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

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

小组成员:边老师带领参观地点:保定市陆军广场参观时间:2009年12月27日参观流程:军校广场——保定军校纪念馆。

参观目的:领略保定历史文化之久远感悟古城文化与现代文明树立起为“中华腾飞而读书”的信念肩负起现代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观保定军校广场有感0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李亮44号我在星期天参观了保定军校广场,虽然是在冬季,花草枯萎,但也领略到了它大气、宏伟和饱含着文化、历史的深厚。

保定军校广场位于保定市区东部,因为它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故定名为军校广场。

按其总体规划,整个广场由主入口广场、市民广场、历史文化广场、休闲娱乐广场、西侧风景林带和军校纪念馆、检阅台七个部分组成。

在市民广场下面建有地下商城。

整个广场是一座集休闲、观览、集会、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现代化城市广场。

军校广场夜景在主入口广场上的五彩世纪门,宛若彩虹飞至,象征新世纪的曙光。

市民广场以硬质景观为主,便于人们集会、休憩、交往,好似是保定的城市客厅。

市民广场上建有大型水旱组合型彩色音乐喷泉。

东西两侧水泉对称布置,为观赏喷泉。

两侧旱泉为游戏喷泉,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愿望,东侧有奥运五环、时空隧道、欢快跳泉,西侧有戏水踏泉、游戏迷宫。

在历史文化广场上建有十面文化墙,共四十面浮雕,它反映的是保定军校历史和保定古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科技、体育名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以及地方名产等。

充分展现了保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山川,体现了保定这座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休闲娱乐广场上建有一圆形音乐旱喷泉,兼有表演和游戏功能。

广场西南角为军校纪念馆。

陈列了保定军校文物、图片等,真实展现了自1902—1923年这座“将军摇篮”的办学过程、历届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在参观的过程中做吸引我的是那十面墙上的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军校西部的这5面文化墙。

我们先看第一幅,它雕塑的是保定军校建校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朝政权岌岌可危。

为了维护其统治,朝廷被迫督练新军,广开军事学堂,1902年始,袁世凯陆续在保定创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1912年,开办陆军军官学校。

第二幅讲的是保定军校强兵报国。

1912年,被誉为“中国现代兵学开山祖”的保定军校校长蒋方震,改革校务,提出“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的校训。

步、骑、炮、工、辎五科学生勤学苦练,以图强兵报国。

第三幅讲的是保定军校生执教黄埔。

第四幅讲的是铁军北伐。

第五幅讲的是宁都起义。

第六幅讲的是联合抗日。

第七幅讲的是北平解放。

第八幅讲的是将军摇篮。

保定军校从1902年创办至1923年停办,历经21年,培养各类军事人才1万余名,获将军衔的近2万名,一些将领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保定军校被称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

第九幅讲的是尧帝。

第十幅讲的是荆轲。

第十一幅讲的是燕昭王。

第十二幅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于涿郡“桃园三结义”,肝胆相照,患难与共。

第十三幅讲的是祖逖。

第十四幅讲的是祖冲之。

第十五幅讲的是崔护。

第十六幅讲的是郦道元。

第十七幅讲的是赵匡胤。

第十八幅讲的是王实甫,第十九幅讲的是关汉卿。

第二十幅讲的是留法勤工俭学,1917年,保定育德中学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在此就读,毛泽东、蔡和森曾来保会见学员。

军校广场东部的5面文化墙。

先看这第一幅“七六”学潮。

1932年7月6日,保定师范学校学生因宣传抗日救亡遭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13名学生牺牲,数十人被捕。

我们再看第二幅高蠡暴动。

1932年8月,在中共领导下,高阳、蠡县、博野的革命志士发起了武装暴动,建立了红色政权,谱写了光辉一页。

这第三幅讲的是敌后武工队。

第四幅讲的是雁翎队。

第五幅讲的是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日寇在易县“大扫荡”,五壮士为掩护军民转移,将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殊死搏斗后英勇跳崖。

第六幅讲的是地道战。

抗战时期,清苑县冉庄军民创造性地利用地道工事打击来犯日寇,对平原开展游击战起了重要作用。

第七幅讲的是城南庄革命纪念地。

第八幅讲的是黄土岭战役。

第九幅讲的是黄胄。

第十幅讲的是科技名人。

第十一幅讲的是保定籍世界体育冠军。

乒乓球:郗恩庭、齐宝香、高军、王浩;游泳:钱红;跳水:李艺花、郭晶晶、张晶;体操:范红斌;射击:任洁。

第十二幅讲的是保定作家群。

第十四幅讲的是野三坡。

第十五幅讲的是保定的名优产品。

第十六幅讲的是保定的土特产品。

保定酱菜、安国中草药、阜平大枣、满城草莓、顺平鲜桃、望都辣椒、徐水大白菜、安新苇席。

第十七幅讲的是直隶总督署。

第十八幅讲的是清西陵。

第十九幅讲的是开元寺塔。

在休闲娱乐广场上建有一圆形音乐旱喷泉,兼有表演和游戏功能。

广场西南角为军校纪念馆。

陈列了保定军校文物、图片等,真实展现了自1902-1923年这座“将军摇篮”的办学过程、历届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西北角是一处文物遗迹—保定军校检阅台,俗称点将台,又称演武厅,是检阅军校学员和驻保军队的场所。

检阅台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有九间带抱厦的青砖瓦房,配有东西厢房各五间,称演武厅;南部为平台,是官员站立检阅军校学员和驻保军队的场所。

检阅台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广场后我又去了军校纪念馆,那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 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後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

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

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国联军焚毁。

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

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

校本部居中心。

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

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

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

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

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的横匾。

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

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

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

校本部分南北两院。

北院是生活区。

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

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

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

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

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

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

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

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

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

靶场在分校之北。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

清末, 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

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

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

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

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

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

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

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

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 人。

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

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深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林知渊等, 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

经过这次参观,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历史方面,了解了中国的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军校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军校为军队培养了许多人才,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最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革命不是很顺利,在其过程中牺牲了许多人。

而现在我们的某些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反省自己并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发奋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