在金融危机中“做创意”[J].职业,2009,(19):14.
[2]曹新卓.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J].中国商界,2009,(1):46-47.
[3]李世忠.创意产业概念析[J].生产力研究,2009,(9):130-132.
[4]李光斗.创意经济迎战萧条[J].现代企业文化,2009,(5):34-35.
[5]柳士发.创意中国宣言[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1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