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评估》ppt课件
3
髂前上棘:腹部分区标志,骨髓穿刺部位。 腹直肌外缘:胸部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上端为胆囊点。 腹中线(腹白线):胸部前正中线的延续。 腹股沟韧带:腹部下界,股动静脉定位标志。 耻骨联合:
4
腹部分区—四分法:
通过脐作一条水平线、一条垂 直线,将腹部分为四个区。
右上腹部:肝、胆、幽门、十 二指肠、胰头、结肠肝曲、 右肾、右肾上腺等。
6
7
腹部分区—九分法
右季肋部(右上腹部)— —肝右叶、胆囊、结肠 肝曲、右肾、右肾上腺。
右腰部(右侧腹部)—— 升结肠、空肠、右肾。
8
腹部分区—九分法
右髂部(右下腹部)—— 盲肠、阑尾、回肠下段、 淋巴结、右侧附件。
左季肋部(左上腹部)— —脾、胃、结肠、脾曲、 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9
腹部分区—九分法
腹部视诊—腹部外形
异常—局部膨隆: ☺1.局部脏器的增大、肿瘤、囊肿、空腔脏器扩张、 疝囊等。☺2.包裹性积液。
☺3.腹部局部膨隆要与腹壁局部膨隆鉴别:平卧位, 头昂起来收缩腹肌,评估膨隆。腹肌收缩时膨隆突 出为腹壁膨隆。反之,为腹腔内(被收缩变硬的腹 肌所掩盖)。
20
3 、 膨隆视诊要点:
◆ 部位: 多与脏器所在部位相一致,据腹部脏器 解剖部位分析何脏器发生病变。 右上腹——肝脏 左上腹——考虑脾、结肠 中上腹——胃二十指肠
纹
下腹部和髂部平行 妊娠增大的子宫使腹壁张力增
于 身 体 长 轴 呈 兰 加,真皮层结缔组织萎缩或断
色、粉红色条纹, 裂 产后呈白纹
平行于身体长轴呈 皮质醇增多症,蛋白质分解和
紫红色,分布更广, 脂肪沉积作用增强,皮肤变薄,
大腿部,臀外侧 真皮层结缔组织萎缩断裂,皮
下毛细血管网丰富
27
妊娠纹
腹部紫纹
1、腹肌紧张度增加:表现为按压腹壁时,阻力较大, 有明显的抵抗感。它又分为局限性紧张和弥漫性紧 张。
⑴全腹腹肌紧张度增加:最常见于胃肠穿孔或脏器破 裂,评估时腹壁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此外,结核 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其腹壁也紧张,但触之犹 如揉面团样,称为揉面感或柔韧感。肠胀气、腹水、 气腹时,腹部张力增大,但非腹肌紧张。
鉴别疼痛来自腹壁或腹腔内:
可将痛区的腹壁皮肤用手抓起,若疼痛加剧压 痛来源于腹壁和皮肤。若疼痛程度不变或存在自发 疼,则疼痛来源于腹内。也可让病人将腿伸直作曲 颈抬肩动作来加以鉴别,疼痛来自腹壁者作此动作 时压痛依然存;在疼痛来自腹腔内者因收缩的腹肌 可将病变与触诊的手隔开,压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47
13
视 诊
✓腹部外形
✓正常腹部外形 ✓异常腹部外形
14
视 诊
正
腹部平坦:仰卧位时,前腹壁大致位于肋
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稍凹陷,见于正
常 常成年人。
腹
部 外
腹部饱满:前腹壁稍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
水平面,见于小儿及肥胖者。
形 腹部低平:前腹壁稍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
水平面,见于老年人和消瘦者。
✓腹部外形 15
40
腹部触诊基本评估法:
一、浅部触诊法 (light palpation) 腹壁紧张度、表浅压痛、腹壁上肿物
二、深部触诊法 (deep palpation) 腹腔内脏器、评估压痛反跳痛、包块波动 、腹腔内 肿物等 1.深部滑行触诊法 (deep slipping palpation) 2.双手触诊法 (bimanual palpation) 3.深压触诊法 (deep press palpation) 4.冲击触诊法 (ballottement)
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 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 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 线上。
腹水,>3000~4000ml
50
一、部位 4.腹部包块
二、大小 三、形状 四、硬度 五、压痛 六、活动度 七、博动 八、包快与脏器的关系 九、包快与腹壁的关系
51
表:腹块触诊内容小结
性质
炎性
良性肿块 恶性肿瘤
大小
不 定 但 较 快 增长速度 不定但进行性增
41
全手掌与腹部 接触、轻压
浅部触诊法
42
深部触诊法
1、手平放腹部,指端 由浅入深下压 2、自左下腹开始,按 逆时针“S”形方向评估
43
触诊内容
(一)腹壁紧张度 (二)压痛与反跳痛 (三)波动感 (四)肿块 (五)重要脏器触诊 (肝、胆囊、脾脏、肾脏)
44
㈠腹壁紧张度:
正常:腹壁柔软但有一定张力—腹壁柔软;少数人出 现腹肌自主性痉挛—肌卫。
⑵局限性腹肌紧张度增加:见于某些脏器炎症波及腹 膜时,如急性阑尾炎→右下腹紧张;急性胆囊炎→ 右上腹紧张。
45
2、腹壁紧张度减低:表现为按压腹壁时,感 到腹壁松软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 体弱者、经产妇等。
㈡压痛和反跳痛: 正常腹部浅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如
按压逐渐加深出现疼痛称为压痛。压痛局限 于一点时称压痛点。
左腰部(左侧腹部)—— 降结肠、小肠、左肾。
左髂部(左下腹部)—— 乙状结肠、左侧附件、 左侧精索。
10
腹部分区—九分法
上腹部——胃、肝左叶、 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 横结肠、腹主动脉、大 网膜。
中腹部(脐部)——小肠、 十二指肠、横结肠、胃 (下垂)、腹主动脉、 大网膜、肠系膜。
下腹部——回肠、乙状结 肠、输尿管、膀胱、子 宫。
皮质功能减退。 ● Grey-Turner征 :左或双腰部皮肤呈兰色,是血液自
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急性重症胰腺 炎或绞窄性肠梗阻。 ● Gullen征 :脐周或下腹壁皮肤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 征——急性重症胰腺炎或宫外孕破裂。
26
2 、 腹纹:
类型 白纹
妊 娠 纹
紫纹
特点
原因
下腹部呈银白色条 过度肥胖腹壁真皮裂开
当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医生用手指在部位停留 片刻,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病人疼痛加重,表 情痛苦称反跳痛,它表明炎症已波及壁层腹膜。
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统称腹膜刺激刺激征(腹 膜炎三联征) ,它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48
49
腹部触诊—液波震颤(波动感)
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 松腹壁,评估者以一手 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 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 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 指端冲击腹壁。
腹部评估
按视、听、触、叩顺序评估。
1
腹部评估—腹部解剖界线
外观: 上界为左右两侧肋弓、剑突; 下界为左右两侧腹股沟、耻骨
联合。 内在:
上为膈肌, 下为盆腔。 前、侧面为腹壁, 后为脊柱和腰肌。
2
腹部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8~10肋软骨构成,为腹部上界,用于腹部 分区、肝脾测量。
腹上角:两侧肋弓的夹角,用于判断体型、肝脏的测量。 脐:为腹部的中心,平3~4腰椎,腰椎穿刺定点的标志。
39
腹部触诊—准备
1.向患者讲明评估目的。 2.患者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 屈曲双下肢,放松腹肌。并
嘱病人作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
3.评估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向病人,以便观察其表情 与反应。
4.按顺序触诊。从健侧到患侧,或从左下腹开始,逆 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到脐部,依次触诊腹部各区。
5.手法: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尽量在同一水,先以全手 掌放在腹部(适应、感知腹肌紧张度),然后浅部 触诊,再深部触诊腹部各区。
大量腹水
巨大腹块 胃肠胀气 气腹
肝硬化 缩窄性心包炎 慢性心衰 结核性腹膜炎 卵巢囊肿 畸胎瘤 妊娠 肠梗阻 肠麻痹 人工气腹
体征 呈蛙腹,随体位改变 仰卧位转为直立, 膨隆明显部位向下移 脐凹陷。 蛙腹,随体位改变 脐凸出或形成脐疝 伴液波震颤
球形或尖腹, 不随体位改变, 脐凸出 球形,不随体位改变, 较均匀,脐凸出 球形,均匀,脐凸出 19
称为腹壁静脉曲张。
1.相同一段静脉 将血液挤出。
2.移去中指,静脉不 3.放还中指,再将食指移
充盈。
去,静脉即充盈,表示血
流方向自下而上。
33
视 诊
判
断
静
源
脉 曲
张
的
来
门静脉高 压时腹壁 曲张静脉 血流分布 和方向
✓腹壁静脉 34
视 诊
判
断
静
源
脉 曲
张
的
来
下腔静脉 阻塞时腹 壁曲张静 脉血流分 布和方向
✓腹壁静脉
35
视 诊
判
断
静
源
脉 曲
张
的
来
上腔静脉 阻塞时腹 壁曲张静 脉血流分 布和方向
✓腹壁静脉
36
。 5.脐部常见的异常有:脐疝、脐部肿瘤、炎症等
37
胃肠型和胃肠蠕动波 正常人看不到,但腹壁薄而松弛的多产妇和极度消瘦一 病人可以看到胃肠型及蠕动波。 当幽门梗阻时,可看到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开始向右 推进,到达右腹直肌下(幽门区),胃蠕动波消失。有 时尚可见于自右向左的逆蠕动。随着胃蠕动波的出现可 见到胃的轮廓。称胃型。
临床上常见的压痛点有: 1、胆囊点:位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胆囊病变时,胆囊点常有压痛。
46
2、阑尾炎:位于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和内 2/3交界处,又称McBurney点。
3、消化性溃疡:在上腹部剑突下正中偏左或偏右。 一般来说压痛点明确而固定,提示病变局限;
如弥漫,提示炎症扩散。
腹外疼痛可致腹痛、压痛, 如:小儿右下肺炎, 大叶肺炎放射右上腹痛, 心梗反射性上腹痛。
左上腹部:肝左叶、胃、脾、 胰腺、结肠脾曲、左肾、左 肾上腺等。
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升结 肠、右侧输尿管等。
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降结肠、
左侧输尿管等。
5
腹部分区—九分法:
腹部由两条水平线和两 条垂直线分为九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