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微题组二遗传的基本规律非选择题1.(2018全国理综Ⅲ)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
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上,依据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定及遗传规律的应用。
(1)由甲组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均为9∶3∶3∶1可判定,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乙组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不符合9∶3∶3∶1,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3∶1,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因乙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无法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所以测交后代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地生活着一种植物,其叶片形状有圆形(A)和针形(a)。
若a基因使雄配子完全致死,则基因型为Aa的植物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若a基因使雄配子一半致死,则基因型为Aa 的植物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2)矮牵牛花花瓣中存在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的生化途径(如下所示,A、B、E为控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基因为a、b、e时相应生化途径不能进行,且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途径1:…→白色蓝色途径2:…→白色黄色红色若矮牵牛花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黄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绿色,三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则该矮牵牛花中存在种基因型,种表现型;让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的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若F2中蓝色矮牵牛花自交,则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答案(1)针形叶∶圆形叶=0∶1(或全为圆形叶) 圆形叶∶针形叶=5∶1(2)27 6 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2/3解析(1)若a基因使雄配子完全致死,则基因型为Aa的植物相互交配,基因型为Aa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为A∶a=1∶1;而雄配子只产生A,后代全为圆形叶。
若a基因使雄配子一半致死,则基因型为Aa的植物相互交配,雌配子A∶a=1∶1;成活的雄配子A∶a=2∶1,则后代AA∶Aa∶aa=2∶3∶1,圆形叶∶针形叶=5∶1。
(2)根据题意和色素合成过程图可以判断,矮牵牛花瓣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其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白色(aaB_ee或aabbee)、黄色(A_bbee)、红色(A_B_ee)、蓝色(aabbE_或aaB_E_)、绿色(A_bbE_)、紫色(A_B_E_),共有27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让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的亲本杂交得F1(AaBBEe),F1自交得F2,F2中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F2中蓝色:aaBBEE∶aaBBEe=1∶2,自交后代纯合子占2/3。
3.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个不同个体的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
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
(1)该植物控制卷叶的基因B是一段片段。
在基因B的表达过程中,首先需要来自细胞质的(物质)穿过层核膜进入细胞核与基因B的特定部位结合,催化转录的进行。
(2)由图判断,乙植株发生了,两植株基因型是否相同?。
(3)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性状为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甲的测交后代有种表现型。
乙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4)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和。
答案(1)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RNA聚合酶0(2)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相同(3)矮茎直叶白花 4 AbC∶aBc=1∶1(4)9/16 1/2解析(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环节,其中转录需要RNA聚合酶,RNA聚合酶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与基因B的特定部位结合,催化转录的进行。
(2)甲、乙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图甲与图乙相比较可以看出乙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两植株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Cc。
(3)甲植株能产生AbC、ABc、abC、aBc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乙植株产生的配子有AbC、Aac、BbC、aBc四种,因缺失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会使配子致死,因此乙植株只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C、aBc。
选择性状为矮茎直叶白花(aabbcc)的个体进行测交,甲植株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子代,而乙植株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子代。
(4)甲、乙两植株基因型均为AaBbCc;甲植株自交后代高茎卷叶占9/16,乙植株只产生AbC、aBc两种配子,自交后代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比例为1∶2∶1,高茎卷叶占1/2。
4.(2018海南)生物的有些性状受单基因控制,有些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某作用的A性状(如小麦的有芒/无芒)受单基因控制,B性状(如小麦的产量)受多基因控制,则性状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2)若要通过实验探究B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则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在设置自变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答出两点即可)。
(3)根据上述两类性状的遗传特点,对于人类白化病的控制来说,一般应设法降低人群中;对于哮喘病的预防来说,一般可从改善其所处的入手。
答案(1)B (2)环境不同组间环境有足够的差异,同一组内的环境尽量保持一致(3)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环境解析(1)生物的有些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有些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而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受环境影响。
(2)由于要探究B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探究环境因素对B性状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就是自变量,B性状的表现形式就是因变量;由于是自变量,因此控制的标准:不同组之间环境有足够的差异,同一组内环境尽量保持一致。
(3)如果是控制白化病,这种病是单基因遗传病,环境是对其影响不大的,因此只能通过降低人群中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来控制;而哮喘是多基因遗传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患者所处的环境来入手,控制哮喘病。
5.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纯系)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
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简化环节,在开花前直接给雌、雄花序处理即可。
(2)在农业生产时,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
这可能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使F2出现一定比例纯合子所致。
(3)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
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第3年种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
(4)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
若大穗杂交种( B1B2C1C2)自交,F2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5)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
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的关系是。
答案(1)去雄、套袋(2)基因分离(3)1/2 3/4(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5)1/2n 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呈负相关,杂合基因越多,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越低解析(1)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对玉米进行杂交,可直接去雄,然后对其套袋处理。
(2)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
(3)甲组自然状态授粉,相当于自由交配,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可以按照基因频率来解答,即A1的基因频率为1/2,A2的基因频率为1/2,第三年A1的基因频率为1/2,A2的基因频率为1/2,A1A1为1/4,A1A2为1/2,A2A2为1/4,杂种优势的衰退率为1/2。
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第三年A1A1为3/8,A1A2为1/4,A2A2为3/8,杂种优势的衰退率为3/4。
(4)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B1与C1在一条染色体上,B2与C2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出现衰退小穗性状(B1B1C1C1、B2B2C2C2)的概率为1/2,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出现衰退小穗性状(B1B1C1C1、B2B2C2C2、B2B2C1C1、B1B1C2C2)的概率为1/4。
(5)若杂种优势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1/2,若杂种优势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1/4,故答案为1/2n,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呈负相关,杂合基因越多,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越低。
6.(2019四川射洪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
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
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
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