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组安全管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班组安全管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班组安全管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班组安全管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一切行动不违章。

安全规章是企业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而形成的制度,也是对多次事故教训的总结。

实践证明,只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章,许多事故就可以避免。

因此,每个员工都要自觉遵守安全规章,规范生产中的一切行动。

2、安全生产天天讲。

安全生产贵在持之一恒,而且不能时紧时松。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天天讲,才能不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特别是作为“兵头将尾”的班长,就是要有“婆婆嘴”,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和各种机会讲安全,使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做到警钟长鸣。

3、预防措施要到位。

班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要放在首位,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的各项预防措施紧抓不放,落实到位。

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前控制,将班组生产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八项注意1、隐患未排除不开机。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作业人员在隐患未排除或抱有侥幸心理的情况下作业而发生的。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班组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设备隐患未排除不开机,坚决不让设备带“病”工作。

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要敢于说“不”。

2、未进行安全培训不上岗。

近年来,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员工队伍发生了较大变化,员工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大。

面对这一新情况,班组要坚持未培训不上岗,特别是对临时工,安全知识教育不能“临时”而要“扎实”。

3、安全责任未落实不生产。

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实践证明是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班组的安全管理也应坚持这一制度,除班长、安全员肩负安全的管理责任外,每个员工都应肩负本岗位的安全责任,只有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4、安全检查未进行不接班。

安全检查可及时纠正违章,发现隐患。

在班组安全检查中,要认真履行“三检制”,即员工自检,上下工序间互检,班长安全员巡检。

做到“三检制”未进行不接班。

5、安全考核要严格不心软。

安全考核是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的手段,有些班组在安全考核时碍于情面,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班组安全考核不能心太软,而应重奖重罚。

只有严格管理考核,才是真正对每个员工负责。

6、安全制度要健全不放松。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班组的安全管理同样要有章可循。

因此,班组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班组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7、事故处理要“四不放过”。

班组在生产中发生的未遂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8、安全活动未达标不停步。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班组开展安全竞赛升级达标活动。

生产班组要以此为契机,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在班组开展这一活动,真正做到安全活动未达标不停步。

火场逃生注意事项1、不要惊慌,尽可能做到沉着、冷静,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拥挤;2、正确判断火源,火势和蔓延方向,以便选择合适的逃离路线;3、回忆和判断安全出口的方向、位置;4、要有互助友爱精神,听从指挥,有秩序地撤离火场;5、在逃生时,必须采取措施(逃生者将衣服、帽子、手帕等弄湿,捂住自己的嘴、鼻防止烟气呛入或毒气中毒,采用低姿或爬行的方法逃离);6、无法逃离火场时,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7、遇到火灾时,千万不要乘电梯。

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防护服、服护眼睛和防护面罩、呼吸防护器、护耳器、防护手套、防护膏膜。

个体防护措施:1、进入生产现场应按规定个人防护用品;2、从事有可能被传动机械绞碾伤害的作业,不准穿裙、围巾,长发或其它配饰物不得显露;3、从事对双目有伤害的作业必须戴好护目镜或面罩;4、进入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的场所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5、从事电气作业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从事高压带电作业应穿屏蔽服;6、进入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应穿防静电服装;7、水上作业必须使用救生衣或救生器具。

安全词典安全色是用来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批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该概念,它的作用是人们能够迅速发现和分辩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以防发生事故。

我国安全色标准规定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

红色:含义禁止、停止蓝色:含义是指令、必须遵守黄色:含义是警告和注意绿色:含义是提示、表示安全状态或者可以通行什么是“四全”管理?全员——从公司领导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实习人员)都要管安全;全面——从生产、经营、基建、科研到后勤服务单位、各部门都要抓安全;全过程——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全天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环境,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

总之,“四全”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什么是“5s”管理活动?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因为这五项的日语发音以“5s”开头,所以称为“5s”。

开展“5s”活动,是通过人们的努力改变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什么是安全三落实活动?即:企业生产班组的每周安全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

什么是安全六个一工程活动?即在企业对每个员工开展“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背诵一条安全规程、将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元安措经费”的活动。

什么是现场“三点控制”?既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进行强化的控制管理,进行挂牌制,标明其危险或危害的性质、类型、定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以警是人员。

现场急救的实施程序接报——集结——出发——报道——选点——初检——复检——汇报——撤离——报告——转送——救治——分类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1、做好自身防护;2、实行分工合作;3急救处理程序化;4、处理污染物;5、交接手续要完备;6、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安全的荣誉桂冠是用坎坷、荆棘和汗水编织而成。

安全检查是事故隐患的“扫描器”,互相提醒是安全的“助听器”。

安全是尊章者的光荣花,事故是违章者的耻辱柱。

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

勿忘安全需时时警钟长鸣,珍惜生命当处处头脑清醒。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将二者统称为危险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备、设施缺陷(稳定性差、外形缺陷、密封不良、外露运动件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电火花等);4、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液体、固体等);5、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液体、固体等);6、粉尘与气溶胶(烟尘、粉末、烟雾等);7、作业环境不良(作业区环境不良、空气质量不好、气压气温过高或过低、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8、信号缺陷(无信好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等);9、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不规范等);10、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一、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之一。

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维护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人人都希望健康、平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既然如此重视健康,那么如何保障自己在劳动的安全,就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

1、安全是为了自己重视安全生产首先对自己有利,善待生命,才能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的财富。

2、安全是为了家庭重视安全生产给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欢乐,天伦之乐是哪个人不想享受的生活。

3、安全是为了企业重视安全生产会减少企业的巨大损失,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安全是为了国家重视安全生产能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使我们的国家日益走向富强。

二、入场前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入厂前的教育,它包括(厂、车间、班组)教育。

三级教育的对象是:新进厂人员,包括新调入的工人、干部、学徒工、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代培人员、和实习生。

三、劳动保护的穿戴进入生产企业,穿戴好劳保用品是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安全帽、工作服、防护眼镜、绝缘鞋、胶鞋等。

(一)为什么要穿戴好劳保用品在任何一项生产劳动过程中,都客观存在着影响劳动者生命安全和本身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而劳动者对这些危害因素的抗衡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对是有限的,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得不到保障,使国家和人民财产不受损失,这就是劳动保护的作用。

四、安全事故的预防(一)、怎样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杜绝违章指挥与习惯性违章作业3、作业现场、施工现场必须有安全措施、专人监护。

4、做好联系互应确认制。

5、排除设备隐患与人的不安全行为。

6、遵守办理停送电工作票,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7、遵章守纪,做到“四不伤害”。

(二)、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与因素椐统计,目前由于“三违现象”造成事故总数70%以上,这充分说明“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减少和避免发生这类事故,下面列举生产几种行为,供学员们参考:1、自以为是,习以为常。

自己认为常年从事该项工作很有经验,习以为常。

当工作条件和环境发生变化后,没有全面分析周围环境,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错误,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放松警惕。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惊慌失措,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事故。

2、幸存侥幸,总觉得没事。

在遇到难干、麻烦的工作时,只图省事、省力侥幸完成任务。

虽然感到操作有危险,但认为问题不大,不按操作规程执行,导致事故发生,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技术不熟、能力不够、冒险蛮干。

自己工作能力不够和没有经验,又不向他人请教,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存在,而盲目地进行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

4、受情绪影响,思想不集中。

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刺激,心情不好,或迂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易造成事故。

5、思想麻痹。

凭过去经验操作过许多次,认为作业太简单,不会出现问题。

在这种情况的支配下,也易发生事故。

6、力不从心,疲劳造事。

操作人员过于疲劳,各感觉机能减弱,注意力下降,动作准确性和灵敏性也下降,人的思维和判断错误性高,无法正常操作,极易发生事故。

这种情况在长途汽车驾驶中居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