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_课后习题答案_第四版_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房屋建筑学》_课后习题答案_第四版_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民用建筑设计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又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方面,一般是由建筑师来完成)、结构设计(一般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和设备设计(由有关的设备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三方面的内容。

2 建筑平面设计确定房间面积大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分析。

答:主要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适用房间的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例如住宅的起居室、卧室面积相对较小;剧院、电影院的观众厅,除了人多、座椅多之外,还要考虑人流迅速疏散的要求,所需的面积就大;又如室内游泳池和健身房,由于使用活动的特点要求有较大的面积。

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

答: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一般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筑房间形状常采用矩形,其主要原因如下:⒈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平直,便于家居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

⒉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以中小学教室为例,矩形平面的教室进深和面宽较大,采用预制构件,简化施工。

⒊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如学校、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常采用矩形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统一的开间和进深使建筑平面布置紧凑,用地经济。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答: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来确定。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行跑梯、平行双跑梯、三跑梯等形式,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

⑼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答: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各类建筑由于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

平面组合就是根据实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同房间组合起来。

这些平面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形式:⒈走道式组合;⒉套间式组合;⒊大厅式组合;⒋单元式组合。

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答:建筑物的朝向主要是考虑到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综合的因素。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

除此之外,还应综合考虑防止声音和视线干扰,绿化、道路及室外工程所需要的间距以及地形的利用、建筑空间处理等问题。

建筑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地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的比例。

3 建筑剖面设计什么是层高、净高?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说明。

答: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层高和净高的确定应考虑使用功能、采光通风、结构类型、设备布置、空间比例、经济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例如卧室、教室、公共建筑门厅和商店营业厅的净高确定差别。

房间窗台高度如何确定?试举例说明。

答:窗台高度与房间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

例如一般民用建筑、展览馆陈列室、卫生间、幼儿园和儿童病房等窗台高度的差别。

室内外地面高差由什么因素决定?答:室内外地面高差应考虑内外联系方便,防水、防潮要求,地形及环境条件,建筑物性格特征等因素。

4 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不能脱离物质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特定的功能、环境而任意创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使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经济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制约。

建构筑图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等的含义是什么?并用图例加以说明。

答:统一与变化是古今中外优秀建筑师必然要遵循的一个规则,是建筑构图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艺术领域里各种艺术形式都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它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其它如主从、对比、比例、均衡等构图诸要点都是作为达到统一与变化的手段。

均衡与稳定既是力学概念也是建筑形象概念。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应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印象。

均衡与稳定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建筑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特性,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如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更觉其小、深者更觉其深、浅者更觉其浅,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及深刻的印象,此即称为对比。

比例是至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

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譬如自然的尺度、夸张的尺度和亲切的尺度等。

简要说明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答:进行立面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建筑立面是为满足施工要求而按正投影绘制的,分别为正立面、背立面和侧立面,必须注意几个面的相互协调和相邻面的衔接,以便取得统一;其次建筑造型是一种空间艺术,研究立面造型不能只局限在立面的尺寸大小和形状,应考虑到建筑空间的透视效果;再次,立面处理是在符合功能和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空间造型的进一步深化。

主要的处理手法有:立面比例尺度的处理,立面虚实与凹凸处理,立面的线条处理,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5 建筑构造概论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一座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梯、楼板层及地坪层、屋顶及门窗等六大部分所组成。

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护围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护围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作用;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遮挡视线以及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作用。

为此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等能力。

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和承重墙一样承受屋顶和楼板层及吊车传来的荷载,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楼板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并用来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

它支撑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梁和柱,它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性能。

地坪层是指房屋底层之地坪,应具有均匀传力、防潮、坚固、耐磨、易清洁等性能。

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工具,作为人们上下楼层和发生紧急事故时疏散人群之用。

楼梯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做到坚固和安全。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构件,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屋顶又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荷载。

屋顶应坚固耐久,不渗漏水和保暖隔热。

门主要用来通行人流,窗主要用来采光和通风。

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

应考虑防水和热工要求。

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外界作用力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技术条件及建筑标准等。

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答:为使建筑物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注意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坚固、安全,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考虑建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以及美观要求等构造设计的原则。

6 墙体与基础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答: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

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得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根据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墙体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答:结构布置方式主要指承重结构的布置。

砖混结构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种:①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由于横墙起主要承重作用且间距较密,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但是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

纵墙只承受自身的重量,主要起围护、隔断和联系的作用,因此对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这一布置方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②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其特点是内外纵墙起主要承重作用,室内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强而横向刚度弱。

为抵抗横向水平力,应适当设置承重横墙,与楼板一起形成纵墙的侧向支撑,以保证房间空间刚度及整体性的要求。

此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墙位置在同层上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但对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

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③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双向承重体系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

国内几次大地震后的震害调查表明在砖混结构多层建筑物中,双向承重体系的抗震能力比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都好。

此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等。

④局部框架体系: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如商店、综合楼等,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为墙承重。

楼板自重及活荷载传给梁、柱或墙。

房屋的刚度主要由框架保证,因此水泥及钢材用量较多。

简述墙角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方式及特点。

相关主题